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什么是“贫而乐,富而好礼”?什么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先跟大家讲四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成功之后,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很快就离开了越国。

   他离开前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用来捕兔的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与他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被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他确有先见之明!而鸟尽弓藏自此以后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凭借自己的博学受到赏识,从不讨好人,也不谄媚人。长大当了高官,甚至富甲一方后,他也没有露出半点骄傲来。
  
  还有一个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即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匡衡小时候家里贫困,但他始终觉得修身比吃饭重要,以一种读书乐在其中的忘我状态最终立起了自己。
  
第三个故事:

  一直被认为华人中财富最多的李嘉诚,他尽管富有,但为人却非常谦逊,低调,总以一颗有礼,平等,恭敬之心对待他遇到的每一个人。

   比如:《李嘉诚管理日记》里面就记载,李嘉诚在接待一群“年轻小辈”的时候,他会提前在电梯口等候,然后亲自一一发名片,这让这群“没见过世面的人”很是感到吃惊。以李嘉诚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华人企业家中的影响力,他怎么还会亲自发名片,他还需要名片吗?发完名片后,这些人每个人又抽了一个签,每个签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号代表他们照相时要站的位置。在大家看来,照个相还需要这样,麻不麻烦?但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感到舒服,他才想到这样一个折中的法子,可谓是用心良苦。

 冯仑参加过一次李嘉诚先生的饭局,在饭局上,李嘉诚表现的谦卑和逊让冯仑大为震惊和称赞。

   比如,吃饭的时候,李嘉诚也是按抽号进行座位安排,并没有那种按名气和财力进行排位,虽然机械一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每个人都得到了平等的对待。为了饭桌的和气融洽,一开始他讲的不多,说主要是要和大家见见面,最后又跟大家一团和气地分享了“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类的心得,不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自然的接纳他。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和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并且是直到电梯门完全关闭才走。
  
  最后一个故事: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周易.系辞上》曰: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我们人活在这个世上,要想活出绚烂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不断更新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升华自己,就如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固然是好,但我们要精益求精,全力让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自大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不缺乐趣,虽富裕却又爱好礼仪的人。”子贡说:“《诗》上讲,'就像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呀!现在我可以与你讨论《诗》了,告诉过你的道理,你已能将它推广到未曾讲授的领域,拥有这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很好。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案 | 第一篇学而之第15章
穷要开心,富要好礼,赚钱再多,也要有安贫乐道的心
《论语》笔记:孔子如何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
学而第一 第十五、十六章
《读论语》之子贡与孔子的切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