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值得歌颂的布鲁诺
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因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被保守的基督教会判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这个故事被作为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献身的典型,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不过相信很多人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免有些疑问:
为什么作为日心说的源起,哥白尼却相安无事?
和哥白尼同样伟大的伽利略,也没有遭受同样的待遇?
慢慢的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会发现:基督教会并不是完完全全地顽固守旧,布鲁诺也没有那么伟大。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基督教会是极端保守的,他们死守一部圣经,残酷镇压一切反对的声音。这些都是课本灌输给我们的想法。
其实,基督教在大约2000年的发展历史上,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其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的一个原因。
就拿对于宇宙的认识来说,《圣经》中的描述比较简单:上帝创造了世界,包括天地和自然万物。“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但是,基督教会并没有死守这样简单的解释。在天文观测逐步精确后,对于星空的模型逐步成熟起来,“地心说“形成了一整套有严格的数学推演验证的学说。通过对于天体在天空中的排列,地心说解释了天体在天空的运行轨迹。

但是这套理论,解释不了“水逆“、”火逆“等天体运动的规律。


于是地心说在托勒密的改善下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本轮-均轮的配合,地心说的学说越来越精确地描述了天体的运行规律。


对于这样的学说,教会很快就将其吸纳进来,成为基督教会对于宇宙的权威解释。


除此之外,教会对于其他的理论都在逐步完善,比如对于耶稣是不是神,耶稣和上帝的关系等等,都是经过逐步的讨论和发展,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有意思的是,我们把日心说说成是对教会的反抗,其实哥白尼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哥白尼是由大主教舅舅抚养长大,成为一名教士。他在大学学习天文学和数学,并且学习编制历法,在研究天体和历法的时候,写出《天体运行论》。
在哥白尼的著作中,他自豪的附加上了红衣主教给他的信件。

他也自豪地在序言写信给教皇,虽然这样做有些恭维教皇,给自己的新理论辩护的意思,但是如果从他受的教育来看,这更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发自内心的想法:


哥白尼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书中严谨地计算了在自己的日心说的体系下,各个星球的轨道等数据。所以出版商彼得奥斯说:没有学过几何学的人,不准入内。


相比于哥白尼的正统学术著作,布鲁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最多只能说是一个思想者。布鲁诺反对天主教,但是却信仰一种泛神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正好可以被布鲁诺拿来反对教会的地心说。正是这种泛神论思想,才让布鲁诺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我没有找到布鲁诺的著作原文,不过从其他科学史著作中可以看到一些线索。
耶茨(Yeats,西方科学史家):
布鲁诺对于日心说的坚持客观上推动了后世他人的研究工作,不过历史上其自身未必是作为坚持科学真理而被烧掉的。也有偏激的意见:“布鲁诺就是位具有强烈宗教改革意识的激进的赫尔墨斯法术传统的追随者,是古埃及法术宗教的信仰者,他本身就是一位法术师。他试图通过法术的方式发现自然的秘密,以便控制、利用自然,他所有的哲学和'科学’层面的探讨都从属于其宗教使命。不论什么思想,只要与他的复兴古埃及法术宗教的使命相合就都会为其所用,为此他丝毫不理会当时基督教的禁忌。无疑,正是这一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宗教裁判对他的反感。”
吴波《宗教裁判所的真面目——以布鲁诺看宗教裁判所的纠问式诉讼程序》:
“然而,近些年国内外以法国学者耶茨为代表的学者对布鲁诺这种传统型形象提出了全方位的质疑:首先,认为布鲁诺根本不是一个近代科学的代言者,而是一个多神论的异端,他对哥白尼的支持是为了利用他的日心说论证自己的多神论哲学;其次,教会对他的谴责不是针对他的天文学思想而是他的神学思想;至于布鲁诺最终的悲惨结局则与他的'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中,对于布鲁诺的描述是这样的:



丹皮尔的名著《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是这样说的: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是这样描述哥白尼的:
哥白尼(1473-1543)是一位波兰教士,抱着真纯无瑕的正统信仰。他在年轻的时候旅居意大利,接受了一些文艺复兴气氛的熏陶。1500年,他在罗马获得数学讲师或教授的职位,但是1503年就回故国,作弗劳恩堡大教堂的僧侣会员。
他的时光有一大部分好像花在抗击德意志人和改革币制上面,但是他利用余暇致力于天文学。他很早就已经相信太阳处在宇宙中央,而地球则作双重运动,即每日间的自转和一年一度的绕日回转。尽管他也让大家知道他个人的意见,但由于害怕教会的谴责,他迟迟没有公开发表。他的主要著作《天体回转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Blestium)是在他逝世那年(1543)出版的,附有他的朋友奥羡德写的一篇序,序里讲太阳中心说无非是当作一个假说提出来的。哥白尼对这点声明究竟有几分认可固然不确实知道,但他自己在书的正文中也作了一些类似的声明,所以这问题不大关紧要。这本书题献给教皇,在伽利略时代以前逃过了天主教会的正式断罪。哥白尼生存时代的教会,和土伦特宗教会议、耶稣会人以及复活的异端审判所发挥出作用后的教会相比,算是比较宽大的。
有一本E.A.柏特(Burtt)写的饶有趣味的书,叫《近代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TheMetaphysicalEoundations oeMod-ernPhysicalScience)(1925),这本书论述了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所作的许多难保证的假定,讲得非常有力量。
他指出一点十分正确,就是在哥白尼时代,并没有既知的事实足以令人非采纳他的体系不可,倒有若干个对此不利的事实。'当代的经验主义者假使生在十六世纪,会头一个嘲笑这新宇宙哲学不值一谈。'这书总的目的是在表示:近代科学里的发现都是从一些和中世纪的迷信同样无稽的迷信中偶然产生的幸运事件,借此贬低近代科学的声价。我以为这表明对科学态度有误解。显出科学家本色的,并不在他所信的事,而在乎他抱什么态度信它、为什么理由信它。科学家的信念不是武断信念,是尝试性的信念;它不依据权威、不依据直观,而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哥白尼把自己的理论叫作假说是对的;他的敌派认为新的假说要不得,这是一个错误。
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有两种不一定并存的长处:作观察时万分耐心,设假说时有大无畏精神。其中第二种长处最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先前曾有过,第一种长处在古代晚期的天文家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表现。但是在古代人中间,也许除亚里士达克外,没有人同时具备这两种长处,而中世纪的时候,更无人具备任何一种。哥白尼像他的一些伟大的后继者,两种兼有。关于各天体在天球上的外观运动,用当时已有的仪器所能知道的一切他全部知道;他并且认识到,地球每日自转一周这种讲法和所有天体旋转这讲法比起来,是个较简便的假说。现代观点把一切运动看成是相对的,按这观点来讲,他的假说产生的唯一好处就是单纯;但这不是哥白尼的看法,也不是他的同时代人的看法。关于地球每年一度的公转,这里也有一种单纯化,不过不像自转的单纯化那么显著。
哥白尼仍旧需要周转圆,无非比托勒密体系所需要的少些罢了。新理论要等到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以后,才获得充分的单纯性。
新天文学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想像产生革命性影响以外,有两点伟大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承认考查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搜集事实,再结合大胆猜度支配这些事实的法则。这两点价值无论哪一点,就哥白尼讲都还不及他的后继者们发挥得充分,但是在他的事业中,这两点都已经有了高度表现。

当然,哥白尼虽然自认为自己的学说并没有与基督教抵触,但是他也深知这是个新的开拓,所以他疑虑重重,在1541年,他68岁的时候,最后才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
1543年书稿印成,送到哥白尼手中不久,哥白尼就与世长辞了。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伽利略。伽利略是日心说的坚定支持者和宣传者。
他的命运,包括日心说的命运,可以说和教皇的看法息息相关。
教皇厄本八世是他的好朋友,也非常欣赏他的思想。所以他的著作《关于两个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于1632年出版,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正式授权和罗马教皇的许可。
不过,后来的教皇乌尔班八世反对伽利略的日心说思想,于是他被宗教裁判所判处软禁。
不过,这些争议,并不是教皇简单地翻翻圣经,就做出的决定,而是“科学”的分析后做出的判断。
1616年初,弗朗切斯科·英戈里(MonscotorFrancesco Ingoli)发起了与伽利略的辩论,向他发送了一篇关于哥白尼体系的论文。伽利略后来说,他认为这篇文章对随后的反哥白尼主义行动是有帮助的。根据莫里斯·芬诺基亚罗(Maurice Finocchiaro说法,宗教法庭可能委托英戈利(Ingoli)撰写有关争议的专家意见,而这篇文章为宗教法庭的行动提供了“主要直接依据”。
这篇文章集中于反对日心说的十八种物理和数学论证。它主要借鉴了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论点,并着重提到了第谷的论点,即日心论要求恒星要比太阳大得多。Ingoli写道,日心说中与恒星的距离很大,“显然证明了……恒星的大小如此之大,因为它们可能超过或等于地球自身轨道的大小”。这篇文章还包括了四个神学论点,但是因戈利建议伽利略关注物理和数学论点,而他没有提到伽利略的圣经思想。1616年2月,一个调查委员会宣布日心说理论是:“哲学上的愚蠢和荒谬,由于在许多地方明显地与圣经的意义相矛盾,因此是正式的异端”。宗教裁判所发现,地球运动的思想“在哲学上接受了相同的判断,并且……在神学真理方面……至少在信仰上是错误的”。

哥白尼的日心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天主教会深深知道这种科学对他们是莫大的威胁,于是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动论》列为禁书。
在1822年,教会最终还是认可了日心说理论。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的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

1992年10月31日,正式为伽利略平反。


补充一点:
之所以说基督教不保守,其实是相对的。基督教当然是保守的,顽固的,烧死布鲁诺毫无疑问是个错误,不管布鲁诺的学说多么的离谱。不过,基督教最终仍然放弃了地心说,承认了日心说。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进步的姿态。
相比其他的宗教,比如佛教,他的世界观,至今仍然是“大千世界”。
佛教的宇宙观
部分参考文献: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W.C.皮尔丹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督教历史上干的坏事
有关伽利略审判的几个真相 | 阿飞·早茶夜读
历史上的“不当言论”
伽利略:常识背后的智慧和勇气
欧洲中世纪与人类知识的世俗化:1542-1642年间的科学革命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宇宙观,谈谈神学、哲学和科学之间的爱恨情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