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抱云堂读书札记 || 篆书要圆、瘦、参差

编者按:言恭达先生以五十余载笔墨生涯的所思、所为、所识,数十年的功夫成就《抱云堂艺思录》。该书出版发行后,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青年学者彭庆阳追随先生左右数年,翻看于举手之间,濡染于耳目之际,渐有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倏忽间,有150 多篇在各种媒体上发表,颇受书坛师友同道的好评。而今,在言恭达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中选出100 篇读书札记结集出版。在此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清人对篆书提出三要:一要圆,二要瘦,三要参差。我以,此圆是指圆劲,决非圆俗;此瘦是指清瘦,决非枯瘦;此参差是指整齐中点画挪让,决非错落怪态。篆贵沉厚清挺,于沉着中内含流动体势,姿媚与轻佻均是疵病。篆之笔法当圆,过圆则弱而无骨;结体当方,过方则刚而无韵。笔圆而用方,体方而用圆,关键是“度”也。

篆隶艺术创作必须透过刀锋看笔法,“隶欲精而密。”篆圆也,圆其用而方其体;隶方也,外虽方而内实圆。此自作诗隶书作品,遵古代书论“逆入、涩行、紧收”之笔法要领,以篆入隶,裹锋绞转,中实沉涩,用方而体圆。隶书创作,我力求单纯、整齐、高古、苍浑,此大道也。往往裹锋落笔,提锋逆势涩进,转折处绞锋取势,使转活通,曲直合度,血脉贯通,贯气扬神,切忌平滑描绣。点画要圆而厚,避免扁薄。多读汉碑,结字要高古。且点画结体善变化,齐中不齐,一波三折,施墨润渴相间,虚实互映,以显时代风神与个性特质。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王澍《竹云题跋》云:“余常说篆法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言先生以多年的篆书实践和书学思考对“三要”进行了阐释。

“圆是指圆劲,决非圆俗”。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其义简洁而深邃,既阐述了篆书线条圆转之形状,通畅之气韵,又强调了其中锋用笔所表现出的线条形态,即饱满、圆转、通畅、圆劲。古人在品评篆书之美时,也多突出其“圆”的性质,如丰坊《书决》云:“大篆,结体于古文,而垂笔圆齐,盖小篆之用从出。”方孝孺《题宋舍人篆书》云:“篆书以清圆劲拔为高”,其审美观点类同于“篆尚婉而通”。但刘熙载认为此观点不够辩证,补充道:“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即篆书要“婉而通”,但“婉”中要加以劲健,“通”而又要以涩行加以节制,才会达到“圆劲”之意,这也是言先生所强调的。

“瘦是指清瘦,决非枯瘦”是指篆书线条的形质或圆润匀称,或散逸率意,或凝练雄浑,或古朴厚重,都应有“清瘦”之意,要“瘦”得有精神,有韵致,有气势。如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沉初《西清笔记·纪名跡》云:“观其笔力,果可谓瘦硬通神。”篆书“清瘦”的内质在于其线条要有刚劲力遒、简逸清快的质感,即“有筋力”,刘熙载所言“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确为的论。

“参差是指整齐中点画挪让,决非错落怪态”强调了篆书字势上应有变化。参差是要求结字笔画的肥瘦、长短、浓淡、起伏、大小等,皆能抑扬顿挫有度、提按呼应得宜、行笔收放有法、筋骨体势庄重,呈现对立而统一的辩证关系。以让秩序感极强、详而静的篆书在整齐之中还要有变化,在“大齐”中有不齐,以求篆法规矩而不失灵动、结体均衡而不失韵致的审美效果,从而避免掉“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篆书要圆、瘦、参差,虽有“三者失其一,奴书耳”之说,但具体运用中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抱云堂书院

策划:刘培龙

撰文:彭庆阳

编辑:媛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锋 | 从圆通厚到如云的一笔
《书谱》与《十七帖》书法线条的异同 (王肖桐)
曾翔谈笔法
“吴带当风”——吴让之,他的篆书到底有多美
书法线条从哪里开始学起?要注意哪些问题?学习方法有哪些?
决定书法好坏的标准不是字形,而是这个基础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