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烽火连三月:三国历史上改变格局的几次大战
战火弥漫的三国烽烟从未间断。在三国动乱的历史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每一次战争都对后来的局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官渡之战决定了中原大地的霸主;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的局面;夷陵之战则使鼎足之势更稳固。可以说整个三国都贯穿在这几次大战中。除此之外还有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会战,关羽的荆州之战等。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战役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还原真实的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命陈琳书撰写讨曹檄文并传檄天下,标志着袁绍与曹操间的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同年二月,身为冀州牧的袁绍调动了十余万河北精锐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同时派遣大将颜良率领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黄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军白马,以保障主力顺利渡河南向。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利用“声东击西、利诱歼敌”等手段,不仅解除了白马之围,而且不断消耗和歼灭袁军先头部队,连斩颜良、文丑两员名将,极大地挫动袁军的士气。得胜后的曹军主动退回事先设定好的阻击阵地——官渡进行防御。七月,袁绍率兵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八月,袁军主力连营而进,抵达官渡后,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与曹军形成对垒之势。曹操曾想利用这个以逸待劳的机会发动进攻,给初处战地的袁军迎头一击。然而,曹军此次主动出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士卒伤亡很大,只得退回营垒、坚守待机。
赤壁之战所在何方──从火烧战船论及地理
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曹操却兵败赤壁。
我们不知道历史与演义究竟存在了多大的差异,但赤壁之战的却存在了很多争议点。
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可谓是妇孺皆知,人们会把荆州的丢失主要归罪于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忽视了东吴的潜在威胁,没有对东吴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后被东吴乘虚而入占领了荆州,自己也落得个兵败被杀的悲惨结局。但是,我们翻开史书再一次研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么简单,“大意失荆州”的背后却是疑点重重......
论陆逊在夷陵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现代有关夷陵之战的书籍,不论是权威的“中国战争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历代军事战略》,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还是著名历史学家们编著的各种《三国史》,乃至详细论述历次战争的《中国战争史》,均没有反应出这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历史书籍和军史书籍,无一例外地把陆逊在夷陵的胜利归功于其发动的火攻、刘备的部署失误和麻痹大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与袁绍都在大败后抑郁而亡,而曹操在大败后为何还能重整旗鼓
以多胜少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规模不过10万人,为何能成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呢?
三国时期这几场战争的胜利,居然都与它有关!
真实的三国,为什么和我们想象中差异这么大
夷陵之战为何会列入三国三大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