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王阳明先生亲历的一个例子说到什么是修身,正心,格物,致知,以及王阳明先生心学精粹“四句教”的真实内涵?
userphoto

2022.09.13 四川

关注
  王阳明先生晚年对其心学思想作出过概括性论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有名的“四句教”。
   有弟子对此不明白,曾跟他说,既然心之体是无善无恶的,那意上的念头自然也是无善无恶的,良知也不必当裁判,根本也不必去为善去恶,如果倒推,意有善恶,心体也必定有善恶在;还有弟子说人的本心是无善无恶的,但后天不良习染导致心偏离了本位,以此心之发动处的意才有了善恶,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假如后天没有不良习染影响,常自在守得本心不偏不倚,根本就没必要说那些功夫了。
   王阳明先生听后,并没有说两个弟子谁对谁错,而只是教他们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讲他们二人说的情况正好是针对两种人的——
  前面一种是讲根器一般的多数人,心体原无善恶,他们只是不能感知,源于他们有不良后天习心在,私欲泛滥,本体受蔽,因此教其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便能感知到心之本体的无善无恶。这种人重在后三句,后三句力行到一定火候了,自然明了第一句;
  还有一种,是根器上者,能直接从本原上悟入(生而知之即是这一类人),人心本体原是天命之性,无刻意有为,无有善恶,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 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根器在上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只不过这种人很少,连颜回、明道都不敢承当,岂能轻易望人!根器上者,当然就只消第一句即可。
  一般人正因为生活在一个强大不良氛围的社会惯性中,都有不良习心在,王阳明先生就警示道:“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
  说到此,再讲一个王阳明早年的亲身经历例子——
   一老农家里有一块地,位置很不错,只是最近老农家里遇到了些困难,因没有钱,想将这块地贱卖给王阳明先生,王阳明先生听后道:“这块地是你在困难的时候不得已要贱卖,我怎么能乘人之危,占你的便宜呢?”就没有答应老农的请求,赠送了老农一些银两后,让老农回去了。
  改日,王阳明先生外出,看到一处好地方,背山面水,环境清幽,景色秀丽,便很想将其买下来建书院。边上有弟子就跟他说:“先生,这块地就是前几天那个老农想卖给你的那块地啊。”王阳明听闻后心生遗憾,叹了一口气,然而,他立马即意识到自己这个有遗憾的念头有问题,是为私欲,便即刻收敛其气,诚意正心,当下即将这念头克去,心又重新舒坦光明起来。
  王阳明先生那有遗憾的心便是私欲作怪,原本的心体被私欲蒙蔽了,“有善有恶意之动”,但立马能察觉出来这意不诚,念头不对,不正,那便是人本有的良知告诉他的,王阳明先生还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也就是讲,心之本体虽被蒙蔽,但他的虚灵明觉还在,也就是本然的良知还在,还会抗拒那些私欲,向那些蒙蔽本体的一切歪念妄念奋力战斗,还在呼唤主人要全力去保全本来面目。
  这个时候,人只要拿出“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的诚意(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意灵明了,诚明了,良知就能作主)功夫,立马在意之涉着处,即此事上为善去恶,——即格物(意之涉着处谓之物,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在事上为善去恶即格物),这就让良知作主了,听从良知的呼唤了,顺着良知的呼唤去力行,便叫致良知,本质上就是致本心,归本原,正所谓:物格而后知致。这样便是重新立起了心之大体,或是叫恢复了心的本体,还原了本性的俱足,也即“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自然“乐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习录注疏讲稿
心友原创 | “四句教”与王学分裂
解读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两重含义,一个终极目标
为什么越学习阳明心学越感到不安呢?
[]四句教(一):天泉证道在线收听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