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氏内家拳传人张西可实战与练功心得(七)

这两天,有学生告诉我,说形意拳吧里,有人在说济南形意拳哪一家最厉害的事,并让我进去来看看帖子,我当即拒绝。我说,我从来不屑这种口水仗,也不屑把祖师爷拿出来显摆。我们练得不好,但也不承认哪一家比我们强,不然可以当场比划。我们是专门研究技击的,最讨厌务虚之人之事。哪个牛皮吹得越大摔的越狠。不信可以试试。别说济南,我早说过多次,山东、全国尽可以前来交流。切磋技艺是好事,过去讲:拜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交手。我们在专业队,每次都打实战,交手是很寻常之事。但别没交手就乱吹牛,否则没人买账。

另外,还有人整天嚷嚷孙禄堂、孙存周功夫不行,行不行的,在你嚷嚷之前,先找我或我的学生摸一摸,我自认为是孙家最没水平的弟子,但您先过了我这关再说。别光发虚,那不是练武之人该作的事。
经常看到有人谈论“粘”字功夫,以我之经验来看,在真正的实战中,“粘”显然是没有多少机会的,一个高明的技击者,他首要的就是要把距离控制得比较合理,让你无从去粘。距离远了,你打不着他;近了,你粘他,他肯定会用拳或腿迎击或反击你。他们的拳腿都很重,民间人士挨不了两下估计就很难承受,因为,你没经受过抗击打能力的历练。在专业队,那些女拳击队员,拿一个10来斤重的实心球,距离一丈多元,相互抛掷,砸在对方的前胸,那些女队员若无其事,换在民间,在那么迅速地砸撞下,能承受的估计不多。而且是连续不断地砸。经常有人说自己的肚子不怕打,你可以弄个五六公斤的实心球让别人投掷一下,试试自己的功力。要动起来,在运动中实验,而不是摆拍,实战中不会给你摆拍的机会。所以,运动员一直练收腹,但我个人认为,气沉丹田比收腹要好。 扯远了。实战中虽然”粘“的机会不多,但太极拳的”凌空劲“纯粹是扯,要打人还是得有接触点,传统武术的一大妙处即是这个环节上有优势,一旦接触上了,就想法不让他离开,拉不开距离,他往往就施展不开了,因为,运动员的习惯是打不上马上回防,组织下一次进攻,以免把得到的点数分再丢了。武术的意识恰恰是逼着你打,不让对手脱开,拳肘膝掌摔一块儿上。在接触点上对手作假动作怎么办?你想作,不给你机会,形意拳在这方面独具优势,比如炮拳,我碰上你身子和拳头整个就打进去了,运动员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因为形意的发力太快太脆太狠,步子更快,脚下有坦克一般的桩功,试想,坦克车跑出火箭的速度来,那是何等的可怕。形意拳在刺的效果就是这个。现在的形意拳为什么打不过拳击散打呢?就是没有解决好接触点之前的问题,还没摸上人家呢,就被对手一个鞭腿给踢趴下了,以短制长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就是我坚持两者结合的根本原因。 也许,我所说的这种打法也是一种”粘“法。 真正的实战中,沾连粘随我认为几乎没什么机会,因为,现在的高明运动员在未与对手接触之前,已经在用假动作和意识在玩沾连粘随了,等真正接触上往往一下就把对手KO了,还沾粘什么?
有网友问孙家的劈拳怎么个练法,我在此根据张烈老师的教诲及自己多年来的体会谈几个要点。我是1997年跟张老师学形意拳的,光劈拳和崩拳就足足练了一年多。其一,孙氏形意劈拳只上后步,前步不上,是一步拳,多数门派的劈拳是后脚大跨一步,前脚跟一步,是两步拳;其二,孙氏拳立掌竖腕,其他门派多不是立掌竖腕;其三,孙氏拳劈拳要求两手相错时打出撕毛巾的劲儿,要脆,打上人时要寸,也就是周身一紧,包括意识,发出“一点”寸劲。脚、胯、肩、肘、腕部同动,有一个瞬间的松紧转换,各部位也各有意识方面的独特要求;其四,劈拳自然都讲究“推山之功,劈斧之意”,孙氏拳也不里外。观现在大家练的孙氏拳(这类视频网上很多),推的劲多,甚至是平推,练拳击的都知道,推或顶劲绝对出不来穿透力,把人推出去两米远也伤不了人,没有摧毁力。劈拳自然要有劈斧之意。劈的轨迹很小,就是拳从口出,出至与自己眼睛差不多同高时(这是起钻),然后上步落翻劈至胸口处,运动轨迹就是这条抛物线。记住一定要“寸”,孙先生讲徐徐拉开,但最后一点不可徐徐打人。其五,头顶胯坐,前后争力,左右争力,形成浑圆劲力。甚至像太极拳一样,大腿与小腿也要争。拳击讲脊背发力,尤其是脊背深度发力,劈拳崩拳均如此,劈拳尤其能体会到这一点,背与肩是连着的,我这么 一说,大家可能就清楚了。 切莫小看了孙氏劈拳的这些特点,你如果能钻进去细琢磨,即会发现大有深意。 今天有个朋友跟我切磋,我只用前踢轻轻踢了他两下。我几乎从不敢用形意的劲跟人切磋,太狠,打完后,我即兴作了几下劈拳和钻拳,旁边看着的人都傻了,异口同声地说,这劲打上人,一下就完,绝对用不着第二下。
但今天这么一打,我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在搏击与形意等拳术的结合上,形意的特点常常打不出来,虽然劲好,但形意是短拳,近身要靠步子和速度、角度,这个环节我还得细磨。
形意拳里的龙虎相交,其腿法就非常实用,而且武术里还有个“裙里腿”,此为暗腿,与散打腿法不太一样。这是武术的精妙之处,此腿法有时不太好防,往往中招。
存周师爷的故事我听张烈老师讲过一些,但都很生活化,没有什么传奇,找点时间,我慢慢给大家汇报一下。
张烈老师为数不多的几个弟子中,我无疑是时间最长的,而且要比其他人多出不少。我在天津呆的那几年中,有三年多的时间,几乎是经常跟老师泡在一起。每周至少去老师家一次,一般是二至三次,有时是隔天一次,老师当时住在建国道(离天津火车站很近),离南开大学不算远,我骑个单车20分钟就能过去。
来回路上看看两边热闹的街景,心情非常愉悦。那是一段非常美好且值得怀念的时光。
张师说到存周师爷,说的最多的是师爷的协调性好、反应快。有两件事可为佐证:一是上世纪五六年代他和师爷在北海公园团城练完拳回家,当时师爷已60多岁,搭乘公交车时,他不像一般人那样,规规矩矩地上去,而是等车要开拔的一刹那间,一撩长衫蹭一下跳上去,潇洒又稳当。现在60多岁的人能做出如此动作的怕是不多,包括那些习武者。二是张师跟师爷练了几年拳之后,因为年轻爱打,有一天忽发奇想,想着突袭一下师爷,张师练过摔跤,个子不高,身法却快,力量也好,有一次,趁着师爷不注意,他突然下式一个穿裆靠,就欺身进去了,想摔师爷一下,没承想,师爷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在他肩胛骨处一使劲,他立马觉得疼彻骨髓,一下子瘫到在那儿。再看师爷,眼目凛冽,张师说,他平生再也没有见过这么可怕的眼神。事后,至于师爷有没有责怪他之类的事,他没有讲,我也没问过。一个60多岁的老者竟有如此反应,确实非一般人可做到。张师在跟孙师爷学拳前,功夫已然很了得。用他的话说,整天跟人打, 几乎没有对手。张师的爷爷作过沈阳商会的会长,父亲也很有作为,当时家境非常富足。用张师的话说,是少爷出身。记得我刚跟张师学拳时,有个小商人也偶尔来一下,家是青县的,有一次,此公喝多了,说自己也是少爷出身,这哥们年岁跟我差不多,今年也就是四十来岁的样子。没想到,张师听后大为不满,连说:你他妈算哪门子少爷,你知道少爷小时候吃什么、喝什么吗?你说说。那小子果真答不上来。那小子跟我关系较好,我知道他是农村苦孩子出身,根本不是什么少爷。喝多了也想显摆一下祖上阔而已。张师也无任何恶意,只是看不惯他说谎罢了。张师生平最讨厌不诚实之人,对吹牛作假之人尤为不屑、厌恶。
张师教我练拳时也如此,夏秋之季,他教我时只穿一条短裤和一件小背心,为的是让我能看清作拳发力时身上哪块肌肉该动,动到什么程度,哪块肌肉要松着不动。这与专业队讲的伸肌、屈肌的作用原理基本一致。他经常表演的是拿一枚5分的硬币,他躺在沙发上,把硬币放在肚脐那儿,他丹田一使劲, 硬币啪一下打到天花板上,他说,这证明有一定的速度,没有速度肯定打不上去。我在电视上看见过王战军表演过此类项目,我不知道王能否把硬币打到天花板上?但张师之外,我从未见过其他人能这么作。我也作不到。这也许不算什么神奇之事,但可以证明张师的丹田力是很足的。此丹田力源自何处呢? 张师说,就是打崩拳打的。看来,我至今也没达到张师的那种水平。 在跟存周师爷学拳前,张师曾跟了不少北京的名家学过(请恕我在此不提他们的名字),我曾请张师将他们与孙师爷相比较,他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你师爷这儿,我才算懂了拳。但他也常说,你师爷并没有多大,若论本力,他60岁时的力量肯定不如自己大。但你师爷协调性、反应能力太好了。练拳那真叫一个脆。武术上讲,千金难买一声响,一声响处见阎王。见了你师爷的拳,才知道啥叫一声响。 先说到这儿吧。这些陈年旧事也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
首先廓清一个观点:丹田劲不等于穿透力,我认识不少专业拳击队员,拿过多次全国冠军,拳重极了、透极了,我亲身体验过多次。但他们的丹田劲却不怎么样。 其次,丹田劲没多少直接关系,丹田劲足并不一定能实战、会实战,用专业队的话说,拳重打不上人还没辙呢,更何况丹田劲呢?
因为一直致力于研究实战,我认为,就实战而言,拳透比丹田劲要重要得多。当然,丹田劲足可以对发透劲有促进作用,但有了充足的丹田劲却不一定能打出透劲来。事实是,民间习武者能在运动中打出透劲者寥寥无几,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原地打的劲再透,一动起来可能就散了,许多老拳师都给我这么说过。他们常常说,实战中,最难以解决的是一动起来就发不上劲。拳击在这方面训练比较系统科学。我说过多次,形意真正的发力机制与拳击基本一样。比如劈拳是一步一拳(孙氏拳),崩拳是两步一拳,钻拳是三步一拳,这些与拳击的训练方式是完全一致的。群炎师爷曾多次细致地给我讲过独流通背拳的前后横拳发力原理,与拳击也基本一致,只是在重心移动及胳膊是否甚至无安全伸直上稍有区别。我一直倡导武术要打假,要说真话。坦言之,目前就我所见,民间拳师能打出我们这种透劲我几乎没见过,许多人练起来气势吓人,拿个靶子让他一打就现原形了,劲根本透不进去。哪怕看上去他发的是什么炸力。但我的透劲主要得益于拳击专业队几个重拳哥们的无数次教诲和磨合。拿着手靶一点点找,一点点磨。后来我才算弄明白,实际拳击和形意是一个发力机制。这么一磨合,我对形意的理解加深了一大块,劲力也足了很多。 当然,其他人未必走这条路子。
扯远了。再说点我老师和师爷的事儿。 张师说,存周师爷60岁时的本力应该没他60岁时的大,张师个子虽不高,却非常壮硕。故有此一说。文革时,北京的红卫兵来天津串联,来他们厂子闹事,张师拿一根白拉杆,将十几个红卫兵全打跑了,并不仅仅因为他功夫有多高,而是他敢拼命,在他嘴里,除了孙存周和许维仁(醉鬼张三传人),他好像没服气过任何人。张师与师爷不是同一年龄段之人,存周师爷是1893年生人,与毛主席的出生是同一年,张师是1938年出生,在俩人60岁时究竟谁的本力大,张师认为自己更大一些,也是估测而已。但俩人却真正比过一次力气,大约是1960年,中秋节张师给师爷送去三斤点心,点心包装外面用细线系着,师爷用右手小指勾住细线, 用小指尖把三斤点心平挑了起来,小指尖一点也不弯垂,张师说,虽然他当时还是个小伙子,却做不到小指尖一点也不弯,一点也不动。我试过,也做不到分毫不动。张师讲到师爷力量的例子,这个最典型。张师说,当时他和妹妹张亚男一起喝师爷学拳,因他们两家住得较近,更因为张师的父亲和师爷交情不错, 一开始是酒友,后来成为莫逆之交。张亚男因为是女孩子,师爷就让他练太极,后来练过八卦拳(孙家不叫八卦掌),张师练了形意,这是师爷的安排,不是他俩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俩当时年龄还小,张师当时是初一或初二的样子,他说过几次,我记不太清了,十二三岁的样子,我记拳记的比较清楚,兴奋点在哪儿,对这些家常有时记得不那么准确,但基本情况错不了,毕竟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脑子不至于太差。为什么教张师形意拳呢?用师爷的话说,打人就是形意。这个话张师说过无数次。张师是男丁,自小爱练爱打,形意切合其秉性,师爷可谓“知人善任”。后来张师爷练过八卦拳,我在他家里见过一本师爷送他的老先生的《形意拳学》,是最早那一版的,我翻看过多次。跟张师学八卦拳时,他拿出一笔记本让我看,就是那种很普通的大32开的笔记本,里面是张师手抄的《八卦拳学》,还有手绘的图,张师的字不算好,却清晰好认。图画得也仔细,张师是高级工程师,对图一类的东西很有感觉。张师说,师爷平时从不谈拳, 而且还特别讨厌别人在他耳边高谈阔论,他认为,拳是练出来打出来的,谈拳完全是扯。所以,等那些名家高手在他耳畔谈完之后,他总要冷冷地送上一句:你想试试不?张师把师爷的保定话学得惟妙惟肖,也许是他听得多了,他学说完,我俩就轰然大笑。张师说,师爷教拳也不怎么说话,更不提什么这标准那标准,二十四要之类的,就是用手给这儿掰掰,那儿弄弄,直到他看着是那个样子了才算完。张师教我时也这样,他叼一支烟,一会儿掰掰我的前手,一会儿弄弄下面的脚,还有腰胯屁股等等,非常仔细,但他张师这儿有了一套他自己总结的标准,什么“找临界点”的感觉之类,用他的话说,标准化了就便于操作。临界点这个概念后来我也听其他人谈到过,但张师多次强调,这个概念就是他先提出来的,师爷那会儿没这个词。张师是搞理科的,北京十三中的高材生,后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成绩也极好,只可惜时运不济,毕业后勉强跻身于天津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辈子连个小组长都没当过,这与他洒脱无拘束的个性显然大有干系。 但也有诸多的社会不公在其中,张师得过多项全国科技发明大奖,在国内热合机研究方面是一把好手。但老人家活得潇洒自在,他经常嘲笑我在单位和社会上活得那么谨慎和不真实,的确这样,我们在很多时候确实活得很卑微而窝囊。 张师虽出身显赫,却非常节俭,记得有一次我去他那儿,他那时已搬到天津体院北天资里,经常一个人吃饭,他有爱玩,吃饭没个准,我就一下子买了七八斤狗不理包子拎过去了,他一看见就急了,冲我吼:你买这么多,咱俩吃不了不瞎了吗?我说,您可以放冰箱慢慢吃。他说,放冰箱里也存放不了那么长时间呢, 我总不能天天吃包子吧。但只要我一去,张师生活上的事就啥也不管了,全是我出去买,我也知道他爱吃哪一口,爱喝什么酒,爱抽什么牌子的烟,我跟了他那么多年,我们爷俩太对脾性了,他属于外硬内软,不怕硬,不欺弱小,我是外柔内刚,从不惧事惧人。老人家外表刚强,内心却极善良,更不愿麻烦任何人, 我得知他生病后,心急如焚,在电话里问他是在家还是在医院,在哪家医院?他却不让我去,他说,你先上班,现在能帮上我忙的只有医生,你来了也没用,等用着你了我再通知你。我哪还有上班的心思,很快就赶过去了,老人家一下瘦了十几斤,我一看见他,我们爷俩就抱着哭开了。我自认为是个刚强之人, 因而,我从不想再触动这段往事,更不想付诸笔墨。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我经常看到有人声称曾得到过孙存周先生的指点或教诲,似乎无形中就罩上了一圈光环,存周师爷的功夫有多高超,张师没怎么说过,只是说,跟孙老师学拳后,再看别人的拳就入不了眼了,没法看了。至于孙禄堂老先生的功夫有多高,他说孙师爷也没怎么说过,他自然也没有见到过老先生,张师出生时,老先生已谢世有年了,所以,张师他也不清楚老先生的功夫到底高深到什么境界。而且,跟师爷一样,他很不愿意谈这些事情。他认为,练拳就练好自己的拳,其他的事少搭个,因为好多事情搭个也说不清楚,人生苦短,把该作的做好。 但现在的武术界是个商业气息泛滥之地,有多少人以此为饭碗,既以此谋生手段,当下又不是冷兵器时代,押一趟镖给多少钱,搞正经的实体经济,所以只能靠虚拟经济手段,忽悠欺骗编故事装神秘成为必然之事。其实这些人很可怜,一个人靠骗术活着难道不可怜吗? 张师虽是存周先生弟子,却从来没有靠这杆大旗忽悠过任何人,他也不会这些手段。更不屑。张师看似豁达, 无论是有人去拜访还是打电话请教,他都有问必答。但实际张师也很保守。不愿说的不该说的一句也不会多说。张师生长在京师,工作生活在津门,阅人多多,对人情世故非常有数。举例来说,我1998年跟张师学杂式捶时,张师很不情愿,我说了多次,师娘也帮着给说,才教了我,教完后说,你如果练不到,就等于看了回目录,还得还给我。自那以后,多少年我也再也见他给任何人说过十二形和杂式捶。2006年左右,他对拳把持得稍微松点了,我在家里见他给金华师兄说过一次杂式捶。 张师跟随存周师爷十多年,一直到师爷去世,那一年张师25岁,刚好从北邮毕业。也是那一年,张师参加北京高校运动会,获形意拳比赛第一名。据张师说,他表演完,那些当评委的老武术家有不少围过来,问他跟谁学得拳,他说:孙存周。他们说,也只有孙先生能教出这样的拳来。并说,没想到孙先生又教人了。 张师说,那一会儿他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见到师爷,老人家也非常高兴,表扬了他。后来,因各种原因,张师基本没怎么教人,也没有师兄弟一块练拳,自我监督机制也缺乏,所以练拳的确实少了,用他的话说,一年也练不了几天拳,但张师年轻时是下过大工夫的。而且张师是个极聪明之人,师爷对他用心用情都很深,故而张师对孙师爷拳术的掌握和理解,在建国后这些人中绝对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应该说没有可比性。 我也经常看见质疑张师能否实战的帖子,老人家已经故去,他能不能实战,孙氏拳能不能实战,我来证明,多硬的茬我都接。 形意拳讲站桩,其他拳种有许多也讲站桩,有的甚至将站桩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存周师爷对此很不以为然,张师说,在他们常练拳的北海公园,当时也有一帮人,见天就在那儿站桩,有时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有一次,存周师爷就让张师去买来一些香蕉,并吩咐他悄悄放到那些站桩者的后面,那些人站得很专心,没有发现张师的这个举动,等他们散场时,有些人没注意到脚下给人下了“绊子”,结果一脚踩到香蕉上,一滑,摔了个仰面朝天。师爷和张师乐得哈哈大笑。这些人虽恼羞成怒,但一看是存周先生,却也不敢造次。许多年后,张师给我讲起这故事时,仍乐不可支。
有些文章说,存周师爷较偏爱八卦拳。张师反复强调的却是:师爷一直说打人就是形意拳。他说,师爷有时也练八卦拳,练起来就像发疯一样,随意变掌接掌,完全不按着套路来,快极了,脆极了,一派“势如奔马”的大景象。张师的八卦拳也非常快而简洁。那一年,我请山东电视台给他拍专题片,录了全套的八卦拳,但后来没有播,只播了形意和太极的一部分内容。山东卫视把全部资料都放我这儿了,后来有不少人找我要,我一直也没有给。不是私密,而是不想听他们对着光盘乱评判,聒噪!

我还是希望大家透过文字表面,能琢磨一下文字背后的深意。
张师以香蕉戏弄站桩者一事,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表达对那些只知道傻站桩者,拼命夸大站桩比练拳更重要者的一种不赞成态度。我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文字。
张师在教我孙氏形意、八卦基本路数的同时,也将大部分招式的用法给我系统讲解过,此外,如形意,张师还跟我对打过三手炮、五花炮等。八卦拳每一大掌的运用方法他也说得很细致。但他说,你师爷再三讲过,这些传下来的手法用法再好,也都是死手法,能否用得上要到实战中去验证,有些实战中未必有效, 所以你师爷说,自己悟出来的才是生手、活手。孙氏拳尤重练拳时的想象力,道理即在与此。张师因心脏问题动过两次大手术,第二次手术后,身体很虚弱,走路像踩在棉絮上一样,迈不动腿。但精神依然昂扬。那一次,除了中午小憩了一个来小时,一整天的时间他一直在给我讲拳。他说,十二形中要练好鸡、猴、鼍、龙等几形,尤其是鸡形和猴形,你师爷说,里面的东西好用,要多琢磨。并有一次给我拆手,讲解其中的奥妙变化。还有杂式捶里的推窗望月等手法,他又一次作了重点强调。八卦拳要走好步子,要在单双换掌上多琢磨,注意翻身换式的实战意义。等等。这些,我都做过详细的记录。
张师说,形意是短拳,以短制长,唯有近身方可。怎么进去?你师爷当年是拿一根白拉杆,杆头用棉布之类的软东西包裹好,然后他躲在树后面,用杆子阻挡你近身,看你能否进得去,以此锻炼你的身法步法智力想象力等。张师也曾多次以此法训练过我。我至今认为,这种训练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效率也很高。
说两点简单的东西:一是狸猫上树,孙氏拳的狸猫上树与别家的不一样,这个话题我早就谈过多次,大家可能在网上还能搜出来。别家的是先把腿伸得很远,存周师爷传下来的狸猫上树则要求脚上抬横放,抬到什么位置,横放到什么状态,都有具体要求,而且落地要尽力蹬出去,越远越好,也不仅仅是腿的蹬力,而是整个身体的下扑砸击之力,拳谱上叫“落如霹雷击地”。万不可小看了这一点小区别,里面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其一,这样才能蹬得远,砸得重,其二,这样才能锻炼一条腿支撑时的重心控制能力,这个尤其中重要。其三,这样出来的才是暗腿,也就是过去常说的“裙里腿”,打人不见形,走着打,随意出,很难防备。而且力量极大,极重。因为支撑腿的重心控制得好啊。但孙氏的这个狸猫上树除了张师,我没见过一个练到位的,不光不到位,而且差很远,不到位就出来那个味道,实战中就用不上。狸猫上树一式张师给我纠正过至少有一二十次动作,反复地摆,我作的也许没张师好,但至少能到位。张师非常肯定。张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张西可的形意是我教的,我很少听他说过这样的话。张师在拳上是很严格的,他经常说,我教的是孙存周的拳,我教的徒弟出去不能给孙先生丢脸。孙氏狸猫上树这一腿的精妙却不是张师说给我,我一直只觉得孙家这一式难度较之其他拳派要难很多,却不知精妙之处何在?前两年有一次和一高手切磋,他突然实出一腿差点踢上我,他练过多种拳,这一腿看似简单,却很难防,我们一开始打得有点恼,他说,他也是代表某一大拳派,以前基本没输过手,这次输得有点心不甘,他认为,我赢在了经验和散打技术上,武术上未必强过他。我说,武术与散打实际是一个东西。越谈俩人越投机,后来又和好了。我就问他那一腿是什么腿法,他说,那叫“裙里腿”,我豁然明白了,狸猫上树也是这么个腿法。 有网友说,这一腿有什么奇怪的?是不奇怪,但如能在实战用至随心所欲的地步也自然不易。不信,可以在厮杀时验证之。
孙氏形意鸡形里还有个很独特的东西:退步单脚着地劈拳。张师说,这也是很值得琢磨的一个好东西。大家能否围绕这一式讨论一下,各自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
孙家的整个鸡形与其他形意拳派区别都很大,也很见功夫,包括起式的下潜穿掌,鸡步跳行,以及后面的退步单脚倒劈拳。张师一直在说,不要注重哪一招式怎么用,那个是死的,实战中用不上,孙家拳注重的是能力锻炼。我注意了一下老先生《形意拳学》上的鸡形章节,并未谈到这个退步劈拳,包括老先生的鹰熊斗志的拳照比张师教于我的这个动作架子要高很多,我们是贴着地练的。我曾拍过这张拳照,在网上流行过一阵,现在不知谁手里还有,我自己从来不留这些东西,也没当过事儿。就此我曾问过张师:我们练的为何与老先生的拳照并不完全相同呢?张师说,这个我不知道,孙存周先生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教你。
现在有些乱说话,质疑孙氏拳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我请问一句:你们见识过真正的孙氏拳吗?与我们交流过吗?不可妄下断语,那时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还是想再强调一下,我所说的拳击与形意的相同点,指的打拳的发力方式。都是一种整体撞击力,撞击——渗透——穿透。
质疑精神无一是最可贵的,但要自己真的明白,练到身知心明,如在此领域的专家一样,这样的质疑才不是乱说话,想当然。才有利于对整个问题的再认识与进一步提高。
今天又打了一次苗刀。有点意思。对方水平也不赖。
形意拳击练通了也有点意思。好玩。
拳练至一定境界,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说了也未必有人懂。所谓: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于是,便常常自练、沉思。写《手臂录》的吴修龄是否当年也有此心境? 武术一业,功利性太强,名利心太重,讲真话者少。
这些年,因缘际会,我接触了很多的拳术,心意、八卦、形意之外,八极、劈挂、独流通背、五行通背、翻子、戳脚、螳螂、太极、佛汉、咏春、鹤拳、大成、意拳等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了解。拳击、散打、泰拳也都系统地很正规地在专业队练过好几年。但却越来越清楚,拳会多了远不如把一些适用于自己的动作练精了重要。一个动作一定要千万次地精心打磨,精心揣摩,练到心里面去,要练出重度、速度、变化,特别是细小的一点一滴地变化,对方无法觉察的,只有自己心知的变化,在每一个点上线上面上都能作出妙手文章来。有经验的高手,攻击你的时候,多是在你动作转换之时,比如你落腿或拳回收时,或正侧面转换时,或后退之时,他抓的往往就是你的落点,通过看你的肩或感觉你整个身体面的动作,确定你的起落攻击回收的间隙转换,抓机会攻击你,迅雷不及掩耳,这就需要你的转换要迅速、要有技术、要有真假引敌上当等。完成这些,动作一定要少而果断,有几个杀手锏足矣。我指的是实战,而不是擂台。
有了重拳重腿重肘膝,几下就完。

有人问我形意与拳击的不同点,我的体会是:形意能把人打的更远,对对手的重心破坏力更大,拳击出来的劲更透,二者结合,好上加好。
形意有三体式的桩功,所以,打上人常常能拔起对方的根,再加以你的拳有硬度和穿透力,对手焉能承受?我走的就是这条路子。所以,练精形意之后,再练精拳击,善莫大焉。这是我多年来的体会。许多练形意者,你别看他的力量打得气势挺炸,是不是真有透力,得拿个靶子测测,有了透力,打上打不上人又是一问题。我说的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问题。
我老家是聊城市莘县,地处鲁西,与河南河北相邻,历史上曾有“邱莘教起义”等战事,英雄辈出。惜现在限于经济欠发达,百姓每日为生活打拼,已鲜有练拳者。2011年春节回老家,在县城的雁塔广场上,只看到一些练陈氏太极拳者,练练套路而已。 练拳之初,就曾想如自己能学到点真东西,首先要传回家乡,想想自己已练拳十几年,历尽千辛万苦,自信多少还是得了一点东西的。在多次的实战中也验证了自我的水平。可惜,乡关已远,拳术乃小众之技,迄今在家乡莘县也未传一人,没有人学这个东西。 有时想想,自己当初的想法多么可笑。现在的幻想也时时存在。 但愿不是所有练拳者都这样。我在省直单位工作,妻子在事业单位上班,生活上过得蛮好。我只是感喟拳术与人生。我从不指望以武术挣钱,更不卖拳。
看来大家误会我了,我只是说老家莘县没有传拳,颇感遗憾。我所教弟子前后算起来,总有几百人之众,何来没有传人一说?
弟子中能实战的也大有人在。我早就说过,随便拉出去一个,那些所谓的“大师”、“名家”估计都不是对手。
我对家乡感情极深,想以拳术报答乡梓,可惜总是无缘,才有此感慨。如此而已。

昨天有学生告诉我,说他从网上看到一帖子,说是在透劲时要想着拳头打到对方的肚子里面,然后再起钻落翻,这样自然能打出透劲来。我听后哑然失笑。也许,现在练传统拳的想透劲想疯了,以致产生了各种臆想。上述说法听着有点道理,实际没有课操作性。专业练拳击的,从来不这么异想天开地瞎练,我相信老一辈有真功夫的技击家也不会这么练,现在有一种趋势,似乎掌握了什么诀窍,一夜之间就可以练出大功夫,可以出去满世界地打实战。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练出透劲,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首先要能节节贯穿,各相关关节和肌肉同步运动,协调得非常好。其次才是这是意识的东西。而且形和意也是同步的,节节贯穿同样意识也是贯穿的。练出透劲并不复杂,也毫无神秘可言,节节贯穿真正能贯穿了,硬度有了,瞬间的撞击力出来了,或者说爆发力出来了,也就是形意拳所谓的“炸力”有了,自然就出透劲。当然,从规规矩矩地练对,到出来“炸力”,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仔细体味,慢慢地找。至于意识,我认为不宜太重太狠,否则肌肉和神经容易发紧,准确地说是在不该发紧的时候发紧了,力量自然出不来。强调一点,打后手拳,步子的配合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合上拍,合成一拍,即要同步。形意拳讲,消息全凭后腿蹬,也是此理。练拳别光讲丹田这样那样,要讲实际问题。张烈师多次说过,孙存周师爷当年说的最多的是“整”,而不是“丹田”。 练拳讲内圆外撑,空胸实腹,这个要求必须做到。看看那些武术大家的拳照,像我师爷存周先生的拳照,这两点是非常经典的。存周师爷有一张”龙虎相交“的拳照,简直是绝了,圆且撑,饱满而松沉。
杨松山先生在中央国术馆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后曾东渡日本几年,在日期间,精研过日本的剑道和柔道。杨先生的拳击水平也很高超。杨是我们济南人,但后来他定居兰州。张群炎师爷在甘肃工作时,与杨先生交往密切,从杨先生那里,他对剑道有了深入的了解。师爷说,剑道与苗刀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比如苗刀里的基本功——劈、刺的练习方法,与剑道是一样的。剑道里有个经典说法:一刀抵一万刀,一万刀归于一刀。这是剑道的最精微之处,。同时,也是形意拳和拳击的最精微之处。
孙氏形意拳的猴形与其他形意拳也有不小差异。孙氏形意拳有个猴蹦,其他形意拳里没有。其他形意拳猴形里多是摆扣步,孙氏则是直接朝反方向蹦过去。这个猴蹦据张烈师说,孙师祖比较偏爱,存周师爷也偏爱此式,并给张师详细拆过此手法。张师也数次给我拆过此手法。我认为,猴蹦应算是孙氏形意的一个特点。 猴蹦与摆扣步的猴形相比有何优胜之处呢?我先后跟四位老师学过多年形意,以我自己体会而言,在快速的实战中,摆扣式的猴形(这种摆扣走“四门斗”身形)显然不如猴蹦更灵活,更有突然性。启动起来更迅捷。当然孙氏猴蹦原有手法用法上未必全部合乎现代搏击的这种实战。但其猴蹦的身法绝对好用。 我在实战中多次用过。如果不带拳套,其原有手法也非常好使。还有鸡形的挑领,据张师说存周师爷当年也善用此技。孙氏拳此手用法有点类似于心意拳的挑领,连面带点,连攉带打,挨哪儿算哪儿。此技在实战拼杀中也极狠毒。 经常有友朋给我推荐一些太极拳推手散手之类的视频,尤其是在下所处之济南练习太极拳者众多,有陈氏、杨氏等各大门派,陈氏又有洪传、陈家沟传,杨氏有李雅轩传、永年杨家传等。说实话,这些视频我看过很多,也看得很仔细,但看不懂。尤其不能理解一帮人整天价在哪儿推来推去地找劲。可能是本人孤陋寡闻。我一直认为,这种推来绕去与真正的技击根本不搭边儿,是一种浪费时间。许多人竟然乐此不疲,真是理解不了。 甚至一些年轻人也迷道得不行,以为找着这些劲儿就可以打遍天下了呢。事实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有多大的健身作用,我认为,练套路的效果肯定大于这种推来绕去。看不懂的太极拳,神秘加神奇,迷倒无数人。有点无语了。
孙氏形意的猴蹦是非常重要且极具特点的一个式子,我昨天说了不少,不知为何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知其他练孙氏形意拳的怎么看待这个经典招式?
有学生告诉我,说山西太原有个耿鸿斌先生,曾在天津跟我韩国珍老师学过形意拳,我听后倍感亲切。不知怎么才能联系上这位耿先生,在此恳请热心人给帮忙联系一下。不胜感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孙氏内家拳传人张西可实战与练功心得(十二)
孙氏内家拳传人张西可实战与练功心得(六)
孙氏太极拳八大特征
掤捋挤按与起钻落翻
我所知道的孙禄堂先生(原县政协委员孙雨人遗作)
形意拳学/太极拳学/八卦拳学--孙禄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