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门沧桑 (4-4)元末“海精”方国珍| 保境安民和兴农促商

海门沧桑 (4-4)元末“海精”方国珍|

保境安民和兴农促商

 

方国珍一心想保家乡三郡不遭血刃,最后因为自己的误判,还是遭了兵祸。而他领降的400余艘船和24000余人,也只是他所有团队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员、船只流落海上,无可奈何地又成了海寇。这已是后话。


在方国珍完成割据温、台、庆元三州的十几年中,相对于战乱不断的中国其它区域,三地客观上避免了战争蹂躏。在方氏兄弟管理三州的时段,基本上是方国珍坐镇庆元,方国璋、方国瑛管理台州,侄方明善管理温州,方国珉则管“政刑租赋”。


明万历《黄岩县志》对方国珍的评价。


由于方氏兄弟子侄均出身渔盐农家,对农渔盐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造船航运、货殖商贾等等国计民生,都还比较熟知和重视。史志记载“明善颇循法度,而国璋、国瑛惟以买田、造舟、殖货为发家计”,唯对国珉主管“政刑租赋”稍有微词,说他“任意为轻重”。


在盐业方面,这是方氏家族的老行档,台州湾南北两岸自宋代起就形成北侧杜渎盐场、南侧迂浦盐场的格局。洋屿就处在迂浦盐场的居中位置,盐场范围在今赤龙山东、沙王、洪家、长浦、洋屿、横街、新河、长屿、松门一线的滨海滩涂。北侧杜渎盐场在今前所太平山至杜桥镇南缘至上盘一线的滨海滩涂。


   元时,迂浦盐司每年所办额盐大约九千五百九十引。“引”指盐引,又称盐钞代的取盐有价凭证,可以作为“代币”流通。宋史·食货志》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古画中江南农家的农耕收获季节。


在航运方面,因为元京城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江浙供给,台州湾口是浙江的主要运粮通道之一。方国珍下海之始便是冲着劫掠漕粮,招安后授予海道运粮万户,更是为护卫这个运粮通道,可见这个通道的重要。


方国珍入海为盗两年内,就拥有海船1000余艘,在他割据浙东三州的前后十几年内,他不断地造船,以至成为浙东独一无二的航海力量,几乎独揽了元末海上漕运的任务。


方国珍如此庞大的航海船队,当然不只是为元朝廷漕运粮食。元朝在对外贸易方面传承了唐宋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方国珍故居东南的松门市舶务仍然开设,因而方氏兄弟都有较强的商业意识。


割据浙东三郡后,随着拥有船舶数的不断增多,航运实力日趋雄厚。与日本、高丽的通商也便成了常态来往。至元十八年(1358年)、二十四年(1364年)、二十五年,方国珍多次反复派使者至高丽开展外贸活动,这种官方海外贸易活动在元统治时期却未曾有过。



山东菏泽出土元代沉船


另外,方国珍兄弟毕竟出身农家,对水旱灾害有痛切感受,因而也特别关注地方的水利建设。台州滨海沉积涂地的围垦,在宋代就开始了,但蒙古统治者对此视而不见,在末代皇帝至正年间以前,没进行过一次海塘围垦。


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今温岭市松门一带和玉环县楚门一带围垦不少海塘,如松门的萧万户塘;大闾的长沙塘、塘下塘、横山截塘;坞根的赵万户塘;楚门的能仁塘、东岙塘、江心塘、九眼塘、崇德塘、三山塘、吊山塘、花岩塘、渡头塘、枫林塘、上青塘、陈司徒塘等。这些海塘大多为方国珍割据浙东时所围。


方国珍割据时代松门、楚门一带围涂造田的状况。


此外,在路桥、泽国水乡地带,方国珍割据时期也造了不少桥梁。如清《嘉庆太平县志·地舆志》载泽国“三衙桥即方衙桥,与黄境四衙桥皆洋山兄弟炽盛时建。”



泽国水乡的河运通道


方国珍割据浙东南还不忘为地方兴学,如黄岩羽山文献书院相传即方国珍指定兴建。


元初,棉花种植传入中国,元世祖下令在浙东等地设提举司负责推广,至方国珍割据时期,棉花种植在滨海围垦地已广泛种植。



直至20世纪,海滨种棉仍是元明时代留下的传统。



自引进棉花,棉织取代丝麻织品成为本地织物主体,形成“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现象。方国珍家乡洋屿周边的横塘、下陈一带居民素有家家户户织土布的传统,恐在明初逐渐形成。


方国珍的故事留给后人什么有益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好好梳理的事情。我们认为这个人物的可贵之处是他有较强正义感,有自知之明,没个人野心,常想着人的生命,心系地方的安危、百姓的福祉。他不同于一般常见的“乱世英雄”,趁着社会危机捞个人的好处,寻机夺取国家政权称王称霸。


为什么要这么说?


首先,从他被迫下海的的前因中就可看出他是一个渴望维护社会秩序,而不是一心想乱作非为的人。他与蔡乱头发生争牢盆的矛盾,希望官府来作公正的评判,可惜官府做不了维护公正的裁判。他痛恨李大翁、蔡乱头的盗寇匪帮,想帮官府捉拿海盗,可惜却遭人反诬,而恶人则逍遥法外。


其次,他被迫无奈入海为盗,抢的是官府的漕粮,迫不得已到地方是借粮。他不愿过海盗生活,每对官方冲突取得胜利,不是再接再厉扩大战果、扩大地盘,而是借机提出希望招安的要求。他获得招安,也不求做大官,只要给他管管当地的航运、治安就行。


再次,他几乎从不打恶仗,好息就息,该收就收,“息事宁人”似乎是装在他心中的原则,足见他尊重人的生命,不像某些乱世枭雄,不把人命当人命,可以陈尸遍野以求取他的霸业。


再次,多次场合,其部下或说客劝他图谋大事(典型的是黄岩章子善游说方国珍趁元数将尽而图霸业),他总是认为做人应“不为祸始,不为福先”,他的目的只是“保境安民”,等待真人之出。


再次,他的两面招安,多面周旋,实际全是因为他心中装着“保境安民”的原则。可以说,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读懂了他的人生。


当代人有关方国珍的著作。



三门蛇蟠岛“海盗村”旅游景点的方国珍塑像。


可是非常非常奇怪的事却发生在我们当代!这就是把古代天人感应和皇民观念与当代尊农民起义为推动历史之动力的思想风牛马不相及地杂揉在一起的人,居然在临海大固山顶修了一个仿照北京天坛祭天台格式的方国珍祭天台!说那是方国珍进临海城后想到要称帝,便造了一个天坛来祭天。


网上有文这样写道:


“根椐学者的考证,望天台……实际上是元未明初第一个聚众反元的人物方国珍(缪注:方国珍实际根本不反元,一胜利就要求招安,接受元的统治)在建国称王时祭天的祭坛,它最初的名称则应该叫天坛。后来由于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天台和望天台,在明陈公纶《白云楼摘稿》中,许多诗作仍写作“天台”就足以证明它的演绎过程了。


“方国珍在台州筑坛祭天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的事,他于这一年九月攻下台州城后,在手下谋士的鼓动下,他也想到了称王称帝,首先要确定一个响亮的国号,经过多次商量,他们觉得还是用“宋”最为适宜(缪注:其实“宋”已经是刘福通起义军起的国号,这是一个很拙劣的臆想),因为宋是元以前的正统国号,宋朝又是被元人所吞灭的,用“宋”可以激发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可以作为反元的一面旗帜。


“国号确定以后,方国珍立即带领手下的一班文人墨客。登上北固山勘察地形,最后择定在山顶的最高处筑台。另外,既然立国,自然要建都,要建都自然要造殿,金殿的殿址还是选择在北固山。


“故老相传,方国珍的金殿、午门就坐落在城隍山——祭坛的东偏。又据仙居《杨氏宗谱》记述,在建坛的同时,方国珍还曾在临海建造过太庙。坛筑好了,金殿、午门建好了,太庙也建好了,最终的一个仪式便是祭天千庙。这应该是一个接近隆重日子,天高气爽,正是北固山那丛林流丹的时节,山颠升起了一缕冉冉的香烟。一面绣龙的“宋”字大旗在北固山上高飘着……”




现代建造的临海大固山方国珍祭天坛和所刻相关石碑。元代人会在临海大固山顶建一个与清代北京天坛一模一样的祭天坛?


多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在同一篇文章里,作者也介绍了民间关于望天台的传说:


      “望天台建于何年,何人所建,何以得名,目前很难找到直接的原始记载。清代以来,临海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叫‘筑起望天台,先死秦鸣雷’。


“伴随着这句顺口溜一起留传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明临海人秦鸣雷,高中嘉靖甲辰科状元,官职一直做到礼部尚书,但他在朝洁身自好,决不阿附奸相严嵩,严嵩倒台后,秦有拜相之望。


“时在秦鸣雷家乡任台州通判的江西人刘启元,恰恰是严嵩的同乡和同党,在台州官声又不好,严嵩的倒台,断送了他的前途。他怕秦鸣雷入相,自己的仕途前程可能更惨,便挖空心思加以阻止。


“有一日,他发现北固山最高巅的“风水”不同一般,谁动它谁就会折寿。于是他很快找到秦鸣雷,假惺惺地说,大固山原来叫龙顾山,这座山就是一条卧着的龙,龙头不抬起来,临海就出不了人才,只要稍稍抬一下龙头——在山的最高处增筑一台,使之上接星辰,穷通霄汉,足下就一定能入阁拜相。


“秦虽没有做宰辅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若能进入内阁,权力就不会落到奸党的手中,于是便接受了刘的建议,破土建台。谁知台刚建好,秦就一命呜呼了。”


为何民间只有这个传说而无方国珍筑祭天坛的传说呢?严嵩倒台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比方国珍攻入临海城的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要晚208年。倘若那时才在荒山顶上筑天台,这先前的方国珍筑祭天坛(1354年)就是无稽之谈,因为1562年山上还什么也没有。


不知“学者”是根据什么考证的,不见诸民间传说,又不见诸任何史志文献,仅凭诗人诗作中有“天台”两字就可作引申结论?诗人是凭想象说话的!他可把没有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


 民间传说也可能是编造的东西,但编秦鸣雷的故事必须有大固山顶无台的前提,可见直至严嵩倒台的清嘉靖四十一年(1562),大固山顶根本没有人为的建筑,方国珍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筑天坛纯属子虚乌有。


许多论者既想象着方国珍在临海祭天,又批评他胸无大志,这岂不自相矛盾?再看看时间,试想,方国珍在至正十四年九月攻入台州府城;十五年上半年攻陷庆元,七月分攻下温州;十六年接受招抚;他哪有时间在临海搞一系列为登王位铺垫的建筑?


攻入庆元后,方国珍已去坐镇庆元,只留方国璋、方国瑛管理台州。方国珍即使有雄心称王,也只会在庆元建都,不会在临海。


说他想当皇帝的人想没想过,那是以已度人在污蔑别人的人格!或许有人是想造一个雷人的典故增添旅游业宣传力度。但对历史人物,可开这样的玩笑吗?



路桥路南街道方家村有关方国珍起义的展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天4夜免费游!被无数人钟爱的自驾游线路,私藏了最美的秋日小时光!
十五元宵还未到,十四的临海已嗨爆!板龙,糟羹过元宵
记:台州临海
方国珍军事活动其他人物
行走丨最后的盐田
高铁1749公里:浙江临海、温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