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老人家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老人回道:“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老人家回:“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您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少年了呢,真是的!”说完,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像这位老人一样被欺凌,本能的会必定不给。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接下来好好去修明我们齐国的政治吧。”孔子听了这个典故后,说:“弟子们请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时候,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管仲是一个很贤能的人,这一点孔子很认同,但同时,管仲也有他犯过的错,这个也得正视,所以孔子看人从来都是很全面的看,优点缺点都会说,不偏执,不隐藏。

   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有关管仲的故事。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管仲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像管仲这样的贤能之人,孔子曾深深赞他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华夏民族的人现在很可能都是披头散发,跟那些夷狄外族的人一样,左扣着衣襟,也就是在左方扣扣子,左方扣扣子这是没有先进文化,只靠蛮力争抢的外族人穿衣服的特征。有了管仲,我们才得以保存和发扬周朝初期周公旦所制定的礼乐文明,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到如今每个人都还很文质彬彬的结着发髻,很有文化教养的右扣着衣襟,成为处处彰显着“仁义礼智信”的文明人。

 但就像上一个故事所说,孔子看人是很公正不偏颇的,所以孔子在赞美管仲的伟大功劳时,也会指出管仲的不足,比如管仲这个人做的不好的还有这样两点,第一个是功成名就后的管仲变的奢侈起来,缺乏节俭的美德,还有则是管仲不遵礼制,也常做出不少违背礼的事情来。

  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五个特质,才可以说他是一个有礼之人,说他是一个君子,很显然管仲奢侈,就失去了俭朴的美德,这是他失礼,不配成为君子的表现之一。

 除此以外,孔子还认为管仲是一个器量狭小,格局不大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管仲那看似辉煌的一生,只是帮助齐桓公时的齐国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而已,但是却没能够建立起一套长久行之有效的文明制度,让齐国长久强大下去,所以管仲死了以后,齐国的霸业也就随之消弭了。管仲格局小,还有一点,是他只想着如何帮助齐国,却很少去想如何帮助整个天下,造福所有苍生,不像周公旦,总是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所以孔子说周公旦是圣人。管仲在孔子眼里,顶多只是个只具备某一方面视野的器,孔子早就讲“君子不器”,他是反对一个人成为器的。

扬雄说:“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苏轼也曾说:“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谓大器。”朱熹讲到管仲时曾道:“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杨雄和苏轼都说即使做器,也要做大器,因为真正的大器其实就不再是器了,而是一种超越自我后的海纳百川,无欲则刚。而管仲器小,在朱熹看来,是源于管仲连圣人大学之道都不懂得,连圣人大学之道都不懂得,那自然修身不深厚,修身不深厚,自然就谈不上大器和大格局。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仆人也是一人一职,从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在宫门前设立照壁,管仲在自家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安德义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8)
论语连载(62)《八佾篇》第22章,“管仲之器小哉”。
金方廷 | “管仲之器小哉” 新论
孔子对管仲的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