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门沧桑 | (4-3)元末“海精”方国珍 | 两面受招——看天下最后谁主局

海门沧桑 (4-3)元末“海精”方国珍|
两面受招——看天下最后谁主局



方国珍割据浙东三州的时候,已经离元灭亡仅13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起义,河南刘福通的红巾军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徐寿辉和陈友谅在湖北江西、郭子兴与朱元璋在安徽濠州、张士诚在江苏高邮也揭竿起义。但方国珍不与他们那样称王逐鹿中原,他只想保他的浙东不罹血刃。因而到最后朱明与蒙元对决时,他还是想用两面接受招安的办法避免战争蹂躏。



至正十八年国内义军割据形势图。橙色为朱元璋势力范围,浅绿色为张士诚势力范围,深绿色为刘福通势力范围,浅蓝色为徐寿辉势力范围,深棕色为方国珍势力范围。


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方国珍还在大量造船,有人问这是为什么,方国珍说:“倘有兵来,吾即乘舟浮海去耳。”听到这话的人叹息说:“为走计,非英雄也!”


黄岩有个喜好“纵横术”的章子善,来向方国珍游说:“元数将极(将尽),不待知者而后知(众所周知),今豪杰并起,有分裂之势,足下奋襼(袖子)一呼,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可立而待。泝(溯)江而上,则南北中绝擅(垄断)馈运之粟;舟师四出,则青徐、辽海、闽海、瓯越可檄(征召)而定。审(果然)能行此,人心有所属,而伯业(霸业)可成也。”


方国珍说:“君言诚是,然智谋之士,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朝廷虽无道,犹可延岁月,豪杰虽并起,智均力敌,莫适为主(都不适宜作主)。保境安民,以俟(等待)真人之出,斯吾志也,愿君勿复言。”


至正十七年十月,方国珍进兵临近庆元的绍兴属县上虞,扩大地盘。分治绍兴的行枢密院判官迈里古思说:“本是海贼的方国珍既然招安当了大官,不应再来侵占绍兴地盘。”便派部将黄中夺回上虞。


与方国珍有贿赂关系的御史大夫拜住哥怕迈里古思举兵生事,便差人喊他来私宅商议,待他过来,即令人用铁槌击毙。黄中带兵复仇,杀掉拜住哥家人及台府官员,只留拜住哥不杀,并向割据姑苏的张士诚求助,让张士诚派将士守绍兴。


至正十八年(1358年),方国珍应诏讨伐张士诚,以5万舟师击败守卫在昆山的7万守卒,再经七战七捷,直逼姑苏城,迫张士诚向元朝廷投降受招。方国珍子方明敏因攻克太仓有功被授予分省参政。


张士诚因屡屡遭朱元璋军攻击,又怕方国珍,便托人说合,与方家结为姻亲。两境人民也得安生。五月,方国珍被授予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


至正十六年(1356年),参与郭子兴红巾军起事的朱元璋攻占集庆路(今南京上元县、江宁县),被部下奉为吴国公,并将其地改为应天府。两年后,朱元璋攻取婺州,派主薄蔡元刚到庆元说合方国珍。


朱元璋布衣画像,脸部特征抓得很牢。


方国珍与部下商议说:“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指陈友定起义军),莫若姑示顺从,籍为声援以观变。”


“江左”是以地理名指朱元璋所管地盘,其地即长江东南部今皖南、苏南、浙西、赣东北一带。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与朱元璋抗衡,姑且对他表示顺从,先借他的声势看形势怎样变化。方国珍部下都认为有道理。


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方国珍派郎中张仁本带黄金50斤,白银百斤,华丽丝绸百匹和书信去见朱元璋,说明“或有指挥,愿效奔走”。


朱元璋再派镇抚孙养浩告诉方国珍,请他献出温、台、庆元三州。方国珍派次子方明关过去作为人质。


朱元璋说:“古者虑人不从,则为盟誓交质,今既诚信来归,便当推诚相与,何事怀疑,而以质子哉!”


便送方明关一些礼物,让他回去。再派遣博士夏煜拿着银印授方国珍为福建行省平章事,授国璋行省右丞,授国瑛参知政事,授国珉枢密分院佥事。


方国珍说自己有病,只受印章,推辞职务。仅国珉去枢密分院任职。


这年十月,元王朝也授方国珍行省平章事,又改为淮南左丞,并授国瑛、国珉平章事。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画像。


方国珍的献三州,其实并非真的献出,暗中实行的是“稳持两端”的策略,即既不得罪元朝,也不得罪朱元璋。


当时,海道漕运已多年未至大都。至正十九年,朝廷派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户部尚书齐履享开征江浙海运。由行省太尉张士诚调集粮食,行省平章政事方国珍组织船舶,行省丞相达识帖木儿总督。


但方、张两人互相猜疑,张士诚怕方国珍载了粮食不往京都运,方国珍怕张士诚钳制船舶,趁虚袭击他,事情难有进展。


伯颜帖木儿将情况告诉丞相,采用严词质责和婉言规劝的办法消除两人的猜疑,先将海船泊于嘉兴澉浦等候,然后再将粮食从平江转运过来上船。


自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360年~1363年),各年运粮数为11万石、11万石、13万石、13万石。



2014年慈溪发现的元代漕运海船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察觉方国珍没有诚意,派人送信说:开始我还以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所以让你专管一方。哪知道你胸怀叵测——想探我的虚实,便派儿子来当人质;想推却我给的职务,便称年老有病。有言道“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你自己看着办吧!


方国珍此时没归附朱元璋的意向,连信都不看。其实,这时方国珍正在为元朝廷海运粮食。


十二月,朱元璋又派夏煜给方国珍送信说:“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复。隗嚣、公孙述故辙可鉴(隗嚣、公孙述为西汉末动乱时期割据陇、蜀两地的反叛势力,刘秀重振东汉大局已定,两人仍与刘秀对抗,最后均被消灭),大军一出,不可虚辞解也。”


方国珍无话可辩,聊表惶恐、谢罪。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方国珍派人给朱元璋送金玉装饰的马鞍,朱元璋拒收说:“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才,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


至正二十一年国内义军割据形势图。橙色为朱元璋势力范围,浅绿色为张士诚势力范围,深绿色为刘福通势力范围,粉红色为徐寿辉势力范围,深棕色为方国珍势力范围,浅棕色为明玉珍势力范围。朱元璋势力已扩展成主要势力。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婺州苗军刘震、蒋英等叛反朱元璋,杀首帅胡大海投奔方国珍。方国珍不予接纳,说:接纳叛徒是见小利忘大信,今日他叛主投奔我,他日必然也背叛我。


蒋英等就从台州奔向福建,方国珍让踞守台州的方国璋去追击,不幸中箭身亡。朱元璋派人弔祭并慰抚遗孤。


两年后,温州人周宗道割据平阳,受驻守温州的方明善所逼而降朱元璋,方明善派兵夺平阳,被朱元璋参军胡深击败,并攻下瑞安,进军温州。


方国珍害怕了,请求每年供给朱军白金三万两,说待朱军攻下杭州时,马上纳土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班师返回。但下一年,胡深还是去攻乐清,俘虏周清、朱善等守将押解应天府。


国璋死后,方国珍感到自己兵力还脆弱,仍需与周边割据势力示好周旋。而朱元章还是一再派使者要求方国珍承认他代表正统。


方国珍还是婉言向使者解释:


以前献三州确实是为了保境安民,之所以没有骤然公开奉吴国(朱元璋当时的国号)为正统,因为周边有张士诚、陈友谅,倘使来进攻,若无援兵,我们就危险了。所以姑且认元为正统,至少可以使他们没理由攻打我。


其实,我是元代的“首乱”,元朝是不得意才授我们兄弟官爵,我若稍有不规,他们还能容我?如果一定要我扛吴国的旗号,你们也须多发兵来守三州。即便是把三州献给吴国,我可以带兄弟子侄到应天府听命,只希望不要给我一人官职,以表我报谢元朝的恩典。



至正二十三年国内义军割据形势图。朱元璋势力更为强大,刘福通已退出角逐舞台。


朱元璋听了使者的汇报说:姑且搁置吧,等我攻克苏州,你要奉我为正统也晚了!


其实,这时方国珍正与张士诚修好,处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当然不便公开投降朱元璋。


此后,朱元璋势力日益壮大,取代元代的局势逐渐明朗。但方国珍仍然采用不得罪各方势力,以求自保实力、维护地方安宁的策略,并继续接受元的各种封官加爵,同时还与扩郭帖木儿、陈友定通好。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发怒,致信谴责方国珍十二大罪状,并明告:师下姑苏,即取温台。



至正二十六年国内义军割据形势图。朱元璋势力已吞并徐寿辉范围,张士诚地盘在缩小。


方国珍聚部下商议,有人说:苏州还没打下,怎能跨越千里来打温台。又有人说:他们多步骑兵,那比得上我们海船。


独有邱楠说:有智慧才能决事,有信誉才能守国,有道德才能用兵。主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犹豫不决该定不定,谈不上智;既曾许诺却又反复,谈不上信;他出师理由充足,我们其实对不住他,这能说正直吗?如今只有匍匐臣服,或可获得把你当作钱俶的侥幸。


钱俶(929年~98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末代国王(后晋时曾为台州刺史),举这个典故,是因为钱俶虽为独立王国国王,但始终承认中原朝廷为正统,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北宋建立后,钱俶即献所据两浙十三州归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但方国珍不听这套劝告,日夜忙碌于将珍宝物资装船,想着向海上逃跑的退路。



至正二十七年国内义军割据形势图。朱元璋势力再扩大,张士诚地盘剩很少范围。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败走黄岩,又败退海上。


接着,朱亮祖又攻克温州,方明善弃城入海,朱军追至楚门,明善与国瑛投降。


十一月,朱元璋的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攻庆元,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十二月,方国珍见各州县相继攻破,部将皆降,惶恐失措。



朱元璋初穿皇服的画像,画家没忘了画他脸上的麻子。


汤和派人向方国珍告谕吴王朱元璋的威德,陈述天命所在。方国珍感觉事态的严峻,一边派郎中承广员外郎陈永乞降。一边让幕僚詹鼎起草奉表,让儿子方关送去。


奉表说:


“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臣荷覆载生成之德久矣,安敢自绝于天地。故敢一陈愚衷,惟陛下裁察:臣本庸才,处平季世,保境安民,非有黄屋左纛之念。


“曩者,陛下霆击电掣之师至于婺州,愚臣即以为天命有在,遣子入侍于时,固已知陛下有今日矣。所谓依日月之未光,望雨露之余泽者也。而陛下开诚布公,赐手书,归质子,俾守郡县,如钱鏐故事。十年之间,与中吴角立,皆陛下之赐戢也。


“逮天兵下临吴会,臣尚上书谓:朝定栝越,则暮归田里。不意今年以来,老病交攻,顿成昏昧,而兄弟子侄,志虑不齐,致烦陛下兴问罪之师。方怀忧惧,未能自明,而大军已至台温。今臣计无所出,虽遣使再三,而承诏之师,势不容己。是以封府库,开城郭,以候王师之至。


“然犹未免为浮海之计者,昔有孝子于其亲也,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事适与相类。虽然,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故每自思欲面缚待罪阙庭,复恐陛下万一震雷霆之怒,天下后世议者,不谓臣得罪之深,将谓陛下不能容臣,岂不累天地之大德哉!谨昧死奉表,以闻俯伏侯命。”


以上奉表,满纸都是恭维之词,不仅拿天地作比兴,把朱元璋捧得比天高;还能遍找理由,把自己一次次敷衍、违背朱元璋的行为,都作了纹丝不漏的圆满解释;更绝的是还用比喻将自己逃亡入海的臭事也解释得使人忍俊不禁。


也真难为了幕僚詹鼎,正是他的好文笔,让看错了时势的方国珍逃过了灭顶之灾。为此,特在上段照录原文以飨读者。


朱元璋正因方国珍的反复无常而恼怒,直到看了奉表,顿生怜悯之心说:“孰谓方氏无人!”。于是“赐书”方国珍说:“汝违吾谕,不即敛乎归命,次且海外负恩实多。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



朱元璋登基后的画像。此时,画家把他画得一脸福相,过去歪嘴凸巴的形象一下变得方方正正,脸上的麻子也没了,变得粉嫩粉嫩。


方国珍及弟国珉带士卒24000人,海船400余艘到汤和军前归顺,汤和送国珍到应天府,朱元璋给他一个下台阶的说词,说:你阴阳反复,害得我劳师动众,考虑到这是你左右的人耍小聪明,使你无法决断。


于是便召集其部下,除安排邱楠为韶州同知,并给詹鼎授官外,将其他人全部迁往濠州。然后,授方国珍广西行省左丞,并给他一幢京城的宅第。方国珍领受奉禄,不上任,洪武七年(1374年)死于京城,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宋濂作《神道碑铭》为祭。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刘基传(全译)
刘基
明朝开国功臣传(下)
明太祖的伟大
「三千历史」元末方国珍政权的疆域有多大?
构筑应天府的安全网后,朱元璋为什么首先进兵刘伯温所在的浙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