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肩关节常见疾病,这些诊疗常规你掌握了吗?

肩袖损伤

肩关节软组织层次

第一层:浅层(三角肌、胸大肌)

第二层:深筋膜层(锁胸筋膜、肩关节后部筋膜)

第三层:肩袖

第四层:关节囊

肩袖–动态限制:

肩袖由4条肌肉及其肌腱组成,而肩袖撕裂最常见的是冈上肌腱撕裂。

周围结构–静态限制:

  • 盂肱上韧带

  • 盂肱中韧带

  • 盂肱下韧带

这三条韧带保持肩关节的前向稳定。

关节唇形态类似“窝”,容纳肱骨头

盂肱关节囊

盂肱关节边界是关节囊的位置

病因:退变,撞击,外伤。

临床:40岁以上多见,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隐袭发作,没有肌腱撕裂也可造成疼痛。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MRI检查的最常见原因。

最易受伤部位:冈上肌腱附着于肱骨大节结处约1cm(缺血危险区)。

病理:水肿–出血–胶原变性–肌腱断裂–脂肪浸润(肌肉组织中)。     

临床表现:

1、肩关节疼痛

  疼痛以前方或外侧为主,活动时加重(尤其做过头动作)伴夜间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上举受限为主,主动受限被动不受限。

3、肌力下降

肩袖损伤分类:

1、部分撕裂

2、全层撕裂:Post分型

  • 小型撕裂:小于1cm

  • 中型撕裂:1~3cm

  • 大型撕裂:3~5cm

  • 巨大撕裂:大于5cm      

四种主要的肩袖撕裂类型:

  • 新月形撕裂

  • U形撕裂

  • L形和倒L形撕裂

  • 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

(1)新月形撕裂

  • IS—冈下肌

  • SS—冈上肌

(2)U形撕裂

  • IS—冈下肌

  • SS—冈上肌

(3)L形撕裂

  • IS—冈下肌 Sub—肩胛下肌肌腱 RI—肩袖间隙

  • SS—冈上肌 CHL—喙肱韧带

(4)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

  • IS—冈下肌 Sub—肩胛下肌肌腱 RI—肩袖间隙

  • SS—冈上肌 CHL—喙肱韧带

肩袖损伤查体

1、 冈上肌检查

落臂征(Drop arm sign):检查者将患者肩关节外展至90度以上,嘱患者自行保持肩外展90~100度的位置,患肩无力坠落者为阳性。该试验对诊断冈上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阳性率不高,多见于冈上肌完全撕裂的病例。

Jobe试验/倒罐头试验(Empty Can test),即肩关节水平位内收30度,冠状位外展80~90度,肩内旋、前臂旋前使拇指指尖向下,双侧同时抗阻力上抬。检查者于腕部施以向下的压力。患者感觉疼痛、无力者为阳性。

“疼痛弧”即肩外展60度~120度时出现疼痛。因为在肩外展60度~120度时肩峰下间隙中肩峰与冈上肌腱最贴近。

2、冈下肌、小圆肌(肩外旋肌力检查) 

0 °外展位外旋维持试验

坠落征(drop sign):患者取坐位,肩关节在肩胛骨平面外展90度,屈肘90度,检查者使肩关节达到最大程度的外旋,然后放松嘱患者自行保持该位置。阳性者为患者无力保持最大外旋,手从上方坠落,至肩内旋。提示冈下肌、小圆肌损伤。

90°外展位外旋维持试验:检测外旋肌功能(冈下肌、小圆肌)。

3、肩胛下肌(肩内旋肌力检查)

lift–off试验,患者将手背置于下背部,手心向后。然后嘱患者将手抬离背部,必要时可以适当给予阻力。阳性者为不能完成动作。阳性提示肩胛下肌损伤。

拿破仑试验(Napoleon test):患者将手至于腹部,手背向前,屈肘90度,注意肘关节不要贴近身体。检查者将患者手向前拉,而嘱患者抗阻力做压腹部的动作。可能因姿势类似拿破仑的典型姿态而得名。两侧对比,阳性者力量减弱。阳性提示肩胛下肌损伤。

内旋衰减征(the internal rotation lag sign, IRLS):患者将手置于下背部,屈肘约90度,手心向后。检查者将患者的手和前臂向后拉离背部至最大肩内旋度数。 然后放松嘱患者自行保持该位置,患肩无力保持者为阳性。阳性者提示肩胛下肌受损。该试验对于肩胛下肌损伤尤其是部分损伤阳性率较高。

MRI

MRI序列、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轴位。

PS:肩袖撕裂90%都为冈上肌撕裂。

1、斜冠状位

  • 定位:平行于冈上肌及肱骨

  • 观察:肩袖

  • 观察冈上肌腱的最佳位置

2、斜矢状位

  • 定位:垂直于冈上肌/斜冠状位

  • 观察:喙肩弓,包括肩峰下骨皮质、肩锁关节、喙肩韧带:再次观察肩袖。

  • 观察肩峰形态的最佳位置

3、轴位

  • 显示关节盂唇、盂肱韧带、关节软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小圆肌。

  • 观察关节盂唇及肱二头肌腱、肩胛下肌的最佳位置。

肩袖

  • 冈上肌腱损伤MRI表现:肌腱增厚、信号升高(所有脉冲序列)。

  • 肌腱缺损,肌腱回缩;部分或贯穿全层的高信号。

  • 全层撕裂的慢性患者可合并肌肉脂性萎缩。

肩峰撞击综合征

相关解剖––––“第二肩关节”

  • 喙肩弓

  • 肩峰下滑囊––––“关节腔”

  • 肩袖

  • 肱骨大结节

  • 类似于“杵臼关节”

  • 喙肩弓––––臼窝

  • 肱骨大结节––––髁状突

  • 肩峰下滑囊––––关节囊

  • 正常: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的间隙为7~14mm。

  • 外展上举时喙肩弓与肩袖会有轻度接触(60°~120°)。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 原发性撞击征

  • 继发性撞击征

  • 喙突下撞击征

  • 内在撞击征

1、原发性撞击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内因型: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增大、增多,包括肩袖增厚、钙盐沉积、肩峰下滑囊增厚。

  • 外因型:外因导致肩峰下间隙变小或消失,如肩峰下骨刺形成、肩峰骨折或病理性肩峰、肩锁关节下表面骨赘突出、大结节骨赘形成。

2、继发性撞击征

  • 盂肱关节不稳

  • 肱骨头发生位移(特别是前向位移),肩袖与喙肩弓发生碰撞。

3、喙突下撞击征

  • 喙突与肱骨头或小结节发生撞击

  • 前屈90°内收肩关节或外展90°内旋肩关节

4、内在撞击征

肩关节外展上举、极度外旋时,肩袖与盂唇的后上部发生撞击。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峰下通道狭窄,当肩上举或外旋时,肩袖软组织结构被挤压在肩峰与肱骨头之间而受到反复的,微小的撞击和拉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病 因

1、内在原因:

  • 肩袖退变增厚、损伤

  • 钙盐沉积

  • 肩峰下滑囊增厚

2、外在原因

  • 肩峰骨赘形成

  • 肩锁关节下表面骨赘突出

外部因素–肩峰形态异常     

Bigliani等研究了140例尸体标本

冈上肌出口位:

  • 一型为平坦型,17%

  • 二型为弧型,43%

  • 三型为钩型,39%,其中70%都存在肩袖损伤。

客观分类–肩峰角

  • 定义:即肩峰前1/3下表面和后2/3下表面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

  • Toivonen和Coworkers建议测量“肩峰角”

  • 一型肩峰:0°~12°

  • 二型肩峰:13°~27°

  • 三型肩峰:大于27°

  • 结论:89%的三型肩峰存在不同程度肩袖损伤

肩峰倾斜角

  • 定义:是由肩峰下表面连线、肩峰后缘与喙突尖端的连线构成。

  • Neer和Poppen发现肩锁关节的骨刺和肩峰的倾斜度都可以通过撞击致肩袖损伤。

  • Aoki和Coworkers: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倾斜角比正常人小。

  • 小于35°易撞击

外侧肩峰角

  • 定义:由冠状位上肩峰下表面和肩盂上下缘的连线构成。

肩峰下间隙的骨性距离

Flatow等测量发现:

  • 肩峰–肱骨头最短距离的正常值为1.0~1.5cm

  • 若小于10mm,考虑存在狭窄

  • 若小于5mm,考虑存在严重的肩袖损伤

外部原因–肩锁关节下缘骨赘

内在因素

  • 内因为主导

  • 肩袖的退行性改变

  • 是撞击征的主要原发因素

临床表现

  • 肩痛:以肩峰周围为主,外展上举过程中明显,伴夜间痛,早期无静息痛,进展到肌腱炎或肌腱断裂时可出现持续疼痛和静息痛。

  • 患肢无力,活动受限,继发冻结肩。

体格检查–撞击试验

  • Neer征

  • Hawkins–Kennedy试验

  • 疼痛弧(painful arc)

  • Jobe试验(empty can )

  • 内旋抗阻负荷试验(internal rotation resistance tests)鉴别内撞击征与经典的出口撞击征。

  • Gerber喙突下撞击试验

1、Neer征

2、Hawkins-Kennedy试验

3、painfularc

Flatow等研究发现:

  • 肩关节平面做外展上举时,肱骨与肩峰的间隙逐渐变窄,在上举60°~120°时两者之间最接近。

  • 仅肩峰前部会在上举过程中与肱骨发生碰撞。

4、Jobe Test / empty can

5、internalrotation resistance tests

6、Gerber喙突下撞击试验

冈上肌出口位–肩胛骨轴位片

影像检查–MRI表现

  • 肩峰形态异常

  • 肩峰下滑囊炎

  • 冈上肌腱损伤

  • 肱二头肌肌腱炎等

斜矢状位

  • 定位:垂直于冈上肌/斜冠状位

  • 观察:喙肩弓,包括肩峰下骨皮质、 肩峰下间隙(包括肩袖、肩峰下滑囊)、肩锁关节、喙肩韧带。

  • 观察肩峰形态的最佳位置

 斜矢状位–肩峰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肩袖损伤的诊断
早读 | 肩膀痛未必就是肩周炎,这个肩部疾病才是罪魁祸首!
干货 | 一篇掌握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肩袖损伤
禅一谈易筋-揉筋-肩部肌肉
肩袖解剖及损伤的MRI表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