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家的困境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人、一批人(企业)、一群人(国家)应该怎样赚钱的科学。赚钱可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要是书本能教人赚钱那么大家一起读博士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搞壮士,壮士之后再搞圣斗士。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等动物,无论男女,你就是圣斗士,他人的心思亦勿猜,因为猜不明白。所以,经济学需要假设。

       当代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叫做“理性人”,即人类能对自己行为的损益做出精确判断。此外,还有一个最基本的模型叫做“完全竞争”:无数一模一样的人有着一模一样的信息,买卖一模一样的商品。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能精确判断自我得失者,上帝也。人们身处的世界每一刻都在变化,无人可以对这个不断改变的世界有完全的认知。索罗斯始终认为当代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是错误的。如果基础假设错误,无论后来的逻辑有多么完备,整个经济学大厦都是无源之水。所谓主流经济学,无非就是依据历史数据模拟未来经济。
       如果经济学真的能预警危机、解决危机甚至防止危机,那么经济学就要更名为《圣经》。也许,这工作至于上帝亦十分棘手。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错误的,经济学唯一的出路是建立“开放式”经济学,在不断进步里纠正各种错误,这是我们身处的世界每一刻都在变化的现实使然。BNP Paribas(巴黎银行)的slogan是la banque d'un monde qui change(变化中的世界的银行)。人因为有缺点所以看不清金融市场走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历史上的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上世纪末的日本泡沫,到本世纪的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泡沫,哪一次看得清?还不是把错误一次次的重复。
       指望基本金融学教材、几个数量模型就笑傲市场,无异于痴人说梦。投资永远有缺点,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局限性,这种局限决定了一定会有盈利的机会。金融市场里,人们缺少正确的参照物,往往被既得利益迷倒,继而沿着错误的路线走下去。当人们试图不断弥补投资错误的时候,已经越走越远。能看得清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并抓住机会,才会立足不败。我们看到,索罗斯十分聪明,以至于从来没有出版经济学流行教材。如果著书立说能教人赚钱,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索罗斯。
       实战,是学院派教不出来的。《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008年金融海啸里应声倒下的雷曼兄弟曾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但是金融精英,而且是数学家和计算机编程高手,放在今天依然令人惊叹。不同于CDO,CDS认为次贷违约率高,亦对冲了各种违约风险,且CDS及其衍生品囊括了许多金融产品,次贷只有小小的一部分。理论上,即使次级房贷者大面积违约,对CDS收益也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雷曼兄弟认为依靠这种金融模型完全可以规避风险。然并卵,这仅仅是理论上。事实上,金融工程不能模拟市场,不能模拟人类心理,更不能估计社会群体反应,否则,设计者完全可以转行制造变形金刚。
       纷繁复杂的金融工程模型背后,无一例外有着致命的缺陷:“模型假设不成立。”它不可能囊括世间万象,所谓小概率事件,在某个时间节点的概率极小,在另一个却是必然。金融工程高手们忽略了长期,只求现在,这种金融工程无论设计得如何精巧,本质都是不可靠的。曾经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顿感叹自己的模型无效,坚持认定模型没有错,是世界错了。非也!错的依旧是那些不着边际的金融工程模型。当人们把对冲、杠杆这些概念发挥到极致,也就种下了危机的种子。无论市场交易多么有诚信,投资银行有多么聪明的金融工程师,能设计多么精巧的模型,有一个定论是无法更改的:“市场必然有下行的时候。”因为这是金融市场,聪明绝顶者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遗憾的是,次贷危机这样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工程模型通常不考虑,而系统性危机,金融工程无法分散。雷曼兄弟把次贷纳入到金融市场的每个环节,2007年中期,它的CDS规模达到了美国PIB(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次贷本是局部风险,经过分散,演变成了系统性危机。
       金融工程模型无法模拟人类心理,却真正干成了一件事:分散风险,它分散在各个投资者里。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链条越来越长,从贷款者到投资银行,从证券市场到债券市场,从机构投资者到个人投资者……经历借贷、打包、搭售、信用增持、回购协议、评级等各个环节,到投资者手里,谁晓得里面到底有多少次级贷款。
       ……经济繁荣→流动性宽松→房价上涨→发放次贷→对冲风险(CDO衍生债券)→房价下跌→次贷损失→对冲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市场信心下降→金融机构倒闭→流动性紧缩→实体经济下滑→大型企业崩溃→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常见的经济危机流程,省略号的部分是大家自我感觉良好的时期,没有人在意。通常,危机就在人们陶醉的盛世里悄然发生,待人们意识到,一切都来不及了。

1980年,里根击败卡特当选总统。其就职演说里曾言道:“作为个人,你们和我可以靠借贷过一种入不敷出的生活,然而只能维持一点有限的时期,我们怎么可以认为,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我们就不应受到同样的约束呢?国家能够且必须提供机会,而不是扼杀机会,它能够且必须促进生产而不是抑制它。就目前的危机而言,zf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zf本身就是问题,过大的zf是人民的公敌。”
       前任总统卡特为了刺激经济始终执行财政扩张,通胀率达到13.5%。1980年,美国经济衰退现象明显,人们已经意识到通胀率高企皆因联邦滥用财政手段。钱不会凭空出现,数量恒定,如果联邦花了,民间投资必然萎缩。1981年,里根向国会提出自己的“经济复苏方案”:减税,降低社会公共开支且砍掉财政预算,放松管制。1981年4月,第一季度5100家工商企业倒闭,财政赤字不断增加;7月初,美国出现战后最高的失业率。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里根没有惹出大祸,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发财渠道:利用海外资金和商品提高美国福利。1982年开始,美国贸易赤字陡增,截止到1987年,年均赤字在千亿美元以上,最高达到一年1500亿美元,8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里根离任的时候赤字在15000亿美元。海外投资弥补了财政赤字,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推动汇价连续上升,维持了稳定的外资流入。198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6.9%,为33年的最高值,1982-1984年通胀率仅仅是3.9%,为17年最低值,失业率只有7.1%。
       美国看似白吃白喝白用的空手套白狼,实则不然,它向全世界出售令国家长盛不衰的秘诀:“智慧。”智慧引导创新,创新的秘诀是放松管制。管制越少,留给资本的利润空间越大。资本任意妄为下,金钱会激发最有效率的创新,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产业。
       美国的市场管制极少,就全球范围而言。里根政策是“消除繁琐的、不合理的、无意义的管制。”里根上台后立即暂停了所有联邦行政审批职能,1981年3月成立“撤销和放宽管理的总统特别小组。”由此,美利坚再次获得了创新空间,引领了微电子革命浪潮,同时语言的优势令其不输给同样强势的日本。第二任期里,除去信息产业外,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激光、宇航、核巨变核海洋工程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传统制造业尽管贡献了美国曾经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终究因为创造财富能力太小被转移到海外。如此一来,这里积累了不菲的强大人力资本。这样人才济济、经济稳定的环境下,只凭借体力亦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后代人力资本不会差。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里根经济学有没有弊端?当然。首当其冲即债台高筑,犹如齿轮难以停止。里根离任的时候国债高达26000万亿美元,其中外债4000亿,美国从世界第一债权摇身一变为第一债务国。1987年外资在美利润超过美国所有的海外利润。8年执政,美国形成了过度消费社会·,私人信用卡不断增加,家庭储蓄在1987年降到不足3.8%,创造1947年的新纪录,公私债务开销创造其国内市场。
       选举政治,谁都不肯为前任的烂摊子买单,后来的布什父子、克林顿无一例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人言:“2007金融海啸是里根种下的种子,布什父子和克林顿耕耘,奥巴马来收摊。”里根卸任后,有记者提问:“你把问题推给国会,推给过去,你自己没有责任?”里根的回答是:“民主党。”

2008年金融海啸里应声倒下的雷曼兄弟曾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但是金融精英,而且是数学家和计算机编程高手,放在今天依然令人惊叹。不同于CDO,CDS认为次贷违约率高,亦对冲了各种违约风险,且CDS及其衍生品囊括了许多金融产品,次贷只有小小的一部分。理论上,即使次级房贷者大面积违约,对CDS收益也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雷曼兄弟认为依靠这种金融模型完全可以规避风险。然并卵,这仅仅是理论上。事实上,金融工程不能模拟市场,不能模拟人类心理,更不能估计社会群体反应,否则,设计者完全可以转行制造变形金刚。
       纷繁复杂的金融工程模型背后,无一例外有着致命的缺陷:“模型假设不成立。”它不可能囊括世间万象,所谓小概率事件,在某个时间节点的概率极小,在另一个却是必然。金融工程高手们忽略了长期,只求现在,这种金融工程无论设计得如何精巧,本质都是不可靠的。曾经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顿感叹自己的模型无效,坚持认定模型没有错,是世界错了。非也!错的依旧是那些不着边际的金融工程模型。当人们把对冲、杠杆这些概念发挥到极致,也就种下了危机的种子。无论市场交易多么有诚信,投资银行有多么聪明的金融工程师,能设计多么精巧的模型,有一个定论是无法更改的:“市场必然有下行的时候。”因为这是金融市场,聪明绝顶者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遗憾的是,次贷危机这样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工程模型通常不考虑,而系统性危机,金融工程无法分散。雷曼兄弟把次贷纳入到金融市场的每个环节,2007年中期,它的CDS规模达到了美国PIB(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次贷本是局部风险,经过分散,演变成了系统性危机。
       金融工程模型无法模拟人类心理,却真正干成了一件事:分散风险,它分散在各个投资者里。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链条越来越长,从贷款者到投资银行,从证券市场到债券市场,从机构投资者到个人投资者……经历借贷、打包、搭售、信用增持、回购协议、评级等各个环节,到投资者手里,谁晓得里面到底有多少次级贷款。
       ……经济繁荣→流动性宽松→房价上涨→发放次贷→对冲风险(CDO衍生债券)→房价下跌→次贷损失→对冲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市场信心下降→金融机构倒闭→流动性紧缩→实体经济下滑→大型企业崩溃→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常见的经济危机流程,省略号的部分是大家自我感觉良好的时期,没有人在意。通常,危机就在人们陶醉的盛世里悄然发生,待人们意识到,一切都来不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avid X. Li李祥林 中金首席风险官是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
危机预言者克鲁格曼的纠偏构想
AIG能否置身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之外?
金融危机再反思:天威重返
次贷危机回忆录:怪数学公式or怪市场太贪婪?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