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
编辑:幽静的艾草
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艾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运用,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中一门辉煌的组成部分。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治疗方法都是应用各种物理方法或天然药物,通过刺激人体表面肌肤的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类疗法被称为“绿色治疗法”。它们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对有些西医疗效欠佳的慢性疾病、疑难病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哮喘、腰腿痛、中风后遗症、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疹、带状疱疹、头痛、失眠、健忘、黄褐斑等等都是相当有疗效的。由于这类治疗方法取材方便、方法简单、费用低、非常适合大众和亚健康人士及女性人士的美容美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时令秋冬,艾灸的灸疗方法是值得大家选用的,也是治疗与养生、健体最好的自我治疗、调理、保养强身的好方法。祝大家身体健康!气质越来越好!
一、艾灸的灸法: 1.直接灸 2.间接灸 3.灸具灸 4.仿灸器械
二、 艾灸作用传统应用
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
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
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 艾灸的作用
1。《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2。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3。《灵枢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艾灸或艾熏的记载,故有“医家用灸治疗百病”之说。
4.《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5。《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诶。”
6。《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四、艾灸作用的传统应用
1。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促进血循。 2。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温热刺激。
3。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松肌肉
4。升阳举陷,扶阳固脱----促进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
5。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 6。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7。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8。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 。
五、艾灸作用现代药理
1。止血----外用内服止血 2。急救强心----开窍醒神。 3。调理肠胃----增加味口。
4。解热----退实热,散虚热。 5. 镇静----改善睡眠。 6。安胎---纠正胎位不正。
六、艾灸作用于人体基础依据
经络与穴位的立体构筑学说:“经络与穴位是正常人体组织结构的综合功能表现,是由血管、神经、肌肉、结缔组织等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将现代解剖学与针灸腧穴学有机结合的结果。
七、艾灸穴位效应解剖的层次结构
1。皮肤→各种感觉器官→ 局部扩散, 2。皮下组织→ 深经膜,
3。深经膜深层← 神经、血管 ←肌肉。 4。毗邻的结构(同组织) → 传导穴位的功效。
八、穴位解剖结构
1。皮肤 2。皮下组织 3。深经膜 4。肌肉 5。神经
6。血管 7。深经膜 8。骨膜、或韧带、淆膜等
九、艾灸的几种传导应用
1。透热 2。扩热 3。传热 4。局部不热远部热 5。表面不热深部热 6。其它酸胀。
十、艾灸的几种操作方法
1。回旋灸法 2。雀啄灸法 3。循经往返灸法 4。温和灸法
5。单手双点灸法 6。双手双点灸法 7。T型灸法 8。三角灸法
十一、艾灸的种类
1。艾炷着肤灸法压灸无瘢痕灸 瘢痕灸法
2。 艾炷隔物灸法隔姜灸隔碗灸 隔纸灸 隔矾灸
3。 隔醋灸隔粉灸 隔蒜灸 隔葱灸 隔盐 4。艾条悬灸法齐灸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5。艾条隔物悬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 隔膏药灸 隔药液灸 隔药糊灸
6。艾条压灸法指灸衬垫灸 灸笔 雷火针灸 太乙针灸
7。铺灸法大灸敷灸 长蛇灸 艾熨灸 日光灸
8。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 温管灸 温架灸 温罐灸 熏器灸
温篮灸 核桃壳灸 多功能艾灸器灸
9。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温针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
十二、艾灸的分类
1。艾绒艾粒灸 2。艾锥灸 3。艾柱灸 4。艾条灸
5。无烟灸 6。无烟艾灸 7。自发热灸
十三、艾灸器具的分类
1。夹板灸盒 2。木板灸盒 3。塑料灸架 4。防火红木反射灸盒
5。木制灸架 6。铜温灸器 7。美容温灸器 8。神灯(TDP)9。激光灸具
10。红外灸器 11。发热灸器 12。超声灸具 13微波灸具 14。薰蒸灸具+艾
十四、防火保温艾灸优点
1。艾灸盒五面安装防火隔热锡箔纤维隔热层,全面反射艾灸红外光谱,集中于功能 底 面,达到小艾灸大反应。
2。防火隔热层能防止艾火灼坏外层木板层,延长艾灸盒的使用寿命。
3。防尘铜网能有效使艾火均匀透热,同时防止艾灸灰尘或残物下落,不易灼伤皮肤,也延长了艾灸盒的使用寿命。
4。盒四面均开有透气助燃孔,使艾绒有氧气充分自燃。各种烟雾和灰尘易清洁。
5。进艾条口采用铜曲簧片,三维弹力灵活固定艾条,能方便上下移动,不易烧坏,也易维护。
6。开放式上盒口,更可直接使用艾绒,也易倾倒灰尘。
十五、艾灸穴位的应用
(一)感冒穴位灸疗选择如下:
1。灸风池穴 2。灸太阳穴 3。灸上印堂 4。灸大椎穴 5。灸肺俞穴
(二)便秘穴位选择如下:
1。灸大肠俞 2。灸上巨虚 穴 3。灸迎香穴 5。灸天枢穴
十六、艾灸的适应证
1。寒证----怕冷 2。湿证----肿胀 3。瘀证----瘀斑 4。痛证----疼痛
5。阳虚----畏寒 6。气血虚证----气短乏力 7。五脏虚----脏失所主
8。运动系统--肩周炎、过敏性鼻炎、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疾病。
9。呼吸系统--小儿及成人感冒、哮喘、咳喘、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
10。体弱多病----平素阳虚体质、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疾病患者。
11。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
12。泌尿生殖系统-慢性肾炎、结石、前列腺炎、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少精不排卵、性功能障碍。
13。神经五官----中风、脑瘫、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力不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证。
14。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15。对艾灸过敏者; 16。皮肤有疱、疖、破损者;
17。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18。2岁以下孩子。
18。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 19。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0。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量多者。 21。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
22。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
十七。艾灸并发症及处理
晋代《针灸甲乙经·卷三》记载:“渊液……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马刀伤内,溃者死”。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
1。见并发证:病似加重、过敏、上火、失眠、晕灸、烫伤、疤痕。
2。病似加重的反应----发热不适为正邪交战,病邪久居体内,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艾灸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邪气先顽强抵抗。
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3。眠或嗜睡: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
4。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5。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6。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出现,清代吴亦鼎著《神灸经纶》中已提到晕灸的救治之法:“或著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乃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之,以壮其神”。
十八、晕灸的处理方法
《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5)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6 )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在百会穴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
机理: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由于温灸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十九、、艾灸的走窜现象
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帮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是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二十、艾灸的上火现象
1。口干舌燥,是艾灸的一种反应,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要多喝白开水。
2。喉咙异常干痛,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可用沙参,麦冬.菊花泡水喝治疗。
二十一、烫伤的治疗:
1。用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2。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收敛止痛作用。 3。小儿烫伤后,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涂搽伤处,有疗效。
二十二、艾灸注意事项
1。 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之法,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壮数宜少;头颈部更少。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5.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避免过分灼伤,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6.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7。非化脓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用龙胆紫药水擦涂,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8.凡化脓灸后在化脓期或灸后起泡破溃期,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能助湿化热、生痰助风,创面不易收敛或愈合。
9.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10。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11、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11。艾灸后一半小时内不宜温灸。 12。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13。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14。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1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1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7。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饥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的几种灸疗操作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养生】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这六个穴位不可错过
四种化脓灸疗法及灸后养护
转:艾灸治疗肩周炎61例临床疗效观察
圣人法今用——艾灸法(中里巴人)
什么是艾灸(方法分享)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