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忠孝不能两全

多数人用“忠孝不能两全”为自身不能尽孝开脱,久而久之,成了一些人“不忠”或者“不孝”的托词。其错误在于把“忠”与“孝”完全对立起来,隔裂开来,是既推卸责任担当,又捞取好的名声的外在表现。

到底忠和孝能不能两全?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忠和孝。多数词典注释为:“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白话讲,忠指的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是一种为国家和人民做事的信仰和态度,而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尽心尽力以奉公、任事是忠,忠于国家的赤诚,忠于人民的意志,忠于心底的良知也是忠;孝指的是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孝的真谛,但对于忠的理解就各有所见,甚至曲解,主要纠结在忠于人,还是忠于事。由于宋朝理学的影响,从宋朝到清朝,忠被彻底扭曲,由忠事变成了忠人,变成了臣民绝对服从君主的道德义务。这对我们国人影响至深。

回到忠和孝的本义,就不会把忠和孝完全对立起来。比如:军人保卫国家人民,就是保卫父母和亲人,在父母身边承欢是孝顺,令父母和更多的人安全、安心生活更是孝顺。在一定意义上,忠是孝在更高层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我们不去狭隘地看待忠和孝,扭曲忠和孝的本义,就能够在忠孝一体两面上达到统一。“在家不孝顺父母,何谈忠国之说,反之,在外不尽忠国家,何以在家孝顺父母之谈,忠与孝的关系如同家和国的关系一般,国在,家在,国亡,家亡。”(摘自知乎《家国忠孝之至论》)。比如:很多出国留学生,有的学成归国,既忠于国家人民,又承欢父母亲人,体现忠孝的一体性。有的只顾自己生活享受,自私自利,乐不思蜀,甚至数典忘祖,不仅不忠于国家,还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何谈忠和孝?!

之所以说到这个话题,实在是听不惯、看不惯那些以“忠孝不能两全”为托词,掩盖既不忠、也不孝的行为。这种现象在一些人中间说得很随便、很自然,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传染性。不怕真的“忠孝难两全”,放眼看去,怕的是既没有忠心、忠事,也没有孝道、孝行,而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是顾自己,又不想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其表现之一:工作太忙,掩盖懒得与父母沟通,甚至连电话都不愿意接打。实际状况如何,各自心里都明白,旁观者也清楚。之二:进了大城市,有了一官半职,就看不起贫困的父母,甚至嫌弃父母,由此以工作为由,疏远父母,更听不得父母劝戒进言。之三:不找对象、不谈婚事、不要孩子,美其名曰“事业为重”,还说什么我们这代人与你们上代人观念不同,实则既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没有孝顺父母意。之四:既啃老,又嫌弃父母穷,在外装富摆阔,回家颐指气使,稍微不顺心,就对父母发脾气,大不忠不孝,还在口头上高挂忠孝口号。

承认确实有些人因忠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能在父母身边承欢尽孝。像我们的航天英雄们,他们很难侍奉在父母身边,但是,像他们一样的很多人,始终以忠为孝,并且想方设法弥补不在身边尽孝留下的遗憾,而不是一味索取,榨干父母的血汗钱,还不管不顾,自我逍遥享受。忠和孝都是为人处世的优良品质不会因为人种、国度、文化不同而不同,不要因为个人私利名声而找借口,不能随意冠上“忠孝不能两全”而逃避责任担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氏宗祠“忠孝廉节”的意思
端午祭祀的内涵:为臣尽忠,为子尽孝
孝为德之首
百孝世人看
如今的“尽孝”:父母健在不尽孝,离开人世想尽孝,现实可悲可叹
孝道[953]-[253]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