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有这么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就不会相争)。

为什么老子主张“不尚贤”的治国方针呢?我们结合第三章后面的话就可以很好理解: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即:不重视稀有的商品,老百姓就不会沦为盗贼;不显耀足以引起人贪心的事物,人们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

其实,好的人才与好的货物都是一样的道理,都要适可而止,如果推崇他们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适得其反,带来坏的作用。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孝子,父母过世之后,他哭得非常伤心,形销骨立。于是,当地官府上报国君说,此人真孝顺,可以当作是楷模。国君认为孝顺父母的行为值得推广,就把此人当作典型,立即让他当官。此人一当官就糟糕了,同乡很多人都来效仿,个个都拼命守孝,哭得很伤心,结果死了很多人。

可见,树立典型是好事,本是出于好心,但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而且,那些当初诚心做好事的人,一旦成了先进模范,得到了名利后,心态也变了,变得虚荣与膨胀,最后品德也变质了。

所以,老子推崇“无为而治”的方针,但“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刻意作为,不可故意推崇那些看似有才能的人,一切最好顺其自然。

当初,汉文帝刘恒去皇家禁苑考察,询问上林尉(负责人):禁苑中所饲养的各种禽兽的登记数目,先后问了十多种,上林尉仓皇失措,左右观望,全都答不上来。

可是,站立于一旁的“虎圈啬夫”(管理员),他天天与禽兽打交道,心里一清二楚,于是替上林尉回答了汉文帝的提问。

汉文帝十分详细地询问禽兽登记的情况,想考察“虎圈啬夫”的才能;“虎圈啬夫”随问随答,没有一个问题被难倒。

汉文帝非常满意,对随从人员说:“官吏难道不应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信赖。”

于是,汉文帝打算任命“虎圈啬夫”为管理禁苑的上林令。

大臣张释之思虑一会,对汉文帝说:“陛下以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呢?”

文帝回答说:“他是长者。”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

文帝又答:“他是长者。”

张释之于是解释道:“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是被称作为长者,他们两人在论事时尚且有话说不出口,哪能效法这个啬夫的多言善辩呢!当初,秦王朝重用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大家都争相效仿,其害处就是空有其表而无实际的内容,皇帝也听不到对朝政过失的批评,却使国家走上土崩瓦解的末路。现在陛下只是因为“虎圈啬夫”善于辞令就破格提拔他,我只怕天下人也会争相效仿,都去练习口辩之术而无真才实能。下级受到上级的感化,比影随景,响应声还快。君主的举动不可不审慎啊!”

汉文帝觉得张释之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不给“虎圈啬夫”升官了。可见,汉文帝也是领悟了老子所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奥妙。汉文帝在位23年,主张“无为而治”的方针,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让汉朝进入“治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那么丑就显露出来了。天下皆知善之为善,那么不善就显露出来了。世间万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推崇,也就没有互相争斗。

道生万物,而万物本是一体的,比如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不可刻意推崇一面,而人为地去贬低另一面。因为一旦偏废一方,就会过犹不及,最后物极必反,把好事弄成坏事,使得好人变成坏人。

老子认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巧诈和获利,就不会再出现盗贼。

其实,这也是庄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圣人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可是真正的大盗来了,他们就连同仁义道德一起盗窃走了。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老子的“不尚贤”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才与人才的不等式
处于低职位,不懂这三大点,枉你才华横溢,一切都是徒劳的!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二十八:喋喋不休
有故事的人:张释之为何敢禁止汉文帝太子入殿门
张释之冯唐列传(一)
《老子道德经》全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