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云奎|华谊兄弟与明星艺人的创富传奇:乾坤大挪移


薛云奎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


01引子


华谊兄弟分别以10.8亿元的估值收购东阳浩瀚和15亿元的估值收购东阳美拉,堪称世界购并史上的两大传奇。

 

前者是一家仅仅成立一天的公司,华谊兄弟便以7.56亿元收购其70%的股份,开创了成立时间最短被收购的记录。后者帐面总资产仅为13,600元,净资产值为-5,500元,缔造了最小规模公司被巨资购并的神话。

 

如果大家了解这两家公司的背景,自然也就不会对这两起购并案例感觉愕然了。东阳浩瀚是一家由明星股东控股的公司,而东阳美拉则是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控股的公司。华谊的购并无疑是要锁定这些明星演员和导演,所以,这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不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诟病明星艺人该不该有“天价片酬”的时候,华谊兄弟却早已领先一步玩起了巨额资本购并的游戏。


02明星艺人与东阳浩瀚


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拟以人民币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星公司”)70%的股权。这是一家成立仅仅一天、注册资本为1,000万的空壳公司。其股权结构为:睿德星际(天津)文化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目标公司15%的股权,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共持有目标公司85%的股权。



对绝大多数购并专家来说,购并一家刚刚成立一天的公司如何估值是一大难题。因为估值公司,要么是依据这家公司的过去盈利,即市盈率,要么是过去年度的收入,即市销率,或现金净流入,即市现率。面对一家既无业务,也无收入,更无盈利的新公司来说,要恰当估值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对于擅长电影手法的华谊兄弟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根据华谊兄弟的公告,公司“依据明星股东承诺的目标公司2015年度经审计税后净利润的12倍(为人民币10.8亿元)为公司的估值。以此估值为计算基础,公司受让明星股东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的股权的对价为人民币7.56亿元。”



晃眼一看,估值依据似乎是“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而且仅有12倍市盈率,远低于市场对华谊兄弟的整体估值。不过,请各位看仔细,它是“依据明星股东承诺”的税后净利润,这看似天衣无缝的背后表达的却只是“承诺业绩”,“市盈率”在瞬间被浑然不觉的替换成了“市梦率”,如此“移花接木”的高超技艺,不得不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03冯小刚与东阳美拉


一个月之后,2015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将这一收购模式再次翻版,以人民币10.5亿元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导演公司”)的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的股权。



截止公告日,目标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为:资产总额为人民币 1.36 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 1.91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0.55 万元。这个被购并的目标公司,或许可称之为地球最袖珍的被购并主体。



一家净资产值为负的-5,500元的公司,何以被华谊兄弟以估值15亿元收购?当然,定价的依据依然是股东承诺业绩。

 

我丝毫不质疑这些“明星股东”或“明星导演”在演艺市场上应以怎样的方式来推高自己的身价,我也丝毫不怀疑这些明星艺人的承诺能否兑现。单就案例本身而言,以“市梦率”的方式来替代“市盈率”定价公司,有一种瞬间将现实带入虚拟的感觉,这感觉就有点象在看“盗梦空间”或者“乾坤大挪移”。


04 华谊兄弟的购并与商誉


华谊兄弟分别以7.56亿元和10.5亿元的代价收购“明星公司”和“导演公司”各70%的股权,由于这两家公司的帐面净资产接近于0,所以,支付代价18.06亿元几乎全数构成华谊兄弟的商誉资产。

 

商誉在本质上是一项与被购并企业相关联、不可单独识别的虚拟资产。虽然在理论上有人解释商誉的形成是因为好的声誉或口碑,但实质上,商誉所代表的仅仅只是购并过程中企业所支付的溢价,而与企业本身的声誉或口碑无关。因为没有发生过购并交易的企业帐面上不会有商誉,但不等于说它没有好的声誉或口碑,只是因为它没有购并而已。因此,巨额的商誉只会增加公司未来经营风险,而未必能够带来长期的收益。

 

华谊兄弟以18亿元的巨额商誉,换来了明星股东和明星导演5年的业绩承诺。所有明星股东承诺在2015年向华谊兄弟贡献不低于9,000万元的税后净利润,之后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承诺期限为5年。



依据明星股东们的承诺,2015年度承诺税后净利润的9,000万元人民币,之后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那么,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5年的承诺业绩全部兑现的总额为6.07亿。

 

明星导演承诺2016年向华谊兄弟贡献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之后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承诺期限5年。



同样,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5年承诺期内明星导演将为华谊兄弟贡献的税后净利润总和为6.74亿元。

 

我丝毫不怀疑明星股东与明星导演的承诺业绩是否能够兑现,我所感兴趣的只是:假设这些业绩承诺全部如期兑现的话,华谊兄弟的这两起购并是否是合算的生意?

 

根据已有的合同条件:华谊兄弟收购明星公司的对价是7.56亿,而明星公司5年承诺业绩全部兑现的合计数则为6.06亿,所以,华谊兄弟的此项购并会亏损1.5亿元。华谊兄弟收购明星导演的对价是10.5亿,而明星导演的承诺业绩5年合计数则为6.74亿,所以,华谊兄弟的此项购并因此而亏损3.76亿元。如此不合算的生意,华谊兄弟为什么还要做呢?难道这只是单纯以购并方式的利益输送或片酬大挪移?


05 结语


如果用生意的思维来算帐,以上的计算结果无疑是可以信赖的,这两起购并是两起不合算的生意。但如果用会计的思维来算帐,则有可能算出另外一种图景:由于华谊兄弟所支付的购并对价在会计上计入了永久性资产—商誉,所以,这笔买卖在会计上便没有了成本,而被购并公司股东所承诺的业绩就变成了华谊兄弟的净业绩。在账面上,华谊兄弟在5年承诺期内的税后净利润将因此而净增加12.8亿元。那么,这是不是说会计的计量出了大问题?大家当然可以这么认为。

 

商誉由于与企业整体有关,难以识别或分离,所以,只要被收购企业持续经营和增长,它就被认定为是一项永久性资产。会计的问题就出现在永久性资产的定义上面。因为会计计量的前提是持续经营的而非只是5年的业绩承诺。应用到华谊兄弟这个具体案例上来说,只要这两家被购并的公司承诺期未满,会计上的商誉资产按照永续经营的前提,都勿需摊销或减值。只有当承诺期满不再持续经营时,以上商誉就会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笔生意的亏损迟早会在会计上显现,但那会是在5年承诺期满之后。这是不是有点象“盗梦空间”呢?

 

看完华谊兄弟的这两起购并案例,我自己也分不清这是电影剧情,还是现实生活。这就是当今资本市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真实存在,却又是比任何商战剧本更加梦幻的精彩剧情。或许,现实与戏剧本身就是很难分清的一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云奎|华谊兄弟的购并宝典:市梦率
2018华谊对赌“魔掌”下:张国立跑了,李晨轻松了,冯小刚怕要折了
李晨Baby冯绍峰成华谊新股东
闪购一家成立仅一天的公司,华谊在下一盘什么棋?
华谊兄弟公开回应:冯小刚今年业绩承诺已完成,冯小刚徐帆女儿近照
华谊兄弟遭证监局警示:公司利润不够,李晨baby郑恺用个人5000万收入来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