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是目的

相关文献

康德“人是目的”研究综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自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这本书里明确提出“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律”三大道德法则为代表的道德哲学体系以来,“人是目的”命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探讨,已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期望可以促进该命题的深入研究。一、“人是目的”在康德思想中的地位康德哲学被评价为欧洲启蒙思想的智慧高峰,同时也是对启蒙思想的改革。康德哲学一直伴随着对理性怀疑和置信的矛盾。正因为康德思想的晦涩,如何正确理解康德要求注释者具有高度的解释技巧。“人是什么”是整个康德哲学的真正内涵,“人是目的”的回答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观察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宋希仁在著作中论证了“人是目的”改变了人们观察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他论述到,以前的道德学都是他律的,即从人的本质以外的原因中引申出道德原则,它们或者是从外部经验世界中寻找道德的根据,或者是从上帝的意志中引申出道德原则,或者是从社会法规和权威中找到道德的根据,...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如何理解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观念

兰州学刊

“人是目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国内外对这个观点的探讨有很多,其中很多人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国外如Paul Guyer、Korsgaard等,国内如俞吾金教授、杨云飞博士等。通过仔细的考察,我们发现,研究者们对于人是目的也就是人性公式的探讨集中于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康德是如何论证人是目的的;第二,人是目的中的“人”的含义是什么;第三,人是目的是否主要针对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第四,人是目的是否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第五,人是目的是否太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其中第一个问题包含在人是目的(包含在人性公式中)的义理之中,是讨论与回应其他四个问题的基础。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和坚持人是目的的观念。一、“人是目的”的义理在康德那个时代,幸福主义是一种很有影响的伦理学。康德反对这种伦理学,认为这种伦理学是经验性的,不是先天的,不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真正的道...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兰州学刊》

对康德哲学中的“人是目的”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

内蒙古电大学刊

一、康德“人是目的”伦理思想的提出康德从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人是目的”的思想,对“人是最终目的”的命题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大自然以人为目的的含义:按照最节省原则赋予人理性并以对抗促进人的发展。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外所提出的历史理性批判,其实质就是康德对人的问题所做出的深刻思考的重要体现,他对人的理解是理性的,对人的肯定方式是哲学的。康德对人的理解与其对历史过程的总体理解密切相关。而且,康德对历史的研究是哲学层面的,而他的目的论又是以对历史的合规律性理解为前提的。康德的目的论不仅说明“大自然”本身的目的性,更强调突出了人的地位。说明了大自然的目的,正是为了说明人是目的。康德目的论讨的核心其实就是确立人是目的观念。他认为,大自然的目的性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层次的。在大自然复杂的目的结构中,必有其最终的目的。在康德看来,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而且是大自然的最后目的,因为只有人才有理性,才能形成目的的概念,也...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是否可以撒谎?
邓晓芒:澄清审美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 | 社会科学报
动物权利之康德式辩护的法哲学意涵是什么?
康德《判断力批判》
【吴学国】“理由”的概念与黑格尔的目的性本体论
试谈西方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