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破解“有病去协和”的困境

0个评价

新闻背景

一面是,北京年诊疗近2.2亿人次,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另一面是,每年河北700万人次、甚至感冒发烧赶赴北京就医,而距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高达70%。由于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使北京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也加剧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甚至被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

“有病去协和”——这绝非一句戏言。像北京协和医院,汇聚一批批技术精湛的名教授、名大夫,医疗设备先进,在医治一些疑难病症,的确领先其他一般的医院,社会口碑较好,所以,长期以来对外地病人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这无疑加剧了北京一些医院的“满场”状态。

事实上,祖国的首都成为“全国看病中心”,这并不奇怪,类似“看病中心”在各地普遍存在:在一省、一市、一县,都有相对应的“XX看病中心”,即便在一座城市,大医院就是“看病中心”——当大医院人满为患、公众普遍抱怨“看病难”的同时,岂不知,有很多的医院,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几乎门可罗雀。有数据表明,就医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一份协和医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天门诊量的近一半,是理论上可以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解决的“小病”。

有病必须去大城市的医院、知名医院吗?当然不是。有位省级医院的科室主任曾对我说:“像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到社区医院看病,和到大医院看病没有区别。像有些普通病症,到大医院看病,和到中小医院看病区别不大;即便在同一家医院,找专家诊断和普通医生诊断,区别也不大。”可见,有病就选择去北京,去省城,去大医院,不见得是明智选择。

小病“下沉”到小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这才是病患者就诊的有序流动。那么,如何破解“全国(省、市、县)看病中心”困局呢?基本路径无非有三:其一,病患者要改变就医心理,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省、去首都的医院就诊。其二,要平衡不同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让基层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或者通过大医院医生有组织、有秩序轮流坐诊基层医院等方式,分散病人过度集中大医院的拥挤现象。其三,制定完善的分级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到社区医院首诊,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病再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流,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医保政策规定家庭医生首诊后转诊到大医院,医保才给报销。类似的政策我国也可以借鉴,引导病人合理流向。

其实,最理想的就医秩序是,看病,农民去村头的卫生室,市民去楼前的社区医院……协和再好,与相隔几百、数千公里的“我”无关,只有遇到疑难杂症时,才会在基层医院的指导下,去县、市、省乃至北京的大医院问诊就医。如此,才不会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的闲置、大医院的不堪重负,才能破解“XX看病中心”的困境,才能彻底让“看病难”成为历史。

关键词: 有病去协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家庭医生,你愿意与Ta签约吗?
浙江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看病须到基层医院首诊
从大医院爆棚看分级诊疗难在哪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前协和医院急诊教授,竟转行当了全科医生…
找专家看感冒,这是为什么 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