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钉,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

  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困顿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困顿。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困顿;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觑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换句话说,如果所处的环境好了,就应该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正己化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道家跟儒家相通的地方就在这里,只不过道家强调多的是做事时的无为之心,儒家提的多的是显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要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也是生在“意诚”,“致知”之下的,“意诚”,“致知”跟道家的“精诚”,“正己”本质就是同源的。

   《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中,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门道: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游说后都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德高望重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往事实上说来,同等条件下,兼济天下其实是要比独善其身要有更高的要求的,这跟孔子所讲的“贫而乐”不如“富而好礼”是一样的道理。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如果能再精进一步,就一定不能懈怠,须立马再精进一步。

  历史上诸葛亮早就能预见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很可能就是一场空,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什么?是初心,是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定志向在促使他这样做的。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道,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有什么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念诵这句话。孔子又说:“仅仅只做到这样,怎么就能说够好了呢?”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没有那么难
【共读】《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七
衣敝缊袍和一箪食一瓢饮
【儒】论语·子罕篇(27)和有地位的人在一起如何自信?
《论语讲义》——子罕第九(7):孔子说子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