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择中医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非常多见。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手术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按他们的道理,一刀切除,腰突消失,“眼不见为净”,影像学检查正常了,病就算治好了。
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并非是椎间盘,而是围绕椎间盘的软组织,手术看似解决了软组织压迫的根本原因,但也会破坏局部的生理解剖平衡,若恢复不好反而是造成二次伤害。
例如:我在奥地利所见不少此类病人,多次术后仍然腰腿疼痛,最后只能靠止痛药度日。其中一老人三次手术,竟导致行走时腰弯曲成90度,且痛仍不休。
有人腰痛,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后诸痛消失。病人说,我要再去拍个片子,确认一下病好了。我说,其实没有必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气血已经宣通,疼痛自然消失,拍片并不能证明病情真的康复了。若拍片正常,但仍腰痛,您认为康复了吗?自己的感觉才是真实的,何必执着于机器的诊断呢?
腰椎间盘突出对健康的危害无非是由于软组织受压迫而引起,缓解组织痉挛,使之归于平衡,病人痛楚消失,这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而中药和针灸完全可以取效。
以下是我用中医治疗腰突症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对中医治疗此病树立起信心,免受手术之苦。
一、汤药治腰痛
1.从脾虚湿盛论治
大凡病人腰腿沉重,转侧疲惫,舌大苔白厚者,需补脾化湿以治腰痛。
清代名医陈士铎《石室秘录》有一方:白术三两、芡实二两、薏苡仁三两。陈氏自述此方治“腰痛如神”,且自注其用药机理:“此方妙在用白术以去腰间之湿气,而芡实、薏仁,又是去湿之物,湿去而腰脐自利。汝老年恐有腰痛之疾,可服吾方,自无痛楚。”
此方若换算成现代剂量:白术90克,芡实60克,薏苡仁90克。此方重用白术和薏苡仁,是以此二者为君药。“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经脉,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陈修园《医学从众录》语)。
后贤有变化此方,增加药味,更增其效。其方:甜瓜子30克,薏仁90克,白术120克,带壳核桃30克(打碎),芡实60克。
此类腰痛不可误用补肾,有时越补腰痛越重,越补胃口越差。我临床试用此方加减化裁,疗效甚高。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剂见功,再剂近愈。虽用量奇大,但效验非常,值得重视。
2.从寒湿论治
若病人有感受风寒湿病史,需重视祛邪,兼以扶正。
我常选用独活寄生汤。此方源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孙氏言:“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其原方组成及剂量:独活(三两),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各二两),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
分析其用用量,独活最重,达三两。换算成今时的剂量为45克,这是用此方取效的关键。若减独活剂量,效果会大打折扣。观今贤有重用独活至60克治痹证者,大概是从此方悟出的吧。
此方既治痹证,亦治腰腿痛。我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效果满意。若疼痛剧烈,我常加元胡15克,自觉更增其效。
(余读《续名医类案》,见某案中三药元胡、当归、肉桂,临床疗效颇为神妙,因辑出三药,自成一方,名为元胡止痛散,自谓得之古人心者。后读《是斋百一选方》始知此方宋代已存世,且名为三圣散。“大治手足拘挛,口眼歪斜,左瘫右痪,骨节酸疼,脚弱无力,行步不正,一切风疾,又名舒筋散。”则此方早已有其名,明是祛风之方,后世用以止痛,则是方义演变矣。《鲁府禁方》称此方为如神散,用于止痛。试举余临床一案:一女病人左臀至大腿外侧疼痛,近膝外侧有抽紧感五周,渐而加重。按之肌筋紧张,压痛明显。服西药止痛无效。此少阳经病,按古法调方:核桃仁30克(打碎),元胡15克,当归15克,肉桂15克,赤芍15克。服药后渐觉痛失,颇为舒畅。余常用此方为主治一切闪锉腰痛。且明清诸家多有引用其方者。)
独活重用时容易出现呕吐,加生姜五片,即可缓解其不适。
今人用独活寄生汤,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我应用此方治疗上述病症多年,自觉效佳,可谓之自己的肘后方。
分析其机理:一则久病多虚,肝肾见虚。肝主筋而肾主骨,筋骨久病,多责之于肝肾;二则久病多瘀,此理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论。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血瘀。此方既补肝肾,又活血络,是标本兼顾的良方。
3.从瘀血论治
疼痛剧烈时需考虑有血瘀的因素,可选择活络效灵丹加味。用此方的关键点:一则,患者体质较好;二则,辨证偏于实证、热证,无明显的虚寒之象;三则,有明显的外伤史;四则,其疼痛往往剧烈、拒按、痛处固定不移;五则,舌下络脉紫暗,或舌边见瘀斑;六则,多属新病,久病亦有,但不多见。
我用活络效灵丹的常用剂量:乳香6-10克,没药6-10克,丹参10-15克,当归10-15克。乳没二药味道苦甚,尽量不重用。(张锡纯制此方,其用量是四味等量,各15克。我按其用量试治血瘀诸证,疗效甚高,往往一两剂药即可收功。)
我用此方时常配合加入芍药甘草汤,可酸甘缓急,加强止痛之功。我把赤芍与白芍兼用,常用量为:白芍30克,赤芍30克,炙甘草30克。
若兼寒者,常加制川乌15-30克,唯需久煎两小时。并加等量的防风,以制约川乌之毒。我临床用过十数年,疗效可靠,且无中毒之弊。
前贤有云“从来治疗腰痛腿痛者,多则之风寒湿痹,或血瘀、气滞、痰湿凝滞。不知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为功也。愚临证体验以来,知元气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极少。故凡遇腰疼、腿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奏效也。”我学习前贤的经验,常在方中加生黄芪30-100克,以加强扶正补虚之功。且方中有当归,与黄芪组合,成当归补血汤。
4.从寒滞论治
腰痛明显,且因天气寒冷可诱发或加重的,多属寒滞。《内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我喜用麻附细合乌头汤。
其方:制川乌15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生黄芪3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蜂蜜一小勺。往往需久煎一小时。若疼痛剧烈,需加重细辛用量,可用至30克,疗效明显增加。越是畏寒肢冷,或右尺越紧,就越要加重制川乌的用量。重时可用30-50克。但需久煎。最好配入30克防风,既可减其毒,又能增其效。
若病人右寸紧,我喜加葛根30-60克,配合麻黄成葛根汤方意。既可疏风散寒,又兼利水消肿。
寒邪往往与血瘀相兼而痛剧,此时既要扶阳通阳,又当活血化瘀,我常加土元10克,疗效甚佳。有时亦用血竭研细末,每次1-1.5克,日两次,温水冲服,止痛效果甚好。血竭是治疗骨病的特效药,其功甚大,既可活血化瘀,定痛止血,又能续伤接骨,很适合于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椎骨刺的病机。(治颈椎病我也喜用血竭,其机理与此类似。)
有人按取类比象思维,用蜈蚣来治疗腰椎病变,其蜈蚣形状类似脊柱。这个思路甚好。但此药价高,若用便宜药方能取效,亦可不用蜈蚣。
5.女性腰骶痛
成年女性腰痛骶痛,日轻夜重,越睡越痛,活动可缓解。我常选用四川名医陈思义的药方,疗效甚佳。
我用此方的指征是:一则,成年女性腰痛;二则,男性有湿热征象亦可用。
其方:苍术15克,黄柏15克,薏苡仁30克,怀牛膝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菟丝子30克,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补骨脂20克。主治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湿热阻络证。
陈氏经验,上方若效果差,可合肾四味各30克;若仍无效,加麻附细;兼有寒重可加制川乌;若疼痛剧烈,可考虑加一两味活血中药,如血竭、土元、赤芍、桃仁、红花之类。
此方高明在于用四妙散。四妙散清热利湿,专门适合于成年女性的腰痛骶痛。
其理由是:一则,成年女性多见泌尿系统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二则,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经四百次左右,还负担着怀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妇女还经历流产、节育手术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发病率较高,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这些炎症容易并发腰痛;三则,女性多因在月经期、分娩和产后受风、湿、寒的侵袭,导致脊椎长骨刺而诱发腰痛。若腰部曾扭伤,可能发展为椎间盘突出;四则,孕期及产褥期劳累亦会引起腰痛,亦易兼湿兼热。
6.从肾论治
腰为肾之府,治肾即能治腰。补肾,时人多喜用六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我临床试用过,有效。六味地黄丸中一定要重用熟地,若担心腻滞引起腹泻或消化不良,可适当加砂仁10克打碎、白术10克,即可缓其腻滞之性。
但我更喜用张大昌的一张药方:甜瓜子30克,带壳核桃30克,葡萄藤30克。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可提高功效。甜瓜子能散结消瘀,治腰痛甚效;葡萄藤温通阳气,专治腰腿痛。古代医家用核桃仁配杜仲治腰痛,名为青娥丸。
多年前我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来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常多。我问其原因,当地是甘蔗的主产区,农民要把砍下的甘蔗扛到地头,才能用车运输。甘蔗很重,每亩地有两吨多,全是人工扛出的。农民长期劳动,导致腰痛。我多考虑为肾虚,兼有筋劳,处方思路即在补肾基础上加舒筋、活血、止痛之品,疗效满意。
二、汤药有效药组
在辨证的基础上,我常配入一些药组,自觉疗效更高。
1.威灵仙、姜黄:温通止痛。
2.桃仁、红花:加强化瘀止痛之功。
3.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效果甚佳。
4.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筋,缓急解痉止痛。《朱氏集验方》把芍药甘草汤称为去杖汤,极言其治腰腿痛之功。
5.杜仲30克,猪肾1-2个,加水煲汤服,用于肾虚腰痛。
6.麻黄、制附片、细辛:扶少阴,开太阳,加强温通止痛之功。
7.杜仲、续断、桑寄生:此三药相需为用,补肝肾、强筋骨、止腰痛。
8.元胡、当归、肉桂各等量,共研极细末,每次三克,日两次,温水冲服。止痛效果甚佳。
9.怀牛膝30克,石斛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这是黄煌教授的四味健步汤,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10.土茯苓50克,忍冬藤30克,制川乌20克,炙甘草10克,蚕砂20克:此药组用于寒湿型腰痛,需久煎两小时。
止腰痛单味药方:
1.补骨脂研细末,每次三克,日两次,黄酒冲服。
2.土元泡酒,随意饮用。
3.急性腰痛可嚼服一粒木鳖子,有即时止痛之功。
4.血竭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温水冲服。
四、针灸治疗腰痛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常常首选针灸。此病疼痛部位往往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循行线上,因此,取穴当考虑膀胱经与督脉。
我常针的穴位计有以下几个:
1.灵骨、大白,此二穴为一组,针健侧,不管疼痛在督脉还是膀胱经上,我都喜先取此二穴——用两寸针,贴筋骨之间深刺。灵骨透向腕骨;大白透出后溪。且先针灵骨,再针大白。这两个穴是我治疗所有筋骨疼痛(包括颈椎病、腰腿痛、周身关节诸痛等等)的首选穴组,疗效甚高。
2.绝骨、束骨,此二穴为一组,先针健侧,若效果不显,再针病例。要求病人取平卧位,贴骨进针,病人产生比较强的酸麻胀感。针入亦嘱病人活动腰腿。
3.额中,此穴在前额的中点,印堂与前发际中间。针尖向上平刺。最适合于痛在腰部正中的情况。可配合取后顶,针尖沿皮向后刺。并嘱病人活动腰部。
4.环跳、秩边、以此二穴为三角形的底边两端,向上做一三角形的尖端处。一般让病人取侧卧位,用三寸长针,要求针感达到足底。此穴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明显腿痛的患者,一般配风市、阳陵泉、绝骨、束骨。
5.后溪,或腕顺一、腕顺二,取健侧穴,需贴骨进针,进针深度至少1.5寸,并嘱病人活动腰痛,即时止痛效果甚好。后溪属小肠经,通督脉,亦与膀胱经为手足同名经和上下经关系,因此既可治腰中间痛,亦可治腰两侧痛。腕顺一、腕顺二亦同后溪。
6.若以上取穴效果不显,或属于慢性疼痛者,可让病人平卧,针腰部夹脊及背俞穴,夹脊穴要求针到骨面,配合委中、飞扬、昆仑诸穴。亦可结合腰部灸盒施灸。
首诊时我一般不针局部,让病人站立或平躺,在远端针刺几个穴位,嘱病人活动腰腿,往往可即时止痛。我自己体会,针灸治疗此病,标本兼顾,疗效极高。
近二十年来,我临床上喜用汤药结合针灸治疗腰突症,疗效满意。
我的体会是:西医的诊断可以参考,但千万别被椎间盘突出这样的病名所迷惑。推之,不管何病,一定要用纯中医思维,坚持辨证用方。腰痛如此,其他诸症皆如此。即使遇到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西医病名,用中医也一样可以取效。有是证则用是方——如此而已。
以上只是我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点滴体会,很粗浅,很简单,肯定不入方家之眼,抱着交流学习的态度发表出来,希望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同时也欢迎同道之人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共同提高,让更多的病人受益。中医需要传承,不应该保守,每位中医人都应该挺起中医的脊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贡献腰腿痛有效方
中医【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腿痛经验
中医治疗腰腿痛有效验方
腰痛的中医治疗
腰痛系列4--腰臀痛一例
内庭三寸针,腰痛去无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