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中药治疗疝气的原理探讨(辨证论治)
     有关中药的药性

    木香:

    为植物蕃科去木香Saussurea lappa Clark的根。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秋冬采挖,切段,晒干,生用。煨木香:木香切片,置铁丝匾内,用草纸间隔,平铺数层,用炉火煨至其中油分渗透纸上,去纸放凉;有些地区亦有用面包药,在火灰中煨至面黄,去面即可。

    辛苦、温。归胃、脾、肝、大肠经。

    味辛、苦,性温。功能行肠胃滞气,疏肝开郁,和胃健脾。是常用的行气药。(《用药心得十讲》)

    按:因采挖于秋冬,秋对应于人体的肠。其功能又行肠胃滞气。此为药性得天时之利,治疝气时或当重用之。

    荔枝核: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核是无患子科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1],近年临床上常用之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每获良效[ 2~4]。作者就其治疗糖尿病(DM)及其对血脂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作一概述,另外还根据抗氧化、抑制乙肝病毒和护肝等实验结果,提出用荔枝核防治肝损伤和乙型肝炎的可行性。

    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按:按一物各有一太极,果实对应人体,果实外层相当于人体表及肌肉,上焦,里之坚核相当于人体的肠,骨。所以治疝气,一般应重用果实之坚核。只是tuenhai查常见药户中药,果实坚核极少。红枣核,桃核较硬,应该比较理想,惜药房无。

    橘核:

    川楝子:

    为植物楝科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果实。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甘肃、河南、湖北等地。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含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脂肪油及鞣质。

    苦、寒。归肝、胃、小肠经。利气止痛、驱虫治癣。

    按:因入小肠经,故可用。其寒,寒主降。宜炒用或小量。

    小茴香:

    茴香伞形科1--2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有香味,是常用调味品和重要药材。果实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功效。嫩茎叶是特色蔬菜。花蜜丰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茴香属直根系喜钾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叶细丝状,抗干旱,耐盐碱,喜高温强光,怕阴雨。辛、平,无毒。主治心腹冷气颓疝,调中止痛,止呕吐。

    小茴香为治“疝气疼痛的要药”。

    按:采于秋,得秋气,秋对应于肠。其性温,故“能入下焦,温经散寒”。

    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采制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

    (http://www.39kf.com/medicine/pro/zy/zyc/02/2005-03-31-47031.shtml)

    味辛、苦,性热。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治疝的功能。……因肝肾寒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通等,可用本品配乌药、青皮、川楝子、橘核、小茴香、肉桂、荔枝核等同用。(《用药心得十讲》)

    按:采于秋,可入肠。

    柏子仁:

    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Biotaorientalis(L.)Endl.的種仁。採收加工:冬初種子成熟時採收,曬乾。壓碎種皮,簸淨。陰乾。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肝、脾經。傳統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治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

    按:因有养血润肠作用,如有便秘,可选用。

    附子:

    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夏至至小暑间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按大小分别加工:① 盐附子 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②黑顺片 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洗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③白附片 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按:附子大热,为什么治疝气要用之,因热主升,寒主降,大热为大升。附子对应于人体心血管系统,若能引附子入肠,改善肠的血液循环,当然极为有益。

    柴胡:

    柴胡别名竹叶柴胡、硬节柴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退热、疏肝解郁,升提中气等作用。主治感冒发热、胸肋胀痛、脱肛、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挖为宜。

    按:用柴胡,取其升举阳气的作用。

    大黄: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按:治疝气重用入肠之药及性温主升之药,同时少量用大黄,取其阳极阴生,热极寒生之意,使阴阳得以循环。

    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 菌核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常生于松树等根上。新鲜时软,干后变硬。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体伞形。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如五苓散。健脾宁心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如参苓白术散。煎汤,3-5钱;或入丸、散。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沙参:

    为植物桔梗科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 Borb.或其同属植物的根。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利去栓皮,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甘、微苦、凉。归肺、胃、肝经。养阴清热。

    槟榔: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

    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箘桂树的树皮。 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 凝的作用。但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气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源,常与附子同用,以治阴寒里盛、肾阳不足而出现的呼吸短促、面色浮红、溲清便溏、辛、甘、大热。入肝、肾、脾经。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白芍:

    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採收加工:夏、秋二委採挖,洗淨,除去頭尾及鬚根,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略煮,撈入冷水中,取出曬乾。或煮後再除去外皮,曬乾。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肉漏,帶下。

    小儿曾于去年手术治疗疝气,手术只是治标,病根实在。平时多感冒鼻塞咳嗽。冬手足寒。偏瘦。多汗。近日苔白。

    从中医分析,疝气是肠下附,实时肠阳气不足,因而下附,且营养吸收不良导致偏瘦。感冒是肺阳不足之故,不能抵抗寒邪。

    治法,当健脾胃,实肠,补阳气以升举,暖肺以抗风寒。

    用药,当补土生金,实金,补阳以升金,暖木以散风寒。

    炒白术10g (补土生金,健脾制湿)

    橘核20g (实肠)

    荔枝核20g (实肠)

    木香3g (行肠胃滞气)

    附子10g (壮肾阳,能够扶腾肾水,能够使真阳之气旺盛,阳主升,这里取其升)

    生姜10g (开宣肺气)

    柴胡10g (升举阳气,和解少阳)

    大黄1g (附子升阳,大黄降阴,取阴阳循环意)

    桔梗3g (宣通肺气,利咽,引药入肺)

    辛夷3g (味辛性温,祛风通窍,通鼻,散风寒)

    茯苓3g (淡渗利水,通调三焦)

    菟丝子1g(引)

    (另可加糯稻根若干以收汗)

    一切根都有升举的作用。白术,附子,生姜,柴胡,木香,桔梗都是根(茯苓也可视为根)。

    一切坚核可入肠,兼入肾。橘核,荔枝核以实肠。

    组方原理,在于以坚核入肠,以根及温药升之。兼通肺以治标也。

    进入健康论坛聊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疝气也能立竿见影,无不奏效
血液病中常用的中草药——可以升血小板的中草药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部胀痛、肠鸣,...
小儿推拿如何治疗小儿疝气
胃胀,腹泻,久治无效,减一味柴胡,见效丨中医治病,思则精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小柴胡汤治疗疝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