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香读片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喜讯:影像读片栏目将统一冠名为【丁香读片窗】,所用病例均来源于医学论坛及全国各大医院提供的病例资料,由微信订阅号【医学影像服务中心】独家整理,转发请标注出处。

病史

女,70岁,头痛、呕吐3天。

本例分析

侧脑室内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病变位于孟氏孔附近,大部分位于右侧侧脑室,不部分突出到左侧侧脑室,病变界限清楚、边缘光整;MRT1WI上病变呈不均质低信号,T2WI病变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无明显强化。

友情提示:病理结果就在下方,请谨慎下拉。

病理结果

室管膜下瘤

鉴别诊断

脉络丛乳头状瘤:表面常呈颗粒状,好发于三角区,此类肿瘤分泌较多脑脊液,并存交通性脑积水,是其特点。

室管膜瘤:多为不规则形,与侧脑室室壁之间常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长,易发生囊变,信号/密度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脑室内脑膜瘤:常见于中年人, 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T1W 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信号/密度比较均匀,多呈显著均匀强化。

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形态常不规则,囊变较常见,肿瘤血供丰富,瘤体内有时可见血管流空现象。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其内可有囊变,增强后病灶明显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常合并结节性硬化,临床有癫痫、皮脂腺瘤和智力低下等典型表现。

总结

临床与病理

室管膜下瘤是一种具有缓慢生长特性的良性肿瘤,于1945年由Scheinker首次报道。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室管膜下瘤是室管膜瘤的一种类型,星形细胞是其中一种活跃的成分,室管膜细胞分散在其间;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类仍将其归为室管膜瘤,肿瘤分级属于Ⅰ级。近期一项有关室管膜下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认为,这3种肿瘤似乎具有相同的起源,均起源于室管膜下的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神经胶质祖细胞。不同的是,中枢神经细胞瘤来源于向神经元分化的祖细胞,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来源于不成熟的神经胶质祖细胞,而室管膜下瘤则来源于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祖细胞。室管膜下瘤可以发生于脑室通路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侧脑室(靠近室间孔或透明隔)及四脑室内,其次是三脑室、导水管和脊髓中央管。

影像学表现

1)幕上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或透明隔附近,幕下则以第四脑室多见;(2)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内可伴小囊变及出血,幕上肿瘤钙化较少见,幕下者部分可见钙化;(3) 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 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 T2W 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长T1、长T2 信号;(4) CT、MR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治疗及预后

室管膜下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血运不丰富,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易于手术切除,不易复发,对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肿瘤,治疗时要权衡各种因素。因此,术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本病具有一些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充分认识这些影像学特征,对于其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来源:影像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例辩论】室管膜瘤 VS 中枢神经细胞瘤
【影像学习43】——ADC联合DWI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
【今日读片】中枢神经系统专栏
[神经影像]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