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了的潮汕接生婆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潮汕地区的农村,每逢孕妇分娩,大多数人家请有经验的接生婆到孕妇家里接生。在乡村医疗条件落后的艰难年代,接生婆成为一种受人敬重的职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隆重欢迎和热情接待。



  接生婆一般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有生儿育女的亲身经历,而且懂点粗浅的卫生知识。接生婆的技术,通常是传给自己的女儿或者媳妇,一般不传给外人的。接生婆所使用的接生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剪刀、一块毛巾、一个脸盆。做这一行,经验往往比技术更重要。过去没有什么检查仪器,对孕妇腹内的情况只能凭经验估摸,有名气的接生婆大多是通过多年的接生锻炼出来的。

  接生婆大多数都是热心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只要哪家产妇要生了,接生婆就立马赶过去接生,所以经常是半夜或凌晨被叫醒,甚至是冒着大风大雨往别人家里赶。到了产妇家里,还得一直守在产妇旁边,寸步不离,直到孩子生下来为止。如果遇到难产,还得守上几天几夜。



到产妇家后,接生婆吩咐产妇家人端来一盆热水和剪刀,做好产前准备。旧式分娩有立式、半跪式、仰卧式和坐盆式。临床经验丰富的接生婆一边柔声细语地安慰着痛苦万状的产妇,一边用屏气、下努、用劲帮助她用力。婴儿哭喊着呱呱坠地之后,接生婆迅速鉴定性别,并马上向房外通报。若是男婴,产婆惯用毛笔杆片为婴儿切断脐带,象征着长大识文墨,会做官;如果是女婴,通常采用破碗片家用剪刀断脐带,象征着长大成为善于料理家务的贤淑妇人,会针工。脐带切断包扎后,胎衣不能随便丢,有的地方风俗是埋在自家地里,秘不告人,称为种衣,这个地方叫胞衣迹。种衣寓意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有的地方把胎衣埋在江滨沙滩,据说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则把胎衣撒上草木灰,密封在坛罐里,放在床底下。接生完,产家应奉送红包。婴儿出生三天后接生婆要上门巡脐”(当代称家庭访视”),有些地方,这天接生婆要用柚叶、艾叶和老姜等煮水给婴儿沐浴,称之为洗三朝过腊开腥满月,产家都要请接生婆吃甜丸卵甜面,有的还再奉送礼品红包以表感谢。



  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即使有接生婆,那时的婴儿成活率还是比较低,加之没有相应的抢救措施,产妇生产是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的。因此潮汕民间流传着妇女生仔(生孩子)一边眠床,一边棺柴()”姿娘生仔如度鬼门关等说法。接生婆在接生的时候采用家用剪刀破碗片毛笔竹杆片为婴儿切断脐带,往往没有较好的消毒措施,因此破伤风菌很容易趁虚而入,侵入新生儿体内,经过46天的潜伏期,引致破伤风。潮俗称脐带风四六风,民间通称着锁”(六日锁、七日锁),世俗相传称谓唔过腊。有些分娩的孕妇因为接生婆用力牵拉等原因导致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最怕的事情莫过于孕妇难产了。这时候母子的生命都会有危险。遇到这种情形,接生婆通常会拿一根扁担压在产妇胸口,找两个人分别按住扁担的两端,以防止孩子往上走……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潮汕乡村都设有专门的分娩所和医疗机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产妇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接生婆这一职业渐成人们的记忆。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诞生礼俗<二>
揭开“接生婆”的神秘面纱,古代接生婆可不止负责接生这么简单
漂亮的肚脐眼,是靠助产士剪出来的吗?
新中国初期改造接生婆,几千年老式接生法是怎么被淘汰的....
孕妇路边产子,因为长得太像男人了,惊呆众人,来不及帮忙
古代女子生孩子时,接生婆为什么总喊烧开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