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四——在家按兵不动,躺着看遍馆藏好壶。
融古在这里给大家拜晚年啦!

2020年春节的关键词,非“新型冠状病毒”莫属,为避免人员集体聚集而产生的交叉感染,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陆续发出闭馆公告。为了让“初一一动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依然不动,初六原地不动,初七继续不动······这几天“融古”带大家以葛优躺的姿势欣赏各类好壶。


苏州博物馆馆藏紫砂作品:

明清紫砂风气盛行,苏州是收藏家汇聚之地,尤以郡中几大家族最为著名,苏州博物馆也收录了几件经典作品,小编以为陈鸣远——【莲形银把壶】为首。

——苏州博物馆馆藏


壶身饰八片宽体莲瓣,鼓腹下部渐收敛。荷叶卷合为流,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嵌盖和壶口结合紧密,一藕节形银配为提梁。


壶身一莲瓣上刻有“资尔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 以永朝夕”铭文,并列有陈鸣远名款及二篆书印“陈”、“ 鸣远”

【曼生柱础】陈曼生是紫砂壶历史的转折人物,紫砂壶身铭文盛行,因此有了字随传,壶以字贵的说法。


【珐琅彩白砂壶】清代紫砂壶装饰开始转变,宫廷紫砂盛行,粉彩·珐琅彩的作品开始诞生,此件作品相较许多作品装饰风格简单大方,又有一些文人风气。


【陈鸣远款 紫砂百果水洗】清代是紫砂艺术百花齐放的时期,紫砂形制由大而粗犷向小而精致发展。清初第一制壶大家陈鸣远,在继承了明代制壶古拙、凝重、质朴的基础上,更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加以艺术化的提炼。除茗壶外,其所制清供雅玩、瓜果小品如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慈姑、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皆构思脱俗,善翻新样,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令人拍案叫绝。

比较熟悉的博物馆为首故宫博物院,后面就是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博物馆等紫砂馆藏作品。重庆博物馆馆藏作品摘三件作品,其中以子冶石瓢为首,小编也是一直在找此件作品出处。

重庆博物馆馆藏紫砂作品:

【彭年制子冶画石瓢壶】子冶是紫砂壶又一历史转折人物之一,人称作品为瞿壶,第一例将诗画融入到紫砂中,子冶石瓢因看面较大,且为扇面,为更加的铭画作品之一。


【印包壶】款识“壶痴”。印包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款式,其造型是一个包裹印玺或印盒的包袱形象。印玺是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朝廷命官权力的象征。清代紫砂艺人也钟情印包壶,重庆博物馆馆藏《印包壶》(李初梨藏,李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收藏家,1991年向重庆博物馆捐赠28件紫砂器之一)


【合欢壶】为曼生经典作品,形式较多,作品较多,重庆博物馆也馆藏一件。


南京博物馆馆藏紫砂作品:

南瓜式式紫砂壶作品经典壶式,以陈鸣远作品为首,传器不多,最近拍卖场出现的一式为和正瓜最终以3000多万价格落槌。


竹刀刻出“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



这件原题为陈鸣远款的“南瓜壶”,装壶木匣上刻字七行:“砂壶之/制,以鸣远/为最精,非/后人所能/仿造。余/得其五壶。/亦可宝矣。愙斋。”
这是一件打片成型的小扁圆壶,以瓜为壶体,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瓜叶盘旋成壶嘴,远远望去,简直就是放在案头的一个小瓜。壶底较大,稍向里凹,且在其中央作出一个仅有0.7厘米直径的蒂疤,表示花落结实,作者用心之细、之巧可见一斑。更应看到的是用刀在壶身上压出九道向里陷入的浅槽,而且上部临近肩部的地方用力轻浅,往下落刀较深,直至壶底。

南京博物院藏1件“大彬款提梁紫砂壶”,曾是著名画家、民国“收藏六大家”之一吴湖帆旧藏,为镇院之宝。

南京博物院藏大彬款提梁紫砂壶

南京博物院藏大彬款提梁紫砂壶款

制作年代为晚明。该壶外观大气,雍深古朴,具有早期紫砂壶雄浑大度的气质,亦是时大彬早期作品。紫泥调砂。壶胎外层有黄色细砂粒,俗称“梨皮”,器身呈现金星点,如撒金般闪闪生辉。盖里有阴刻“大彬”二字楷书款和藏壶者之“天香阁”阴文篆书小古印,是时大彬传世壶中完美的一件杰作。
——南京博物院藏杨彭年制陈鸿寿铭仿古井栏壶
刻长篇楷书铭文,说明壶形乃仿唐代零陵寺石井栏为式:“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霑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寄讴清玩”。另一侧刻井栏文字:“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栏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该壶取材古文字,造型古朴端庄。

四件流落海外的馆藏紫砂作品:

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时大彬梅花壶


此壶整体作五瓣梅花式,周身闪现浅色的细小颗粒,砂粗而质古、肌理匀,妙趣天成。底款刻“玉照阁大彬”,此壶是伍德沃德基金1982年购买并赠送给大都会的礼物。


与此壶落款形式相似是,南京博物院藏的时大彬提梁壶,该壶在子口落款“天香阁大彬”,不同之处是大彬为刻款,天香阁为篆书印款,落款处在口沿,而不是壶底。





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时大彬瓜棱壶


▲壶底刻款:品外居士清赏,己酉重九大彬
此壶呈淡黄色,砂粒隐现,以较密的瓜棱均分壶身,凹棱线自钮至底相交成一点,制作严密、技艺精湛。
己酉是公元1609年,品外居士即陈继儒,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品外居士等,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董其昌齐名。
三、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沈子澈葵花式壶


壶底刻款:崇祯壬午。此壶温润细腻,造型为六瓣筋纹的葵花式样,筋纹清晰、一贯而下,古拙雅健。(刊于《虚斋名陶图录》上册,为庞元济旧藏。)
沈子澈,明末清初陶艺家,浙江桐乡人。《桐乡县志》云,其“善制砂壶文具,时人谓与时大彬齐名,款制极古雅浑朴,士大夫家藏及其手制者,价值甚贵”。

四、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陈孟瀛桃形对杯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又称集美博物馆。
陈孟瀛是清代初期的陶艺大家,其传世作品很少见。2017年3、4月份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的宜兴紫砂花盆藏品展中,展出朱家溍先生珍藏的陈孟瀛款紫砂花盆,为陈孟瀛又一件难得一见的紫砂精品传器。

▲朱家溍先生与陈孟瀛紫砂花盆
▲高8.5cm,纵21.5cm,横31.5cm
▲行书铭文:日出打鱼去,日斜沽酒还。渔翁家不远,只隔岸西山。钤廉慎、陈、孟瀛三方印。

▲行书铭文:山青烟树众,江晚远帆疏。钤廉慎、陈、孟瀛三方印。盆底钤荆溪山容水态方印。
这些紫砂文物是我们祖先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珍贵宝藏,更是我们文化的根脉,金钱无法衡量这些流失海外的紫砂文物,每一件都堪称无价之宝,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祖国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5款紫砂壶经典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
87当代紫砂艺人及作品68:朱丹作品1
“文人”和“壶”的组合—紫砂文人壶
紫砂知识 l 紫砂壶的名字命名有规律!
宜兴紫砂博物馆
时大彬紫砂壶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