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梁国有个大夫叫宋就,曾经担任过边区县令,那个边区和楚国接壤。梁国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各有方法。梁国边亭的人辛苦付出,为瓜灌溉的次数多,瓜长得好;而楚国边亭的人懒惰,为瓜灌溉的次数少,瓜长得差。楚国的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从而对自己国家的瓜长得差很生气。楚国边亭的人嫉妒梁国边亭的人比自己高明,于是夜里偷偷地去对面破坏梁亭的瓜,这样梁亭的瓜有的就都枯萎了。

   梁亭的人觉察到这件事,就向县尉请示,也想偷偷地去破坏楚亭的瓜以达到报复的目的。县尉向 宋就 请示,宋就说:“恶!这怎么可以?这不是要结怨吗!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为什么器量狭隘到这种程度呢?我教你们的做法是,每晚派人越过边界去,在夜里偷偷地去楚亭帮他们灌溉他们的瓜,不要让他们知道。”就这样,梁亭的人每晚夜里果然都偷偷地跑过去帮着灌溉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去浇瓜,发现已被灌溉了,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仔细侦查,发现原来灌溉瓜的是对面梁亭的人。楚国的县令听说以后,非常高兴,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楚王听说以后,觉得惭愧,不好意思。告诉使者说:“去调查那个破坏梁国瓜的人,莫非他还有其它的过错吧?这是梁国暗中礼让啊。”于是用优厚的礼物派人过去道歉,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道这件事,梁王认为楚王讲信用,所以梁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从宋就做了这件好事时就开始了。古人有这样的话:“转败为胜,因祸得福。”老子也说:“报怨以德。”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啊!别人做了坏事,你为什么要效仿呢?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老子是直证上道之人,眼里早没了善恶好坏是非对错等二元对立概念,他在《道德经》里还说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用现在的话说,即是:“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化恶为善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化不诚信之人为诚信之人了,从而使人人诚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私欲,使天下人的心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尽全力使他们都回到婴儿般纯朴无私的状态。”

  老子一直强调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婴儿的境界,这跟孟子的赤子之心,孔子的仁都是一致的。

  一个人,假如有一颗婴儿般的心,那他就不会刻意喜欢谁,刻意讨厌谁,他的那颗心就如太阳一般,能除千年暗,能普照万物,能一视同仁。

  仁者也一样,他立志于仁,就不会有那些自私的欲望。遇到好人,他能善待。遇到恶人,他那颗仁心就会生出恻隐与悲悯来,想到这个恶人本性应该是善的,只是暂时被蒙蔽,得想方法去帮助感化这个恶人,让他把本性的善尽快澄明出来。

  在一个婴儿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真诚的,在一个圣人眼中,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而在小人的眼中,所有人却都是小人,这便是说,外面的世界都是由自己的这颗心生出来的,你用怎么样的一颗心对待你自己,对待这个世界,那么你自己,这个世界就会以一个与你心相匹配的样子呈现在你面前。

  《大学》中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是说人最好的心境就是复原到最初的样子,意诚心正,如婴儿一般。

孔子讲“君子求诸己”,《六祖坛经》当中说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人只要守住了自己的仁心,眼里看世界就会添一层悲天悯人的光,待人接物真心真意,心里不再起分别,而是发大愿希望这个世界好,希望所有人都好。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仁的修养,一生立志成圣人,那他眼里就不会有特别讨厌或看不惯的人和事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怨以德
孔子曰:以直报怨;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国学精粹道德经(四十九)
王守仁的名言
王守仁名言名句
大梦春秋069|《晏子春秋》是否可信?晏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