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韩非子在《喻老篇》中讲到这样一个典故——

   周有宝物玉版,商之君纣派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派费仲来索取,文王给了。文王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胶鬲贤良而费仲无道。文王厌恶那位贤者,是因为他害怕胶鬲将来有可能帮助纣王成功,而费仲是不尚道德的人,他只会帮助纣干坏事,不会干好事,所以就把玉版给了费仲。文王启用吕尚为相,是贵吕尚之德与才,文王把玉版送给费仲,是因为要利用他的无道。所以,《老子》第二十七章上说的话是对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讲,“善良的人可以作为不善良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是善良者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己以为很聪明,但实际却是大大的糊涂,这就叫做精当奥妙”。

  韩愈在《师说》里面也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这个便是见到比自己好的,就要学会向其看齐,把那好的学来,以完善自己。

    还有见不好的也要反省自己。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真;我治理人民而未能治理好,应反问自己的德行,知识,能力是否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是不是不够谦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省察自己。荀子也说,“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不善在身,缁zī然必以自恶也”。见到不善之人,以及对待自己不好的那些品行,一定要忧惧地加以自我反省,自我更正;如果不善的东西在,一定要像厌恶污渍一样厌恶它。

   不仅做人如此,治理国家亦如是。比如:汉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沿袭了秦朝的大部分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果断废除了秦朝那些不合理的严刑酷法,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爱民惠民,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才有了汉朝四百零七年的基业。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方面进行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以得罪谁?》
文王的手段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语》学习492-493
22、人生正确的选择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三章 奥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这句话其实还可以改一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