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的一年,打造一个高逼格养殖场需要这些条件




宝典君说 

水产养殖过程1%都马虎不得,在失败的大军中有多少人忽略了那不起眼的1%。当你养殖失败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的养殖场建设规范化吗?是不是有忽略了哪些必要条件?今天,宝典君跟大家分享渔愉鱼华东负责人朱凯宇的系列文章《水产养殖场规范化建设须知》。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养殖顺利!


模式篇

谁都会遇到突发事件,在救鱼的千钧一发之际,众多“专家”会使出大绝招,加新水,但就是千呼万唤使不出来!为什么呢?接下来,分享水产养殖场的四个基础建设模式:经济型建设模式、标准化建设模式、生态型建设模式、循环水建设模式,大家可根据规划目的、要求、规模、养殖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  经济型池塘建设模式  |


满足水产养殖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道路、住宿及增氧设备,投喂设备等!


经济型池塘建设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适合的品种如:四大家鱼,鲤鲫鱼等)


|  标准化池塘建设模式  |


在经济型基础上,准化池塘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池塘是目前集约化池塘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适合四大家鱼和特种水产品高产量养殖)


|  生态型池塘建设模式  |


利用沟渠、稻田、藕池等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不影响农作物的耕作下进行。


生态型池塘要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般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养殖场的条件,设计施工。(适合小龙虾 泥鳅 蛙 鳖等名优品种养殖。消费群体中高端人群,追求返璞归真也是比较大的群体)


|  循环水池塘建设模式  |


具有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条件,并通过高效生物净化塘、水处理设施设备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一般有池塘、渠道、水处理系统、动力设备等组成。


鱼池进排水有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为串联形式(如图1)

池塘串联进排水的优点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层交换,可以形成梯级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缺点是池塘间水质差异大,容易引起病害交叉感染。


也有采用进排水并联结构(如图2)

循环水池塘的水处理设生物净化塘,以基料(砺石或卵石)与植物构成,水从基料缝隙及植物根系中流过,具有较好的水处理效果,但建设成本较高,主要取决于当地获得砺石的成本。表面地如同水稻田,让水流从挺水性植物丛中流过,以达到净化的目的,植物选择也很重要,并需要管理与维护。


在处理养殖排放水方面,循环水池塘生物氧化塘一般通过生态渠道与池塘相连,生态渠道有多种构建形式,其水体净化效果也不相同,目前一般是利用回水渠道通过布置水生植物、放置滤食或杂食性动物构建而成;也有通过安装生物刷、人工水草等生物净化装置以及安装物理过滤设备等进行构建的,一般占总面积的10~20%左右。


条件篇

规范化养殖场建设需要的五个条件:规划要求,自然条件,水源、水质条件,土壤、土质,电力、道路,供水


|  规划要求  |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  自然条件  |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  水源、水质  |


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  土壤、土质  |


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力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不宜建塘。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地区不适宜挖塘。表1所列为土壤的基本分类。

|  道路、电力、供水  |


水产养殖场需要有良好的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条件。新建、改建养殖场最好选择在“三通一平”的地方建场,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应考虑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成本,避免因基础条件不足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发展。


布局篇

合理的场地布局直接影响生产过程和最终成效。布局具有前瞻性的30年都受益。接下来分享场地布局,符合基本原则下,重点在形式上可以下功夫。


|  场地布局  |


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即要考虑近期需要(5年左右),又要考虑到今后发展(10年后)!


|  基本原则  |


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 根据养殖场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满足生产管理需要,又适合长期发展需要。


(2)利用地形结构 充分利用地形结构规划建设养殖设施


(3)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养殖场设计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选用当地建材,做到取材方便、经济可靠。


(4)搞好土地和水面规划 养殖场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土地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好沟渠、塘埂等土地资源,实现养殖生产的循环发展。


|  布局形式  |


养殖场的布局结构,一般分为池塘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水处理区等。(如图)所示为一种水产养殖场的布局方式


养殖场的池塘布局一般由场地地形所决定,狭长形场地内的池塘排列一般为“非”字形。地势平坦场区的池塘排列一般采用“围”字形布局。


设施篇

水产养殖中,按照养殖功能,有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之分等。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规范化池塘建设设施中的形状、朝向、面积、深度、池埂都具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  形状、朝向  |


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


|  面积、深度  |


池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结构等(如表2所示)。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面积较小的池塘建设成本高,便于操作,但水面小,风力增氧、水层交换差。大宗鱼类养殖池塘按养殖功能不同,其面积不同。 


在南方地区,成鱼池一般5~15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另外,养殖品种不同,池塘的面积也不同,淡水虾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在10~30亩之间,太小的池塘不符合虾、蟹的生活习性,也不利于水质管理。特色品种的池塘面积一般应根据品种的生活特性和生产操作需要来确定。池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深水区一般在1.5米左右。


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在设计建造池塘时应适当考虑加深池塘,维持水源缺水时池塘有足够水量。深水池塘一般是指水深超过3.0米以上的池塘,深水池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约土地,但需要解决水层交换、增氧等问题。

|  池埂  |


池埂是池塘的轮廓基础,池埂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方便生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有很大的影响。池塘塘埂一般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一般在1.5~4.5米间。池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土质、池深、护坡与否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若池塘的土质是重壤土或粘土,可根据土质状况及护坡工艺适当调整坡比,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以为1:1~1.5。图4所示为坡比示意图。

还记得暴雨台风等恶劣条件下对护坡的影响吗?轻者受损,严重溃坝水产养殖动物逃逸的风险!护坡具有保护池形结构和塘埂的作用,一般根据池塘条件不同,池塘进排水等易受水流冲击的部位应采取护坡措施,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防渗膜等。


|  水泥预制板护坡  | 


一种常见的池塘护坡方式。护坡水泥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为5~15厘米,长度根据护坡断面的长度决定。较薄的预制板一般为实芯结构,5厘米以上的预制板一般采用楼板方式制作。水泥预制板护坡需要在池底下部30厘米左右建一条混凝土圈梁,以固定水泥预制板,顶部要用混凝土砌一条宽40厘米左右的护坡压顶(如图5所示)。水泥预制板护坡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整齐美观,经久耐用。缺点是破坏了池塘的自净能力。一些地方采取水泥预制板植入式护坡,即水泥预制板护坡建好后把池塘底部的土法翻盖在水泥预制板下部,这种护坡方式即有利于池塘固形,又有利于维持池塘的自净能力。


|  混凝土护坡  |


用混凝土现浇护坡的方式,具有施工质量高、防裂性能好的特点。采用混凝土护坡时,需要对塘埂坡面基础进行整平、夯实处理。混凝土现浇护坡一般用素混凝土,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护坡的坡面厚度一般为5~8厘米。无论用那种混凝土方式护坡都需要在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以防止水泥膨胀。


|  地膜护坡  |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胶地膜或复合土工膜护坡。HDPE膜具抗拉伸、抗冲击、抗撕裂、强度高和耐静水压高的特点,在耐酸碱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及防渗滤方面也有较好性能,且表面光滑,有利于消毒、清淤,和防止底部病原体的传播。HDPE膜护坡既可覆盖整个池底,也可以周边护坡。复合土工膜进行护坡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节省投资的优点。复合土工膜属非孔隙介质,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抗拉、抗撕裂、抗顶破、抗穿刺等力学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对坡面的凹凸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变力较强,与土体接触面上的孔隙压力及浮托力易于消散,能满足护坡结构的力学设计要求。复合土工膜还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和抗老化性能,可满足护坡耐久性要求。图6所示为一种塑胶膜护坡方式。


|  砖石护坡  |


浆砌片石护坡具有护坡坚固、耐用的优点,但施工复杂,砌筑用的片石石质要求坚硬,片石用作镶面石和角隅石时还需要加工处理。浆砌片石护坡一般用座浆法砌筑,要求放线准确,砌筑曲面做到曲面圆滑,不能砌成折线面相连。片石间要用水泥勾缝成凹缝状,勾出的缝面要平整光滑、密实,施工中要保证缝条的宽度一致,严格控制勾缝时间,不得在低温下进行,勾缝后加强养护,防止局部脱落。


以上池塘四大护坡方法中采用水泥预制板、混凝土护坡需要注意的是厚度应不低于5厘米、防渗膜或石砌坝应铺设到池底。



进排水篇

淡水池塘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水产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是利用场地沟渠建设而成,应做到进排水渠道独立,严禁进排水交叉污染,防止鱼病传播。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  进水闸门、管道  |


a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如图10所示),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如图11所示),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


b池塘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波纹管,较小的池塘也可以用PVC管或陶瓷管。池塘进水管的长度应根据护坡情况和养殖特点决定,一般在0.5~3米间。进水管太短,容易冲蚀塘埂;进水管太长,又不利于生产操作和成本控制。


c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d池塘养殖场一般都建有提水泵站,泵站大小取决于装配泵的台数。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水泵类型和配备台数,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泵,常用的水泵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等。低洼地区或山区养殖场可利用地势条件设计水自流进池塘。如果外源水位变换较大,可考虑安装备用输水动力,在外源水位较低或缺乏时,作为池塘补充提水需要。自流进水渠道一般采取明渠方式,根据水位高程变化选择进水渠道截面大小和渠道坡降,自流进水渠道的截面积一般比动力输水渠道要大一些。


e分为进水总渠、进水干渠、进水支渠等。进水总渠设进水总闸,总渠下设若干条干渠,干渠下设支渠,支渠连接池塘。总渠应按全场所需要的水流量设计,总渠承担一个养殖场的供水,干渠分管一个养殖区的供水


|  排水井、闸门  |


a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如图12、13所示)。


b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c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水处理篇

此前,时间某媒体报道:近几年养殖失败,超过60%是水环境影响所致!谁都知道水产养殖场在选址时选择有良好水源水质的地区,但现实是何等的残酷,池塘外界水源在符合指标内的占比太少,那水质存在问题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需要,应考虑建设源头水处理设施。源头水处理设施一般有沉淀池、快滤池、杀菌消毒、人工生态设施等。


|  沉淀池  |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原理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水处理设施  。它的水力停留时间应一般大于2小时。


|  快滤池  |


快滤池是一种通过滤料截留水体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等的水处理设施(如图26所示)。对于悬浮物较高或藻类寄生虫等较多的养殖源水,一般可采取建造快滤池的方式进行水处理。快滤池一般有2节或4节结构,快滤池的滤层滤料一般为3~5层,最上层为细砂。


|  杀菌、消毒设施  |


养殖场孵化、育苗或其他特殊用水需要进行源水杀菌消毒处理。目前一般采用紫外杀菌装置或臭氧消毒杀菌装置,或臭氧-紫外复合杀菌消毒等处理设施。杀菌消毒设施的大小取决于水质状况和处理量。


紫外杀菌装置是利用紫外线杀灭水体中细菌的一种设备和设施,常用的有浸没式、过流式等。浸没式紫外杀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较多,其紫外线杀菌灯直接放在水中,即可用于流动的动态水,也可用于静态水。


臭氧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具有强氧化能力,能够迅速广泛地杀灭水体中的多种微生物和致病菌。

臭氧杀菌消毒设施一般由臭氧发生机、臭氧释放装置等组成。淡水养殖中臭氧杀菌的剂量一般为每立方水1~2克,臭氧浓度为 0.1~0.3毫克/升 ,处理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在臭氧杀菌设施之后,应设置曝气调节池,去除水中残余的臭氧,以确保进入鱼池水中的臭氧低于0.003毫克/升的安全浓度。


|  人工生态系统  |


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生态系统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生态系统和潜流型人工生态系统(如图)



人工生态系统净化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过程。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砂石、土壤具有物理过滤功能,可以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截流过滤;砂石、土壤又是细菌的载体,可以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进行消化吸收分解;湿地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根据微生态环境,也可以使水质得到净化。


图文来源 | 一路凯歌

作者 | 朱凯宇



欢迎写留言参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文
水产养殖的池塘规划与设计
淡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方案丨李叫兽专栏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虾塘选址有哪些基本要求?来看网络红人“海上积雨云”是怎么说的!
放苗进水处理,不注意这几点鱼苗会死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