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鸡汤是不为鸡汤而为文

我为什么不反鸡汤
钱芝安




天我想来谈谈这锅熬了很久的鸡汤。


我素来不是很愿意对时事或社会热点发表过多评论和鲜明观点,我也甚少拿如此绝对的“不”字句作为标题来吸引读者眼球。除了觉得自身资历尚浅、对事对人还不足以考虑周全、怕被诟病的软弱理由外,还因为我向来觉得一个现象的发生必然因为它该发生、它有之发生的理由,不是简单的是与非能够评判,也自然不是粗暴的反与不反所能阻止。所以,我今天看似决绝的标题实则依然留有余地。我只是“不反鸡汤”,而非“反反鸡汤”。

鸡汤文、鸡汤段子的走红已不是一天两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鸡汤代表性的经典段子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许多人都喜欢将它们当做安眠良药,治愈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寂寞,读着段子回忆着往事,再坚定坚定明天要做的事,来消磨大半难熬的深夜时光。感慨强烈时,也会有不少人将自己的感悟化成文字,也成为鸡汤创作的一份子。


然而盛极必衰,鸡汤文、鸡汤段子走红的范围之广让不少人开始质疑大行其道的鸡汤创作、鸡汤阅读。在鸡汤热浪稍有冷却的今天,又掀起一股“反鸡汤”风潮。他们全然否定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将其作为社会意志力软弱甚而丧失的表现,认为应当完全抵制此类文体的风靡。


但“反鸡汤”的行动真的必要且有效吗?


我不否认,确实有部分人利用鸡汤的正当红鱼目混珠,只为赚取利益与关注,甚至有张冠李戴、胡说八道的现象。但这样存在谬误、全无营养道理的文字充其量是劣质鸡汤,甚而可以说是“伪鸡汤”,是用开水和鸡精兑出来的饮品。为了假货,而否定该类物品的所有;为了此类现象,而否定心灵鸡汤式文字的整体真的合理吗?


心灵鸡汤本指“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人们压力四起却又无处排挤;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扮演齿轮般的角色,不擅表达却也不得空静下心去思考人生意义来培养一个强大的内心,从而去承受一切的“人艰不拆”。而心灵鸡汤便捷、温暖的文学补品特性正契合这样的社会现状下人们的心理需求。


也会有人说,一个人的内心得脆弱到什么程度才需要这样的补品来供给啊?然而我认为,鸡汤不是强心激素,任何人在有些病痛时都会通过食补来增加免疫力。


坚强和脆弱是互相调剂的状态,而非对立存在。甚而人身外有多硬的铠甲,内心就有多渴望被保护的柔软。“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内心的脆弱,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身体累了有咖啡可以提神,为什么心累了就严苛地不许深夜无人啜口鸡汤?


人生承认软弱并不是件丢脸的事,自以为坚强才是最愚蠢的自我惩罚。


还有不少“反鸡汤”论者抨击近来鸡汤段子甚火的套路并将其概括为“愿字诀”。“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网络流传度极广的经典句子皆受到攻击。模仿太多固然会落入俗套,但对于“愿字诀”扣上“忽悠”、“欺骗”的帽子实在过大。


其实,所有的“愿你”归根到底是“愿自己”。哪怕不是句子的原创者,在每次转载浏览的过程中,人们也大多是“愿自己”的心态,而非“安利他人”。人对自己有期待、有安慰,有什么不对吗?这样想来,若是说到鸡汤内容华而不实、无法实现而被扣上罪名,那便更无从谈起了。


逢年过节,我们愿意听“恭喜发财”;老人贺寿,我们要说“长命百岁”;此类祝福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法完全实现的,那人们为何还乐衷于说、乐衷于听呢?幸福若是真那么唾手可得,通过一两条段子就可传授,那人们就不必期待了。然而人们祝福和期望的心态是决然不可谓错的,也不会因为知道它无法实现而改变。




我之所以不反鸡汤,还有一重要原因是,“鸡汤”本就是文学的功效之一,维护文学而反“鸡汤”的说法是根本无以立足的。


我以为,文字生来不外乎两大功效:针砭时弊和温暖人心。它戳伤你,再治愈你,是为了让你更好。而照“反鸡汤”的说法来看,似乎文学只需要一针见血,而并不需要替你疗伤。试问哪个医者,只需挖开伤口而待着病人自动结痂痊愈的?这显然不是行医之道,更不是文学之道。如果只有戳伤没有滋养,那脆弱的世人会不愿意再触碰文学。文学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众化、极端化,这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社会风气。


事实上,中国写作者重针砭而轻治愈的现象在文学史上由来已久。钱理群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说道:“中国的现代作家在对现实的批判方面时时显示出思想的深刻性,而一写到理想,却常常表现出思想的贫弱,这个现象颇发人深省。”这就是说,中国现代作家在治疗社会伤口、提出解决方案时常常虎头蛇尾。我并不全然断定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就是治疗社会弊端的良药,但起码它所做的对应了现当代文学中缺失的那部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也许它还不够成熟,但我们所要做的也该是完善它,而非取缔它。


文学不是冷酷无情的剑,而应是温润如玉的刮痧石。


前几日和朋友闲聊到这个话题,她向我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论语》要放到今世是不是也会被视为心灵鸡汤类的书籍?”细想来,一个个励志小故事,教你成功之道、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不就是心灵鸡汤的标准配置吗?从这个角度看,更应正了我们应该反“劣质鸡汤”,而非反所有“鸡汤”。


也许我们终有一天会长大,会觉得另些文学更具深刻性远胜“鸡汤”。但你不能否认,你曾经在动摇时,因为“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而相信爱情;因为“每个你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而相信奋斗;因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相信理想。凭这点,就不能说“鸡汤”毫无用处。


因为生命就是循环往复总有人在疑惑那些你曾经想不通的问题、在悲伤你曾经走不出的阴影,总有人在走你走过的路。


真正的鸡汤是不为鸡汤而为文。若是作者为鸡汤而鸡汤则是动机不纯,这也是现在“反鸡汤”者所诟病鸡汤之所在。意在笔先,鸡汤是读者认为的,为鸡汤而鸡汤必定是矫揉造作、破绽百出的。我们确实不倡导这样的鸡汤写作。但反观那些“反鸡汤”者的目的,真的全都如此纯粹吗?我看也未必。“鸡汤”风潮过去,“反鸡汤”风靡,怕是有不少人与眼看“鸡汤”红而钻鸡汤套子的“劣质鸡汤”撰写者一样,报着非纯正的目的哗众取宠。每一种潮流都有其精华和糟粕,也常有源头纯净而后跟风盛行的局面。我们应当冷静客观地将一种潮流的两面性剔除开来看待,否则再怎么轰轰烈烈的“反鸡汤”,最终也只会沦为一种“反鸡汤”的鸡汤行为。


而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反鸡汤”更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文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大众的文字阅读量普遍偏低,愿意静下心来深究文字的意蕴与美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状况,更使得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近乎无人问津。人们不太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而时常把它简单地当做交际的工具。


在此时我认为,鸡汤文字的流行是个转机。人们开始喜欢那些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温暖的语句,并尝试自己创作。这对于越来越向冷僻发展的文学来说无疑是枯木逢春。然而,作为一个尚稚浅却愿意信仰文字的人,我深知这样的文字文学价值并不太高,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有人还在阅读、只要有人还在热爱就是好的。


永远是等树木枝繁叶茂了才能修剪枝叶,而我们现在应当是广泛播种的时候。任何一种文学的出现,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适当的包容,非但不会对其纯净性有任何影响,反而是想要发扬其价值所必经的道路。


世上毒瘤如此多,何故非要对“鸡汤”赶尽杀绝,岂不本末倒置、避重就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灵鸡汤”式文学溯源
聚创卓跃:有一种美叫心灵鸡汤
厦门中年大叔用手机写出处女作 几乎站着完成40万字作品
让人爆笑的反心灵鸡汤经典段子
单读Vol.15 | 甜蜜的励志者
“扯淡”的“反心灵鸡汤”段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