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子罕篇(28)坚守正义最后必定伤痕累累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释


(1)岁,《说文》:“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徧阴阳,十二月一次。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即木星。经过二十八星宿,走遍阴阳十二辰,十二个月一轮回。古代律历典籍称代表五行的五星为五步。本章指年的别称。


(2)寒,《说文》:“寒,冻也。”即冷气冻人。本章指寒冷的季节。


(3)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知,《说文》:“知,词也。”即表达意思的措词。本章指知道,明白。


(5)后,《说文》:“后,迟也。”指时间上较晚的。本章指到了最后。


(6)凋,《说文》:“凋,半伤也。”清段玉裁注:“半伤也。伤,创也。半伤,未全伤也。”本义是草木衰落。本章指被伤了一半。



译文


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然后才知道松柏到最后已被伤了一半。”


解读


本章是孔老夫子一个充满诗意的叙述,其比喻的内涵留给后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可谓精致经典。南怀瑾先生说,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如文天祥就是一个例子,国家无事时,他是一个风流才子,谁看得出他后来竟是一个如此坚贞而正气浩然的人。所以古人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是对本章直面意思的总结,各家注解翻译为,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初看这样理解是有道理的,但是松柏是四季常青的,何以用最后凋谢来说它呢?虽然因为季节的寒冷,松柏再没有春夏秋的枝繁叶茂,只是其枝叶发生了变化,凋谢是不存在的。再用“最后凋谢”来说,是和其他的落叶乔木等同比较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按照《说文》的解释是指岁星,即木星。因为岁星运行一次为一岁,所以后来泛指一年为一岁。所以,本章的“岁”为“年”的别称。寒,与“暑”相对,指一年最寒冷的季节。岁寒,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是指松柏的夏秋季节和寒冷季节的比较而言。知,知道,明白。松柏,松树和柏树。在先秦时期的其他著述中,可以找到与本章相近的记录。《庄子·让王》和《吕氏春秋》均记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门人有怨言,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这里的叙述,是说越到寒冷的季节,越能看到松柏的茂盛,用以比喻孔老夫子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后人解读本章的分歧就在“后凋”二字。于是理解为“最后凋谢”。实际上,松柏是不凋谢的,既谈不上最后,更谈不上凋谢。这里的“后”字,是相对于春夏秋与岁寒相比较而言的,是指到了最后。因为季节变得寒冷,其他的树木都已经落叶,没有了生机。尽管风霜到来,尽管大雪纷飞,但是松树依然屹立在寒风之中。“后”字的使用,有诗一样的境界,那就是松柏在寒风中屹立的过程。在寒风之中,松柏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凋”。凋,本义是指草木衰落。《说文》的解释是“半伤”,《广雅》的解释是“伤”。清段玉裁注解《说文》,“伤,创也。半伤,未全伤也。”《左传·昭公八年》:“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dú怨恨)并作。”其中的“凋”与本章意思相同。因此,凋的含义是指松柏在一年最冷的季节,因为坚持到最后,尽管依然屹立,其实已经受尽了创伤。孔老夫子在本章是在用松柏比喻一种坚守正义的人生,只要坚持到最后的人,只要你不死,一定是伤痕累累了。孔老夫子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后世凡是坚守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孔子在接下来的一章中谈真正的成功者,就是“智、仁、勇”具备的人,他们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品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欲过旺,易生灾妄,劝你别再放纵,不知不觉就会耗掉福气
“四味”验方治痛风
婚姻最正的三观
祖传秘方,已应用70余年,效果神奇,有的一剂可愈,重症有的不过两剂
丁克二十年老公想要个孩子,而我已经绝经半年,他想离婚我不愿意
老狐狸教给你的60条处世宝典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