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山不狃作为鲁国三桓季孙氏的家臣,曾经与阳虎等一起操办过季平子的丧事,深得季桓子的信任,所以季桓子才会派他担任费邑宰。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即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公山不狃与季桓子产生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公山不狃联合阳虎一同反对季氏,抓住了季桓子,季桓子用计逃脱,阳虎兵败逃亡齐国。 
  
 阳虎出逃齐国之后,公山弗扰仍以费宰的身份盘踞费邑。公山不狃大概也想有所作为,便派人请孔子前往辅助。孔子打算前往。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他让我去,难道是白白让我去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复兴啊。”

  一般历史研究者会觉得孔子这样的圣人,不会欲应公山不狃之召。其实,孔子这年已经五十岁了,他的弘道抱负一直无法大力施展。公山不狃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愿意前往,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公山不狃“叛”的是季氏,而非鲁国。而公山不狃要成事,必定要与鲁侯联合,孔子觉得这也是一个解决三桓问题的良机,值得抓住。

  孟子眼里他的先师孔子是那种在大原则和初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的知变达通的人,这个特点从这个故事中也是完全可以看出来的。

  仅仅过了四年,即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设帐授徒的塾师,而是由中都宰,到小司空,一跃为大司寇,并“摄相事”,也就是代执政季桓子处理国政。他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隳三都”。所谓“三都”,是指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宁阳)。孔子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 

  孔子“隳三都”的目的,是抑私家、强公室。叔孙氏、季孙氏吃尽了邑宰叛乱的苦头,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郈邑被顺利地拆毁;隳费邑时,却遭到了公山不狃的顽强抵抗。公山不狃看到郈邑被拆,做了应战准备,当季桓子率领大军前来隳费时,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带领费人避实就虚,直捣鲁国都城曲阜,鲁定公仓皇逃到季孙氏家中躲藏。公山不狃这次是真的变了质,从反季氏变成真正的“叛国”了。孔子当然也顺时而变,身为大司寇的他,沉着冷静,率兵反击,击败费人,公山不狃逃到齐国,费邑终被拆毁。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去,孔子准备前往。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去呢?”孔子说:“他来召我,岂会让我白去一趟吗?如果有人用我,我一定会使周朝的政德在东方复兴。”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传《第二十章 计强公室 行堕三都》
【堕毁三桓】孔子“堕三都”的真相,孔子在隳三都事件中的地位
《阳货篇》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50、堕三都——长夜孤灯话《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公山弗扰以费畔(17-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