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令人受益匪浅的家谱与家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并且以重视“家训”或“家教”著称于世。利用闲暇时间,我阅读了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以及国外部分关于对子女“家教”或“家训”方面的文章,这里面既有名人的,又有普通百姓的,受益匪浅。“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筛选先辈家训历代之精华,合理地吸取他们丰富的家教经验,对弘扬民族文化,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哺育和塑造一代新人,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说:“教育孩子同培养树苗一样,要自幼加以扶持和引导。”怎样看待学习的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教子说:“不学《诗》,就无法与人交淡。不学《礼》,就不能立身”。那么,如何才能学习成才呢?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教育儿子:“学须静,才须学”。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学问从何而来呢?北宋著名诗人陆游给子赋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将自己的切身经验如实地告诉儿子:做学问就要不遗余力,只有年轻时有扎实的功底,日积月累,到晚年才能有所建树;但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教育儿子:“要趁年轻的大好时光,先多学自然科学,将来可以社会科学为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不管条件如何,再苦再穷不能忘了孩子的学习教育,这是条很重要的古训。正如清人周希陶说的:“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古人尚能做到如此,而如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子女的学习教育呢?

  胸怀大局,立志报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往今来很多志士仁人教子的一项重要原则。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从不把子女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总是以将子女立志培养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己任。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个做父母学习和借鉴的。古代“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教子说:“人如果没有心志,那就不成为人,但是君子用心志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准则的。”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在写给儿子的诗中说:“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拒腐防变,立志清廉。孔子说:“奢侈则不谦逊,节俭则显得寒伧,与其奢侈而不谦逊,不如节俭而寒伧”。颜之推教子说:“人生在世,重在气节。节俭是人的美德。”嵇康育子说:“不要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互送礼品的事,以显示意气,如果见到那些贫穷困乏应该得到救济的人,你应该见义勇为。”唐代御史中丞柳在总结败家的教训时警示后代,切忌“崇尚喜欢懒散漫游,过分贪杯嗜酒。急于做官,巴结权贵”。周希陶提醒儿子,一定要做到“速效莫求,小利莫争”。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老百姓几乎无人不晓的祖训,而且都把它当做成家立业、治国安邦、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法宝。

  谦虚谨慎,立志进步。颜之推训诫子辈说,要“名实相符,表里如一,这是立名之本,虚伪狡诈、欺世盗名之辈,最终将为人们所唾弃。‘巧伪不如拙诚’,此语可作为终身训诫”。“欲望不可纵,志气不可盛”。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教导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用谦虚谨慎之道教育孩子立志成长进步,这是古今中外都遵循的道理。

  诚实友善,立志修德。嵇康对子女的家诫:“把荣华看成是身外之物,就会减少内在的欲求,如不是特别要紧的事,千万不要追求欲望,这是最为美好的事。不要为小事而谦让卑恭,应该做大的谦逊宽容,不要仅在小事上有廉耻感,应当成全大的礼让”。再看颜之推的家训:“有卓越的天才,而无高尚的人格,其诗品和文品也会受到影响。”“要想立名,先得修身,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却又在于既品性高尚,又淡泊名利”。“荣誉既是人们对一个人的奖励,同时又是对他的鞭策。只有时时自我勉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会永远享有美好的声誉。”古人天玄子教育后人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读罢古人教子之言,再摘录一段当代父辈教育子女的肺腑之声。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第一次上班,父亲把他拉到身边,送给他一张“为人清单”,其中几条是这样写的:别让小争端损害了大友谊;偶尔邀请排队排在你后面的人站到你前面;接受任何指示时至少确认两遍;别太在意你的权利以至忘了你的风度;男人的劣根性是自我吹捧……你看,以上这些关于诚实友善、立志修德的家训,从古至今,虽然没有教子女如何治国安邦的豪言壮语,都是平常人所应当遵循的道理,但句句话里都蕴涵着与安邦治国密不可分的哲理。

  牢记古训,立志创业。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的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梅园特意撰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以此来表明自己人生创业的态度。后来,荣毅仁先生从中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子承父志,把这副对联当成自己一生的座右铭遵循,结果创造出一番大事业。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曾说过:“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只有他们一家。”1979年,在邓小平支持下,荣毅仁先生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一举成为打开国门的标志和走向世界的“引擎”。2000年9月,荣氏的驻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就拥有资产19亿美元,被美国《福布斯》评为中国50名富豪榜第1位。如今,“中信泰富”已拥有500多亿人民币资产。更难能可贵的是,荣毅仁先生富而不骄,与夫人杨鉴清相濡以沫,一直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由于他家教甚严,后人在他的影响下也事业有成。

  从古今中外名人的“家训”中,我们还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家训”胜过“家谱”。只记家谱,容易自私,胸怀狭窄,目光短浅,难成大业。给儿女留金钱不如给儿女留良言,金钱的价值是有限的,不变的;而良言,既是精神财富,又能创造物质财富,是黄金难买的传世家宝,价值无限。好的家训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它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立志成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做一个愿为社会奉献的人。这些好的家训,犹如黑夜里指明航程的灯塔,它能给人们指明方向,不畏黑暗,乘风破浪,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这些家训,好比投枪和匕首,给人们增添勇气和力量,又能帮助你战胜邪恶和困难。这些家训,好比一剂良药处方,在漫长的人类长河中,帮你疗救创伤,做到有病医病,无病预防,使你健康成长。这些家训,还好似一盆永不熄灭的炭火,有了它,不但能使自己驱寒,而且还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把美好带给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
祖训写进家谱里
荣毅仁家训
曾国藩的后代为何都能成才,全因他的这几条家训,读后受益匪浅
11个古代大家的家训,家教自古都很受重视
家教与家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