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科家族众生相
userphoto

2022.10.15 内蒙古

关注

郁金、姜黄、莪术及片姜黄均为姜科姜黄属植物,药材来源、原植物品种以及药用部位互有重复或交叉,功效也相似,且古今用药情况又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迁。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明确四者的区别与联系,理清彼此之间的来龙去脉,具有重要意义。请跟随我们一起走进四药的“前世今生”,认知郁金、姜黄、莪术及片姜黄之家族众生相。

1

前世

唐代以来,历代本草著作对郁金、姜黄、莪术及片姜黄均有所记载,从中可以发现古代医药学家对其认知不断加深,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药物的功效和应用研究逐渐完善。

1.1 唐代

郁金、姜黄的记载始见于唐·《新修本草》:

郁金,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此药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生蜀地及西戎,马药用之。破血而补。

姜黄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蒁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惟花生异尔。

由上进行分析:

(1)药性之别:唐时医药人认为姜黄味苦、大寒,与郁金苦、寒相似。而《中国药典》(2020年版姜黄、莪术均味温,惟郁金味寒。

(2)品种之异:姜黄“根有黄、青、白”三色,此三色是指根部外皮还是断面尚不明确。现时所用姜黄断面黄色,温郁金断面棕褐色,称为“黑郁金”,只有广西莪术的断面为黄白色。

中国药典》(2020年版)姜黄Curcuma Longa L.花葶由叶鞘内抽出,与上述“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夏花烂”记载不同。可见,唐代使用的姜黄与现时所用姜黄不同。

中国药典》(2020年版)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花茎是由根茎部位单独生出,并且叶脉中央有紫色晕,可区别于郁金的叶。但上文记载“叶似郁金”,由此推断,唐代姜黄是现时的温郁金或广西莪术。

(3)药用部分现时所用郁金为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块根接在根茎之下,有多个侧根生出。上文记载唐代郁金药用部位是“取四畔子根”,“子根”应是现代的药用部位块根。由此推断唐代郁金药用部位与现代相一致。  

(4)由“西戎人谓之蒁药”可见当时的姜黄和莪术的药物来源并未分清,且在《新修本草》中尚无莪术的具体记录。

对比唐代与当代文献可推断,唐代本草中的姜黄品种复杂,且与现时所用之姜黄不同,植物来源为现时温郁金或广西莪术;唐代郁金的药用部位与现时相一致;姜黄、莪术的使用较混乱。

1.2 宋代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曰:“郁金,《本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生蜀地及西戎,胡人谓之马蒁。今小儿方及马医多用之。姜黄,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或云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蘘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谨按郁金、姜黄、 蒁药三物相近,苏恭不细辨,所说乃如一物。陈藏器解纷云:蒁,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色黄;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三物不同,所用全别。蓬莪术其茎如钱大,高二尺;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

《证类本草》记载:“蓬莪术,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古方不见用者。今医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

由此可见:

(1) 宋代苏颂虽称郁金、姜黄、莪术三物相近,但作者已有所保留,并且引用了陈藏器的解说:姜黄味辛、温,与郁金的苦、寒有明确区分。苏颂对姜黄的描述比较具体,如“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根黄,类生姜而圆”,已与现时姜黄描述相同。苏颂所载“或云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可能当时也有将三年以上的老姜作为姜黄使用的。

(2) 宋时,郁金应用已不局限于治马病,也出现于小儿方中。可见当时对郁金的药用价值有新的开发应用。

(3) 宋代对莪术的性状、入药部位及炮制方法等有了具体的记载:“味苦、色青“,有根、茎、荗之分,并描述了莪术五月有花的情况。从莪术“粗皮”的形容已能区分开郁金,因郁金的块根无节,表面相对光滑。由文中记载可见,莪术当时是根茎入药,其炮制方法提到了醋制。

综上所述,宋代对郁金、姜黄、莪术的功效、炮制方法有了新的应用进展;姜黄的使用记载有与现时类似的部分;宋代姜黄来源依旧比较混乱;对莪术的描述已与姜黄有明显区别。

1.3 明代

明代李时珍曰:“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蒁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郁金(根)辛、苦、寒、无毒,主治癫狂症、痘毒攻心、心气痛、产后心痛、尿血、痔疮肿痛等。姜黄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主治心痛难忍、胎寒腹痛、产后血痛、疮癣初发。蓬莪荗,味(根)苦、辛、温、无毒,主治心腹冷痛,小儿气痛、气短不接、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等”。

日华子云:“姜黄,热,无毒。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海南生者,即名蓬莪术。江南生者,即为姜黄”。一如蘘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谨按郁金、姜黄、蒁药三物相近,苏恭不细辨,所说乃如一物。”

由此可知:

(1)李时珍对郁金、姜黄、蓬莪术的功效进行了较具体的总结归纳。

(2)片姜黄与姜黄关系:由上述“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记载可知,片子姜黄是姜黄属植物形如干姜并可供染色的老根茎,因切成片状而为名。

现时所用片姜黄与姜黄其原植物和加工方法不同:现时商品片姜黄为温郁金根茎趁鲜纵切厚片晒干,姜黄姜黄根茎,产地加工方法为蒸或煮至透心

(3)从日华子记载可知,当时海南出产的姜黄称蓬莪术,江南出产的姜黄称姜黄。

1.4 清代

黄宫绣《本草求真》:“郁金,出川广,圆如蝉肚,外黄内赤,色鲜微香带甘者真,市人多以姜黄伪充。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有言辛苦而平,因性主下而言也,有言性温不寒,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诸书论断不一。姜黄,破脾中气血下行,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入心,专泻心胞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辛苦气温,大破肝经气分之血,盖人血气安和,则气与血通,血与气附。颂曰,此物极坚硬难捣,灰火煨透,乘热捣之。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

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记载:“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已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如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是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者。”

从清代文献记载可以看出:

(1)  清代的药物学家已经对郁金、姜黄、莪术三物的功效、出处、性状有了较具体的总结。尤其是对功效的鉴别,如郁金“其气先上行后下达”,姜黄“破脾中气血下行”,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

(2)  在性状鉴别方面,将经过切片炮制后,“形如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称为片姜黄,用“治风寒湿者”。此亦沿袭至今的片姜黄。而对另一种“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者,则认作“染色之用”,不为药用也。

(3)  清代姜黄可能由于其颜色深黄,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常被用作染布。

2

今生


2.1历版药典的描述

通过对1963、1977、1985、1990、2010、2015、2020各版《中国药典》的比对发现(表1):姜黄、郁金、莪术、片姜黄的界定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直到1990版《中国药典》才对四者的界定基本稳定下来,并沿用至今。其中:

(1) 对片姜黄的描述变化较大。从较早的郁金切片、77版药典无单独记载、85版药典附莪术切片到最后温郁金的切片,可以看出,对片姜黄的定义一直都比较模糊。从历代古籍中看,直到清代才出现片姜黄的说法。《中国药典》中最近几十年才对其有了比较公认的界定。

(2) 郁金取块根入药,从历届药典来看并无争议。主要是从之前姜黄、郁金的块根,到现在用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的块根入药。

表1.1963--1990版《中国药典》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

2.2 现版药典的描述




对2020版《中国药典》中涉及四者的描述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表2):

(1) 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的来源虽同属姜科,但郁金取相应植物块根,莪术、姜黄取根茎,片姜黄是根茎切片。

(2)四者来源植物又有所重叠,例如温郁金的根茎是莪术,根茎切片是片姜黄,块根是郁金。

(3) 四者作用功效接近,但又有区别。相同点是都可以破血行气止痛。不同点在于:郁金破血之力弱,但可以清心解郁,利胆退黄;莪术消癥瘕之力强;姜黄和片姜黄能通经止痛

(4) 四者用量相似,但姜黄和片姜黄可略少

表2. 2020版《中国药典》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

2.3 基源的探索

根据现行药典对四者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图1):

从图的第一层来看,四者药用部位,炮制方法虽有不同,但最根本的四个植物来源是温郁金、广西莪术、蓬莪术和姜黄



图1 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的不同基源 


 2.4 根茎和块根的区分

郁金、莪术、姜黄基源植物相似,分清它们的区别至关重要。结合图2可以看出:郁金是块根,其他三个是根茎;姜黄和片姜黄虽然都是根茎,区别在于来源,前者是姜黄,后者是温郁金;而莪术是根茎,来源有三个,分别为温郁金、广西莪术和蓬莪术

图2  莪术根茎和块根的区别



2.5 基源植物的区分

通过对基源植物根茎、叶片、花序等性状对比,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从古籍中区分郁金、莪术、姜黄和片姜黄的区别。总结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对蓬莪术、广西莪术、温莪术、姜黄四种植物的描述(表3),可以发现:蓬莪术的特点是叶脉中有紫色晕,该特征能区别于郁金和姜黄;姜黄的花期在8月,并且花葶由叶鞘内抽出,这点可以区别开蓬莪术、广西莪术、温莪术


表3. 蓬莪术、广西莪术、温莪术、姜黄的区分

2.6 炮制

比较现行《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2018版)对四者的区别。从中可知(表4):上海市处方给付时习惯将姜黄付为片姜黄,且上海的莪术并无醋炙的习惯。

表4. 《中国药典》和上海炮制规范的区别

3

总结


纵观历代本草古籍对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的记载,可以得出结论:郁金从唐代“四畔子根”开始就有取块根应用的描述;莪术是到宋代才逐步从与姜黄混用中区分开来;姜黄在唐代时常与其他三物混用,到宋代虽与莪术区分,但在部分地区又与老姜混用,至明代开始将姜黄切片入药;直到清代时,才对片姜黄有具体描述。由此可见:历代对于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的认识,是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

在现代,历版药典对四者的描述也有一定差异,直至2015版药典规定:郁金入药部位是块根,其它三种是根茎;姜黄和片姜黄入药部位虽然都是根茎,区别在于来源,前者是姜黄,后者是温郁金;而莪术药用部位是根茎,来源有三个,分别是温郁金、广西莪术和蓬莪术。

郁金、姜黄、莪术均为活血破瘀、行气止痛药,姜黄辛温行散,善于治寒凝气滞血瘀,郁金苦寒泄降,治血热瘀滞为宜;姜黄可驱风疗痹,郁金破血之力弱,但能清心凉血、行气解郁为其不同。莪术兼有消积之功,常用于癥瘕积聚。片姜黄可通经止痛。

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其原植物均为姜科姜黄属植物,药材品种与药用部分互有牵连与交叉,加工方法略有不同,功效各有侧重。古今品种随时代不同有所变迁,阅读古籍时需多加注意,现时用药应以《中国药典》为依据,运用古方时需考虑具体品种和入药部位在不同时代的变化而灵活变动。

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由古至今的演变提示我们:在传统医药学发展历程中,因中药品种内涵不断变迁,致使古今用药品种、入药部位、药性等的脱节与错位,因此今人在研究和应用中药时,需研读古今本草著作,并注意辨析互参,不可人云亦云。

作者 :周   昕 2014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潘宇炯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作者简介:周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学教研室主任、主任药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硕士研究生导师、执业药师、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导师。主持申报新医院制剂19项,率先开展中药临方加工项目。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SCI 20多篇,总影响因子50多分。获得中国药学会药学科技三等奖(第一),上海市药学科技三等奖(第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医务精英等奖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议收藏转发】郁金、姜黄、片姜黄、莪术您分清楚了吗?一文分清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
药材郁金、姜黄、莪术的古今演变
郁金与姜黄
姜黄、郁金、莪术的药用解惑——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莪术、姜黄和片姜黄
西苑本草 | 如何分清姜科植物四大要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