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罕见│20世纪最伟大摄影家之一沙飞作品大全
userphoto

2022.09.04 河北

关注

沙飞  1931年   广西梧州

沙飞:用光影感动生命的行动派

王森正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对自己的寄语。从危机四伏的南澳岛,到现代化都市上海,再到烽火连天的河北阜平,他将自己的艺术生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创造了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

8月25日到9月26日,由北京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光影岿然——沙飞的艺术·理念·行动”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呈现,而沙飞也成为北京画院品牌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览中的第一位摄影艺术家。此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全部由沙飞之女王雁提供。展览以“沙飞的行动”为切入点,根据沙飞对摄影主题关注的转化,分为“黑白影社”“视线转移”“聚焦抗日”三个板块,从不同的角度串联起沙飞在各个时期的艺术理念与摄影创作,多维度地呈现沙飞的艺术人生与成就。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强烈的个性气质和艺术视角、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宣传意识都深深地融入他的作品中。可以说,沙飞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战士,一个媒体人。

将生命的感动灌注摄影艺术

艺术是有情感的,也是有生命的,摄影艺术亦是如此。沙飞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他对自己、对祖国、对穷苦人民强烈的情感关照。无论是深厚的社会关怀,还是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或是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他都将这些情感体验化作镜头下的一景一物,诉说着他对生命的感动。正如评论家洪雪孙说:“沙飞先生已经把强烈的生命元素灌注到摄影艺术中去。”

早在黑白影社时期,沙飞的作品就流露出他对“人”的关注。他善用柔和聚焦,利用人物和风景的对比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流动美,在和谐中表现他对农村劳动人民和自然风光的热爱。

《渔光曲》(上图)中朴实的捕鱼人和宁静的乡村环境,《绿波留恋浣纱人》(下图)中沉静的树枝下两位妇女与河中的涟漪相互辉映,表现出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想象。

这一时期是沙飞创作的初期,参加黑白影社让他学习到了各个流派的摄影手法,并融会贯通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时他把主要关注点聚焦在乡村,通过镜头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1936年8月,沙飞前往上海。随着日本人加紧对北方的侵略,社会弊病和国家危机成了许多进步的艺术家关注的主题,沙飞也把自己的镜头转向了工人阶级和他们的生存困境,“披露不公、歧视及不合理”成了他摄影的新使命。

在著名作品《人力车夫》中,沙飞利用对角线进行特殊的光线处理,通过侧角度的使用,以旁观者的视角拍下了缩在黄包车一角吃饭的车夫。黄包车的庞大和车夫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形状对比,仿佛诉说着工业化城市中物与人的异化和劳动者生活的辛酸。

“这个时期,沙飞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把摄影当成揭露社会的武器。”展览策划编辑刘霄说。可以说,沙飞创作的各个时期,都把自己的情感化作对生命的感动,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让这些作品更加有分量。

枪林弹雨中记载光辉历史

随着全面抗战的展开,沙飞又把自己的镜头转移到了纷乱的华北平原,从事长达将近8年的战地摄影。他把自己的镜头当作武器,既记录下了战争的历史,也用摄影为我军战斗添了一把力。

沙飞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整个抗战时期也是他创作的最后时期。他把镜头对准抗战中我方战士的英勇无畏,对准战争的残酷,对准大生产运动,对准边区民生,甚至对准抗战胜利后的战俘,对准聂荣臻和日本孤儿,对准好友白求恩。他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抗战的点点滴滴,用个人视角为我们保留了最真实的抗战史料。

真实性和艺术性都是沙飞对于抗战题材摄影最基本的要求。他曾说:“因为摄影负有报道新闻的重大政治任务,所以一个从事战时新闻摄影工作的人,他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外,还需要有艺术修养和科学的知识。”为此,他每每不顾自身安危,亲临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把战争的场面定格在照片中。即便在战争的艰苦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是将相对枯燥、单调的战地摄影凝练出艺术化的审美表现,进而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中,沙飞从侧角拍摄,把雄伟的长城和紧张备战的战士拍成一条曲线,衬托出战士守卫国土的决心,也表达了我国山河的神圣

在《白求恩日光浴》中,沙飞更是通过特殊的光线处理和角度处理,为我们表现了一个随和甚至顽皮的白求恩。

无论是中共党史还是抗战史,实际留下的图像资料并不多,沙飞却独具慧眼也独具匠心,将镜头聚焦于抗日战争,为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砺与热血留下了珍贵记忆,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重新梳理这段历史时,就更加认识到沙飞摄影作品的价值。

行动至上的“媒体人”

“为了强调沙飞身份的多重性,展览特别在二层展厅开辟空间,以呈现沙飞的'媒体人’角色。展示了他在摄影之余,如何通过摄影、展览和出版等媒介结合的方式,实现自己改造社会、宣传理念的构想。”刘霄介绍。

沙飞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摄影对于救亡图存的重要作用。他在《摄影与救亡》中写道:“'唤醒群众’是当前救亡运动的急务。但是,直到现在,文盲依然占全国人口数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单用方块字去宣传国难是决不易收到良好效果的。摄影即具备如述的种种优良的特质,所以,它就是今日宣传国难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面对一张张生动真实而又残酷的照片,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为战士们的奋勇杀敌而感动,也能激发起保家卫国的热情。因此,沙飞超前地意识到摄影在抗战宣传中重要的地位。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  1942年7月7日出版

作为一个行动至上的人,沙飞不仅亲临战场拍摄照片,还积极承担起宣传的任务。他先后在晋察冀军区举办影展300余次,包括大、中、小型影展和众多流动影展,在展览中把战斗信息传递给每一个看展的人,充分鼓舞了士气。同时,他还投入巨大热情创办了《晋察冀画报》,用生动的图片去鼓舞人民大众。6年历史中,画报出版了13期,印刷近32000份,传播到延安、重庆等地,不仅保存了抗战的珍贵底片和材料,也充分发挥了传播的作用,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意识。作为“媒体人”的沙飞,具有超前的媒体意识和传播意识,通过摄影为抗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无论是作为艺术家,作为一个战士,还是作为媒体人,沙飞都在用他小小的镜头为祖国、为人民“书写”着对生命的感悟,并用一幅幅作品去感动生命。“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艺术家之一,沙飞的美术史价值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说。

 

“光影岿然

——沙飞的艺术·理念·行动”展览

作品欣赏

1

黑白影社


高粱  1935-1937年

足迹  1935-1937年

暮归  1935-1937年

乌云遮不住太阳  1935-1937年

绿波留恋浣纱人  1935-1937年

勤俭  1935-1937年

生命的叫喊  1935-1937年

铁路工人  1935-1937年

辛苦为谁忙  1935-1937年

擦洗  1935-1937年

人力车夫    1935-1937年

惨淡生涯  1935-1937年

码头工人  1935-1937年

磨剪工  1935-1937年

求乞也不成  1935-1937年

摆小摊的人  1935-1937年

清道夫  1935-1937年

胖如冬瓜白如雪  1935-1937年

我家宝宝哭不歇  1935-1937年

中国大部分儿童还饿着  1935-1937年

一个老国民  1935-1937年

南澳岛第一区全景  1935-1936年

波涛里讨生活  1935-1936年

渔光曲  1935-1936年

渔光曲  1935-1936年

南澳渔民,抬网落船,准备出发捕鱼  1935-1936年

渔民生活  1935-1936年

渔民生活  1935-1936年

盐民生活  1935-1936年

南澳盐民在盐田中工作  1935-1936年

2

视线转换


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  1936108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年10月8日  左起:林夫、曹白、白危、陈烟桥

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  1936108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108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年10月8日  左起: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

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  1936108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年10月8日  左起: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108日

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  1936108日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1936108日


鲁迅与魏璐诗女士  1936108日

鲁迅遗容(寓所卧室)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遗容(寓所卧室)  1936年10月19日

章乃器在鲁迅墓地发表演说  1936年10月22日  左起:萧军、姚克、章乃器、沈钧儒、邹韬奋  前排右起:许广平、周海婴

鲁迅先生丧仪  前右欧阳山、左蒋牧良

迅遗容  193610月  上海万国殡仪馆

灵车驶出殡仪馆  19361022日

迅丧仪小学生前往凭吊  193610

送葬队伍  1936年10月22日

青年作家扶棺入墓穴  19361022日

1936107日,日本作家鹿地亘夫妇与中国木刻家前排左起:池田幸子、鹿地亘夫妇后排:林夫(左1)、黄新波(左2)、陈烟桥(左3)、白危(右2)、力群(右1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  1937年秋  山西灵丘

塞上风云  1937年秋  (向长城内外进军的杨成武支队  河北涞源)

八路军在长城上行进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插箭岭战斗胜利后,穿过战场向前进军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插箭岭战斗 八路军指挥所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占领长城烽火台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战后检讨会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攻克平型关    1937年秋

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休息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3

聚焦抗日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聂荣臻送别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

八路军托老乡将日本小姑娘送回日方 1940年8月

聂荣臻写给日方的信 1940年8月

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村模范医院病室动手术 1938年

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开幕典礼后,胡仁奎、聂荣臻、邓拓、白求恩、宋劭文、潘自力、娄凝先合影(左至右) 1938年9月

白求恩与自卫队员 1938年 山西五台

白求恩大夫用樱桃逗村中女孩 1938年 山西五台

白求恩、聂荣臻接受《救亡日报》记者叶文津采访 1938年 山西五台金刚库

白求恩游泳 1939年

白求恩日光浴 1939年

白求恩博士遗容 1939年11月

白求恩墓 1940年 唐县军城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

号声

保卫国土,保卫家乡

八路军在河北灵寿县陈庄战斗中  1939年

八路军和当地居民庆祝重新夺回河北蔚县

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大会  1938年

野战演习

战壕里的读报小组  1938年

休息

街头新闻照片展  1940年

民兵开上火线

晋察冀边区供给部女工为前线战士赶做军鞋  1939年

遣返日俘唱歌致谢  1939年5月  山西繁峙县神堂堡

八路军宣传队唱歌欢送日俘  1939年5月  山西繁峙县神堂堡

陈庄战斗胜利品  1939年9月

北岳区反扫荡战斗  1940年

涞灵战役三甲村战斗后参加欢迎会的被俘日伪军及家属 1940年秋 河北涞源杨家庄

八路军参加大生产运动  1941-1942年

晋察冀军区供给部被服厂做军衣  1942年

晋察冀军区兵工厂造手榴弹

晋察冀画报社排字房  1942年  河北平山碾盘沟

大练兵,剪断敌人铁丝网  1943年

炮兵实弹演习  1943年

大练兵,冲锋  1943年

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副议长于力、高等法院院长王斐然捻毛线  1944年

摔伤的两名美军飞行员在和平医院疗养  1944年

抗大二分校训练,走天桥  1945年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开幕典礼  1943年1月

全国文联张家口分会成立大会,丁玲讲话  1946年

山西五台县人民自卫队 1937年

运公粮 1938年

边区小学之一——河北阜平龙泉关小学 1938年

黄金似的稻穗、黄金似的童年,幸福的解放区儿童 1939

河北阜平东土岭村青年参军大会 1939年6月

民主选村长之前,村中男女开会讨论村政 1940年

儿童团员站岗查路条 1940年 河北唐县

 “三八”节大会射击比赛 1940年3月8日

妇女练投弹 1940年3月8日

平山抗战壁画 1941年

赛跑——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学生运动会在河北平山滹沱河畔隆重举行 1941年5月

入伍青年和家属在滹沱河畔游行 1942年2月

入伍青年和家属在滹沱河畔游行,最前骑马者是刘汉兴 1942年2月

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 1940年9月 河北涞源杨家庄

反扫荡中村民在山野生活

征兵活动中十几岁的报名者 1938年 河北阜平

沦陷区百姓逃离敌寇统治的乡土

人们正在城墙上刷写政治标语 1945年 山西灵丘

小机枪手在战斗中成长

沙飞简介

沙飞   1939年

沙飞(1912.5.5—1950.3.4),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1937年9月在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

1950年3月4日 ,因枪杀一日本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极刑。

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消原判决。

沙飞生平影存

沙飞   1946年

沙飞、王辉夫妇与从延安来的长子王达理(右二)、长女王笑利(左一)一家欢聚  1946年  张家口

沙飞(左)与石少华   1944年 河北阜平

左起:叶昌林、沙飞、吴印咸、石少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大师沙飞给八路军八年全面抗战留下的宝贵影像
时代的序章: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119图)
1937年,战地摄影师沙飞拍摄的晋察冀军民真实的抗战影像
老照片:1937年晋察冀军区八路军在河北涞源插剑岭长城
战地摄影师沙飞拍摄的晋察冀军民【1】
拍下鲁迅遗照、白求恩裸照,他是被“枪决”的中国战地记者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