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保巡礼】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洞沟古墓群及丸都山城)

        1961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其中第六类古墓葬的第7号,叫做“洞沟古墓群(包括好太王碑)”。1982年2月23日,颁布的第二批国保中,第五类古遗址中,也是第7号,叫做“丸都山城”。到了2001年7月16日,国家颁布第五批国保时,在洞沟古墓群中,增补了长川古墓群和采石场遗址,在丸都山城中增补了国内城遗址。

        这两处早期国保,都在吉林省一个叫做“集安”的小县城。除了文物圈里的朋友外,普通人很少知道他们。

        直到2004年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突然“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才一下子知道了这个地方。这样一个不出名的地方,怎么会领先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安阳殷墟”、“大运河”及“丝绸之路”这样的重要历史遗产,率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呢?

        原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2000年开始就将平壤一带高句丽墓葬群进行申请世界遗产的工作。在2003年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巴黎会议上朝鲜准备将高句丽墓葬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没能成功。

        为了保护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02年在吉林集安启动了《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地保护规划》。这份规划共划定了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两个高句丽都城、十二座王陵与好太王碑等两处附属建筑、二十七座贵族墓葬的四十三处保护区。“保护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成为集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从2003年也开始申请高句丽时期的遗产进入世遗名录。并且在2004年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苏州会议上,中国东北的“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和朝鲜的“Complex of Koguryo Tombs”(高句丽墓葬群)同时分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两项独立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称: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包括王城3座、王陵14处及贵族墓26座,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

● 五女山城: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高句丽初期山城

        史料记载,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夫余国王子朱蒙(好太王碑上叫做邹牟)为避免兄弟迫害,逃离夫余国南下,以“纥升骨城”为中心建立了高句丽王国。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山城则为其山城。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政权逐步扩大了活动领域,创造了高句丽文化。

● 丸都山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高句丽前期山城

        丸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城,即 “尉那岩城”。

        建安二年 ( 公元 197 年 ),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溃败 ,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 公元 198年) 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

        公元 209 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 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高句丽前期平城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 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至北魏始光四年 ( 公元 427 年 ) 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 , 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安地处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北有禹山,东有龙山,西有七星山,是东北亚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的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犹存。

● 王陵:麻线0626号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2378号墓、七星山0211号墓、七星山0871号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临江墓、禹山2100号墓、禹山0992号墓、将军坟及1号陪葬墓。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王陵,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太王乡。是高句丽第19代永乐太王谈德的王陵。也是将军坟的主人——第20代王长寿王的父亲。

        这是位于好太王陵顶部的墓室,非常小,进不去一个成人。石棺床上洒满韩国纸币。据工作人员(好太王村民)介绍,高句丽早期墓葬为石质垒砌,墓室位于顶部,且小。后期墓葬,随着汉化的加深,墓室跟汉人墓葬风俗一致,转移到封土下面,并且墓室越来越大,且绘有彩色壁画。


好太王碑

        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高句丽重要碑刻。又称、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好太王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安,《三国史记》叫作高谈德, 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 412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此碑是其子长寿王于 414年建立的。

        碑由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质粗砺,碑面不平。高6.39米,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第3面最宽处可达2米。整个碑体矗立在一块花岗岩石板上。碑的四面均凿有天地格,而后再施竖栏。碑文镌刻在竖栏内,四面环刻,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原刻总计1775字,其中 141字已脱落无法辨识。碑文字体为隶书,少波磔,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

        碑文内容分 3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并简述好太王的行状;第二部分记述好太王征碑丽、伐百济、救新罗、败倭寇、征东夫余过程中攻城略地并掠得生口等史实;第三部分根据好太王遗教,对好太王墓守墓人烟户来源和家数作了详细记载,并刻记不得转卖守墓人的法令。碑铭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内容涉及朝鲜半岛和当年日本列岛倭人的活动,所以自光绪初年发现以来,备受中外史家关注。由于碑体严重风化,碑文剥蚀不清,加之传世拓本多是经拓工用石灰在碑面上作了修补之后制成的,致使对此碑的释读分歧很大。80年代初,中国学者经过深入调查,新识读89字,认定各家有争议的字62个,查明过去认为是脱文而实际无字29个,共解决了 180字,从而使好太王碑的研究有了巨大突破。

        为了保护此碑,1928年曾建筑过木质碑亭。1965年,对碑作了化学封护。1977年,在碑座四周修筑大型加固的石坛,同时对碑体作了再次封护。1982年,扩大保护区,重建大面积围墙,修筑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永久性碑亭,并设有专人进行保护管理。

        红色牌匾上的字,是考古学家“夏鼐”所题。


将军坟

        其实这个名字是误传,当时老百姓不知道这是谁的坟墓,既然在鸭绿江边,中朝边境,大家以为是某时期镇守边疆的将军。

        其实经过考古发掘研究,这是从集安将高句丽都城搬迁到平壤那位第20代王——他因为在位78年(这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权首领在位的最高纪录了,比南越王赵佗还长,比康熙乾隆武则天更长)所以被叫做长寿王。

        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墓北50米处原有陪坟5座,现存1座,外观呈“石棚”状,墓门为西南向,已遭破坏。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 贵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马槽墓、王字墓、环纹墓、冉牟墓、散莲花墓、长川2号墓、长川4号墓、长川1号墓、禹山3319号墓、五盔坟1号墓、五盔坟2号墓、五盔坟3号墓、五盔坟4号墓、五盔坟5号墓、四神墓、禹山2112号墓、四盔坟1号墓、四盔坟2号墓、四盔坟3号墓、四盔坟4号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龟甲墓。

       目前对外开放的是五盔坟5号墓,它用巨型花岗岩石条筑于地下,墓室南北长3.56米,东西宽4.37米,通高3.94米。南壁正中有甬道,外有巨大的挡门石。四壁上方有略伸进墓室的梁枋,上以两重顶石筑抹角叠涩藻井,室内置三石棺床。藻井、墓壁、棺床均绘有壁画,甬道左右各绘一力土,手执武器,作向外驱赶状。

        我们到五号墓室的时候,内部非常潮湿,壁画绘制在花岗岩石壁上,颜料外表是一层水,顶部还不断有水滴下。但是壁画竟然保存还算清晰(后来了解到这里跟未开放的4号墓壁画的颜色已经相差很多,开放对壁画的损伤还是很大的)。

        由于五号墓壁画不允许拍照,下面照片是我在书上翻拍的,后两幅是位于集安市博物馆里的4号墓壁画复原建筑图。

        四壁以明艳浓重的色彩、刚劲的铁线描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以莲花和火焰组成的网纹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托龙顶梁,梁枋上绘蟠龙八条,上下夹以菱形格和珊瑚枝组成的璎珞状花纹,下部叠涩伸进四壁的部位绘忍冬草图案。第一重顶石四面画龙,抹角石上绘人首龙躯的伏羲、女娲、牛首人身的神衣氏,手持火把的燧人氏等。第二重顶石上绘八个跨龙持乐器的伎乐仙人。盖顶是一块完整的巨石,上绘龙虎缠结争斗,原来壁画上点缀有鎏金花饰,布局严谨,特别是神衣氏的眼睛是用绿松石镶嵌,绘画工艺极臻富丽。

看完关于我国吉林省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您……


欢迎发表您的感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胜古迹』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丽遗址:湮灭七百年的边疆古国
高句丽王城
【集安】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硬刚中国两大王朝,高句丽到底经历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