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评价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

石涛,广西桂林人,原名朱若极,字阿长,明朝皇室后裔,清初四僧之一。石涛一生漂泊不定,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所以他有众多名号,青年、中年自称枝下人济、苦瓜和尚等;晚年自称清湘陈人、石道人、大涤子等。虽说他一生多舛、居无定所,但是他的书画却能够纵横书法界,甚至在他逝世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后人所推崇。他书画作品中所传递的豪放宏博、潇洒狂逸的艺术情调,与他一生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王朝更迭,命途多舛

石涛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中的翘楚,或许还要从他的传奇经历说起。他出生于明末清初那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一片黑暗,明朝政府的黑暗统治,各个党派之间的残酷斗争不断,倭寇、海盗对于沿海居民的不断骚扰,清军入关以后对百姓的残酷镇压,让所有的人都活在一片血腥之中。随着清王朝建立,社会终于稳定下来,但是这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却给当时的文化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旧王朝颠覆,新王朝形成,明代遗民画家,逐渐形成两个相对立的派别。一派是以继承董其昌衣钵,以王时敏等人为代表,只懂得墨守成规,因袭模仿,并且深受清朝统治者喜爱的保守派;另一派则是不问世事,隐居山林,只为抒发心中不平之气,描绘山川真实面貌,打破书法绘画原有规矩,以八大山人、石涛等人为代表的创新派。风格独特、不守规矩、突破传统,最后纵横花坛的石涛,更是一代奇人。

《大涤子传》一书中记载了石涛身世,石涛虽是明朝皇族后裔,然而南明内部斗争激烈,在他三岁时,父亲被同族所杀,年幼的石涛被家中仆臣救出,此后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他武昌出家,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并且开始学习书法绘画。明末清初的画坛,最为推崇的画师为董其昌,无可避免的,石涛也受到了董其昌的画风影响,然而在他10岁之时,虽然一直在学习董其昌的书法绘画,但是他却不甚喜欢,反而更加情有独钟于颜真卿的书法。

为开阔视野、增进画技,石涛迈入青少年时代,开始了侠客式的游历人生,他登庐山、游浙江,寻得五岳之姿,饱览秀丽山河,辗转鱼米之乡。他在山河湖海中探其揽胜,同时他也在寻师访道,与畅游山水之间结识了高僧旅庵,这位名震禅林的高僧学识渊博,通诗文,善书法,石涛在跟随他的这两年里,为他的书画技艺打下了很深的基础。只是这一时期他传世的作品较少,现存最早的作品,为他16岁所画的《山水花卉册》,该作目前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里。虽说是他早年作品,仍然能够看出他下笔之飘渺,章法之紧凑,气质之豪放,至此他的艺术风格开始逐步形成。

宣城时期,游侠人生

接下来的岁月里,石涛结束了这一段游侠式的人生,生活开始趋于平稳。1666年到1680年,这是属于石涛的“宣城时期”,这14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定居在这个山清水秀的江南名郡。灵气之地多英杰,宣城就是如此,石涛在这里结识了诸多意气相投的书画家,他们一起切磋画艺,一起访友会客,一起登山临水,在友情形成的同时,每个人的画艺日臻精妙。在这段现实安稳的时间,石涛才华初露,他在清朝初年画坛的地位也逐步奠定。

他离开宣城以后,孤身一人前往南京,在这座古老城市定居了9年时间。他来南京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绘画,而是为了养疾。尤其是在他居住在长干寺的前几年时间里,日子过得格外艰苦,石涛身体多病,身边的人皆为佛界人士和隐士高人,能够给他提供经济援助者,少之又少,他日子越发孤寂清苦。直到石涛结识南京文艺界名流戴本孝,他才逐步结识了清朝初年其他的文化名流。这让他原本的生活逐渐被打破,他跟着戴本孝参与到频繁的书画应酬中去,这似乎看起来和石涛原有的性格不符,但是却让他的艺术人生发生新的转机。

在南京古城的日子,石涛独特的“我只用我法”思想开始形成,此后他的绘画作品更加纵横飞舞,酣畅淋漓,这一时期标志着他的画风趋于成熟。比如他南京时期的代表作,《泼墨山水卷》,以浓墨湿点,变化多端,雷霆万钧的气势,展现了施涛极具创造力的绘画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万点恶墨,恼杀米癫,几丝柔恨,笑倒北苑”的绘画思想,与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强烈契合。

献诗作画,求取机遇

为何说定居南京会为石涛带来艺术人生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他在南京两次接驾,才让他迈入了北游阶段。康熙28年,石涛于扬州平山堂第2次见到了康熙,这年冬天,他决定辗转北上,开启北游人生。石涛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他只为谋求“欲向皇家问赏心,好从宝绘论知遇”的机会。他在京津两地辗转四年之久,交往之人多为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为了能够提高自己在京城的地位和影响,石涛免费为这些高门深宅的主人献诗作画。

与石涛最为交好的,当属满清宗室的博尔都,此人曾在康熙二次南巡时随驾,由此结识了石涛。他颇爱这些书法绘画,在北京画坛也算是一个人物。然而当时的北京画坛,已被原有的保守派所占据,整个皇室宗亲依旧喜爱那些笔墨精妙,更据形神的作品。像石涛这样特立独行者,很难受到皇家重视,尽管他给那些达官贵人的画作,已经隐藏了自己的部分绘画风格,然而他还是难以在北京得到一席之地。他曾带着自以为能在京城出人头地的满腔希望来到这里,一厢情愿的作画,谁知却以失败告终。

北游失败,客居扬州

也是因为这场北游之行的失败,石涛的绘画风格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说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相较于前一阶段主要以画风工整,精妙规矩为主。但是,此次在高门深宅的游历,石涛见到了富贵人家太多的收藏品,那些都是在南方见不到的巨作,从唐至元朝,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应该形成何种画风。他画山川苍茫,画草木华美,画成叠绿叶,画两三行人;他的画风不再局限于南方画派对他的影响,石涛在见识过如此多传统画作后,开始对自己的画风进行反思拓展。

1692年的冬日,石涛沉船返回扬州,开始了自己扬州卖画为生的晚年岁月。石涛之所以选择扬州,除了他的旧友定居于此,他更加看重扬州更为繁荣的艺术市场。只是他初到扬州,此处并无他容身之地,所以他只能靠为人作画而生。过了4年,属于石涛自己的“大涤堂”终于建成,终于有了一处安身之地。石涛在为人作画的这些年,已经积攒了不少的名气,人们都以为他能安度晚年之时,他却凄惨离世。

石涛晚年如此凄惨,有着诸多原因。北游之行终结,让他情绪无比低迷;他辗转客居不同的寺庙,见识了太多禅宗门派之间令人厌恶的斗争;石涛的身世也终于被世人揭晓,明朝皇室没有给他带来光荣,只为他带来了世人的困惑与不解;人到了晚年就会更加思念故土,石涛也是如此;再加上晚年疾病缠身,他深感世态炎凉。康熙四十六年,这位坎坷一生的画家,在扬州与世长辞。

他的晚年生活虽然坎坷凄凉,但是石涛的晚年画风,又一次得到精进。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起初被原有画派的规矩束缚,后来也曾想过追逐名利,直到他回到扬州,他的思想才得到了解放。他不再是从前单一的画风,石涛的绘画作品时而极简,水墨浓淡之间,却藏有乾坤之景;他的作品时而清秀,虚实变化间重现山水诗境,空灵幽远之间,颇具唐人遗风;他的作品时而酣畅淋漓,梦幻隐约的烟云,将观画者带入云雾之中;他的作品时而老辣成雄,高耸的群峰之间,飞瀑巨崖之间,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壮观;他的作品平和稳健,山明水静的秋日画,其实是他自己的返璞归真。

藤树先生说:

石涛一生经历了如此多的人生悲欢,他早已经参透了真正的人生哲理。所以他晚年的绘画风格,不再像从前一样拘泥一格。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人生感悟,融合了世间真景,题材更为广泛,涉及的绘画风貌更多,石涛真正绘画生涯的最高峰,就是在扬州漫画为生的这些年里形成的,他终于在晚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全盛期,甚至成为了清朝画坛上的领袖人物,以至于后来的扬州八怪,都深受石涛影响。他经历过生活苦难,经历过命运多舛,最终成为了一代画坛领袖,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近代画坛,石涛一笔一画,从百年前的岁月流传至今,皆铸成传奇。


参考资料:

《石涛艺术初探》

《石涛画学论》

《石涛的绘画美学》

《浅析石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涛,领先时代300年
扬州八怪是那八怪
【艺术理论】 扬州八怪
著名书画鉴定专家田晓辉:扬州八怪艺术探究
清代画坛四僧:野逸画派的革新之风
经典| 清代扬州绘画风格变迁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