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象山非遗】马可·波罗纪录片摄制组走进象山拍摄盐文化

【象山非遗】马可·波罗纪录片摄制组走进象山拍摄盐文化

2014-09-01 象山发布

马可·波罗远行东方纪录片摄制组,以意大利威尼斯为起点,走过德国、英国……绕过大半个地球,最后来到中国。8月29日,他们来到了象山。

据介绍,该纪录片是德国ECO传媒制作公司摄制组应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而拍摄的。摄制组在中国选择了北京、扬州、宁波为拍摄点。

《马可·波罗游记》中有详细描写中国制盐业的章节,记载了盐产地风土人情。盐业是浙江重要的产业之一,象山作为我省主要盐产地,制盐历史悠久,因此摄制组来到了象山,寻找再现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盐业史”。

当天,摄制组探访了因盐文化而盛名在外的大徐镇杉木洋村,跟着老村民从拜“熬盐菩萨”开始,一路探寻海盐制作古法,又赶赴新桥镇盐厂,实地领略海盐制作过程。

“象山是个现代化与传统并融的城市,极具魅力,这里海盐晒制具有十分典型的技艺特征,是数千年中国海盐生产传统技艺的缩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好好保存这段古老的历史。”参与拍摄的瑞士籍汉学专家汉斯·威格尔教授说。

(记者 罗旋)

象山制盐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海盐晒制技艺是指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利用近海滩涂的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方式结晶成原盐的传统海盐生产技艺。在象山,海盐生产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技艺特征十分典型,是我国数千年海盐传统生产技艺的缩影,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桥盐场

收盐

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海岸绵延92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年均30.8‰,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海盐生产的优良条件,所以在唐神龙二年(706)置县之前,象山先民就已开始用土法零星制盐,即直接将海水煎煮成盐,古人形象地称为“熬波”。宋政和四年(1114年),以县内玉泉山命名设玉泉盐场,主要采用刮泥淋卤、灰晒制卤法制作盐卤,用煎灶烧制成盐。清至民国期间,引入木板、缸坦晒制法,煎晒共存。民国36年,宁海、三门盐区划玉泉场管辖,盐区跨越了象山、宁海、三门三县地,为史上所未有。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沿海而居的象山人民劈山填海,先后建成花岙、昌国、旦门、新桥、白岩山5个集体盐场,总面积近3万亩,采用平滩晒法,盐产量居宁波市首位,为全省三大产盐县之一。

清嘉庆年间玉泉场图

煎制法制盐

敲盐砖

盐砖

(由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微信号“xsfyz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盐是怎么制作的吗?探秘浙江最后一块传统盐田,揭开神秘面纱
名胜|浙江·花岙盐场
社会关注
阳春二月上扬州(35)东关古街——马可.波罗纪念馆
马可·波罗游记
十二把大提琴协奏曲《马可·波罗》太精彩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