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谢悟空邀。这个问题是书法的本质问题。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每一个书法家的终极追求。历史上有成就,有影响的书法家,无一例外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什么是风格?通俗的理解,就是个人不同于古今的,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书界常说的“区别率”,“差异化”,“陌生感”。

书法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确实是个大课题,自知学识浅薄,不敢妄言,以免贻笑大方。就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几点认识,算是作答。

1.风格从历史变迁中形成。

“笔墨当随时代”,不是一句时尚的口号,而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帖学系统来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当一种书法风格形成并成熟,就由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了,后世只有另辟蹊径,寻找新的不同于前人的表现形式,就形成了代有不同的书法风格,出现了代表这一书风的代表人物。

2.书法风格从不同的书学思想和书学理念中形成。

比如王献之认为章草和他爹王羲之的书风不够宏逸,劝说‘’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变体‘’。而有这一书学思想的王献之身体力行,《初月楼论书》说王献之‘’改右军简劲为纵逸‘’,‘’尽变右军法而独辟门户,纵横挥洒,不主故常‘’,创立了豪放浪漫的外拓书风。

比如宋人苏轼提出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米芾提出的‘’书须有体势乃佳‘’的书学思想,并开创了有宋一代书法新风;

比如清中晚期,民国初的抑帖扬碑的书学思想,开创了碑帖结合的一代书风。

3.风格从法源的不同选择中形成。

几千年的书法遗存,书法的不同风格丰富多彩,并不是人尽皆知的几个代表人物能够囊括代表。远处不说,近现代的碑帖结合大家邓石如,赵之谦,何绍基,于右任,都是碑帖双向掘进取法,才成一代大家;郭沫若取法徐渭,卓然名家,林散之取法国画用墨法,人称当代草圣。取法方向不同,书法风格自然不同。

4.风格从书法家的不断摸索,探究,集证,判断,修误,经历曲折和终于明晰方向后并加以完善其表现形式中形成。

5.风格从书法家的社会地位和不同个性中形成。

书法史上有一种现象,凡是朝庭官员的书风,都趋于俊朗流美,规矩方整;凡是方外人士和社会地位不高者,大多豪放野逸,无拘无束。比如有名的颠张醉素。

井底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加讨论!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答主书法作品

答主书法作品

答主书法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承祚“书学思想”管窥
李 松 我的书学之路
小知识
学习隶书的几个创作要领,好隶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有名堂 | 李林 — 翰墨贺岁 迎春接福 专场
《书法导报》访谈 | 杨陌:“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