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春秋战国的“门客”,到后来的“门生”,他们都是怎样的一群人

读书的时候,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大家最为熟悉的是“鸡鸣狗盗”这一典故。齐国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孟尝君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秦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尝君。孟尝君逃至函谷关时,秦昭王又下令追捕。孟尝君的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养士之风,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这些门客大多有一技之长,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解难,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不是家奴,也不用坐班。平时没有固定的差事,白吃白喝领工资就好了。

我们了解的门客,大多都是整日无所事事,白吃白喝的。只有到了大贵族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大显身手。可这也只是门客的一种,还有一种是诸侯国公族子弟挑选门客中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举荐他们为官,从此成为公族子弟在朝堂上的眼线以及帮手。这,类似于后来的门生。

当我们翻开关于“门生”的解释的时候,便一目了然了。门生,东汉时指再传弟子;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是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门客,幕僚;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宋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不管是“门客”还是后来的“门生”,都与依附于某种势力和被举荐有关。

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门生满天下”,是指古时候科举考试,大多数考生都要巴结一下主考官,如果考上了,一般就会认主考官为老师,这样长期下去,就会门生满天下。还有一些举子,托关系找门子拜在某位高官的门下,成为了“门生”。这是为何?还不是为了有一个机会得到推荐。高官们为何要这些“门生”呢?因为将这些人送入朝堂,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信,以后朝堂议事等等都可以形成攻守同盟,甚至是结党营私。

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与后来的“门生”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门客”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有真才实学的也越来越多,成为了“门生”。就像《芈月传》里,庸芮遇见黄歇,要黄歇在他那里当门客一样。等有机会,庸芮就会把黄歇举荐到秦王那里,成为自己在秦王身边的眼线和工具。

要说“门客”和“门生”是怎样一种人?那很简单,就是上述所说的。他们是自己主人的工具,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未签卖身契的“家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
孟尝君为何让门客折服?
鸡鸣狗盗
鲁文公时代的那些权臣们,改变了国君的人生,也改变了鲁国的历史
鸡鸣狗盗——春秋战国成语典故(系列)
国学成语:布衣之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