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获奖作品点评


【最高奖】深圳水彩奖

彗星系列 77 x 110cm 尤赫斯祖拉·威尔克 波兰 奖金8万


尤赫斯祖拉·威尔克的创作说明:
艺术和自然紧密相联正如艺术和人类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艺术家是衔接艺
术和自然之间的纽带,是一个敏感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既属于自然,也属于人类。我的“太空绘画”系列作品,它表现了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并尽可能地表现完美。虽然艺术家对艺术的领悟多种多样,且不尽相同,但是其并不能像自然那么容易被人们领会。无论艺术,还是自然,其中的每个要素都是宏观和微观的本质体现。“画与图像”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魔术师其实什么也没有,完全是人们视觉和审美的一种感知。艺术家凭直觉来构思并创作出无穷大的想象世界,其作品的价值在于其隐藏着难以捉摸的变量,这让观众一看到这些作品,就会对此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感受。绘画是人类最真实、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

吉恩·诺布尔评委点评:
这幅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作者对于平滑纸质的巧妙运用和对颜料、笔墨的控
制,这些虚幻飘渺的形体好像在纸面上滑行,整个画面流淌着多个层次,而这些层次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抽象的画面把观者带入到了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本质之中。
我喜欢能给予欣赏者很多疑问,以及会有很多不同答案的绘画作品。在这幅画里,我能想象我们生活的宇宙,想象这幅抽象作品里的元素漂浮在太空里,这些完美构成的形体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标记,最终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这幅画的作者是这次深圳双年展上一位最受欢迎且实至名归的获奖者。我从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作品中提名了这幅画,是因为它一瞬间的吸引力。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优美的色彩层次,作品中严谨的色调安排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有的元素:调子、色彩、肌理、线条和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能都在这些图形的刻画中清晰可见。以上所说的都不足以解释为何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幅画吸引,它的高超的绘画技巧在画面表达中显露无余,最终形成了一幅看似简单的“表象”却隐含着精湛的手笔。这幅画让人们感触颇多:要是世界上有象画中描绘的那般和平和宁静之地,那该多好啊!画中描绘的是一段旅程,永远都不会有尽头,却都囊括在这幅“定格”的画中,它是一幅光芒四射之作!

金牌奖

浮生若梦 108X78cm 应金飞 中国 奖金5万


应金飞创作说明:

我不习惯用一种熟悉而又熟练的方式绘画,我涉猎各个画种,但从不从真正地介入到其系统的审美体系中去,我看重的是作品形式语言上的可能性,哪怕是在技巧上很生疏。水彩《浮生若梦》是我的系列作品之一,表达一种似梦非梦、模糊的生命状态。作品注重于单纯的构图,去背景化能保留充分的想象空间,犹如雕塑残件,残缺却又完整,馄饨中求变化。从技法上讲,我在水份没有完全渗透到纸中时完成色彩之间的衔接,让整个画面中心集中在嘴唇之处,可以依稀听到喃喃梦语。水彩薄
画是我最近乐于表现的一种方式,我想把“浅色”做的更极致一些,甚至接近于水的“本色”状态。
陈坚评委点评:

应金飞作品里有女性的自我意识,孤独青春期青涩的女孩,女孩浅笑划过眼眸时清澈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踏实,让我实在是兴奋。应金飞近些年来佳作迭出,已经获得了水彩界的关注。他的画技已然出众,他的画法已经能很自如的表达自己。这幅《浮生若梦》表现出了一种从身体到意识的平和与轻盈,有了爱,一切都简单了。画面里的女人体躺在床上感觉变得敏感,细碎时间里的趣事纤毫毕现,每一寸身体舒展都在剧烈地激活着体内的细胞,能体会到身体动态所带来的能量在她的躯体里
不断爆发,让我们看到她安稳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应金飞的表达是单纯直接的,更重要的是他关涉到人们的敬畏心,是在日常行为背后指向的精神寄托,它像是一种仪式,直到现在仍在延续……

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大奖

尘埃系列·泡81.4 X 54侯伟 中国 奖金5万


候伟创作说明:
此幅作品中,我采用了超现实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相结合的艺术创作风格,试
图以具象物——已布满尘埃的灯泡为对象,通过对微观世界的体验和刻画,以表达我对佛学的感悟。
《金刚经》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构图上采用点、线、面极简的表现形《法华经》中提到,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灯泡”象征人生短暂,而尽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将光明和温暖留给世人是其生命意义。式,大小方形纵横有致,圆形灯泡置于画面中下方,简练却不失庄严肃穆。我使用坦陪拉多层单色点染透明技法,不失水彩透明灵动特质又能呈现罩染肌理的厚重、透气效果。同时还把整个画面融汇在高调的暖灰色系里。以含蓄、微妙的边缘线处理,以及虚实强弱的节奏变化,给人以朦胧虚幻之梦境感。

约瑟夫·祖布科维奇评委点评:

当审视这幅画几乎磨损的表面时,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
是这个题材本身或是绘画技巧。当你长时间地研究这幅画后,你会发现它展现了多个层次,并最终将你带到这些不同的层次之中。作者通过对灯泡本身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反思让人们自省。这幅画的题材非常有趣,它通过刻画门窗边一个好似被丢弃的灯泡来表现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最终用意也许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但是它却能引发人们很多的疑问。这也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想达到的最终意图:它告诉你一个故事然后和观众进行互动,而这种互动和对话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上。相比较而言,很多其他作品只是单纯地靠绘画技巧来达到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但却不能调动人们的情绪。作者运用了多次洗色的分层技法,整个画面柔和唯美。画面做了打磨处理, 很好地体现了水彩纸的纹理结构。尽管画面进行了多种处理,但仍显清新、可爱。
整个画面没有一种过度修饰的感觉,只有具备超高的绘画技巧,才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效果,这位艺术家必须具备这种第六感才能知道的如何恰到好处。单次洗色的技法相对简单,因为结果立刻就可以显现,但是多次洗色分层技法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艺术家对水性媒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解,并对作品最终效果有清晰的预见性,这和我们经常在水彩画作里看到的“美丽的错误”完全不同。这位艺术家先有一个明确的构思,然后他克服了水媒介的局限性,运用复杂高超的绘画技巧成就了最终作品。这位艺术家的绘画技能在整幅画中清晰可寻,这是一幅精致的、高雅的且让人心动的作品,成为获奖作品它实至名归。

银奖

有星星的夜景 71 x 105cm 亚历山大·夏姆斯斗夫 俄罗斯 奖金4万


亚历山大 ·夏姆斯斗夫创作说明:

我的风格被称为“激昂水彩”。水、动感、速度和律动这一系列要素的呈现奠定了我绘画技法的基础,但是在我的艺术作品中,我最想表达和最先表达的还是律动和爱的感觉。
在“有星星的夜景”这幅作品中,我想要表达的是我曾经经历过的那一刻的心境,在灯光的照耀下,这些十字路口就好像巨大的星星。
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是:首先画一幅铅笔草图,然后我在水彩画纸上画出详细的铅笔稿;下一步是准备好复杂的基本色彩,然后我先用大画笔运用“湿笔接湿笔”的方法铺大调子,再运用干画法进行细节处理。我总是将颜料混合后着色,我选择运用调和后的暗调子来强化这座城市象纪念碑一般的严谨特色。同时,这暗色的街道也很好地展示了白色星星的形状。色彩在我的作品中是很关键的,和谐色彩的组合运用对我每幅作品都非常重要。

铁扬评委点评:

这幅题为《有星星的夜景》的水彩画构思、命题是巧妙的。本是有星星的晚上,画面中却不见星星,是星光和月色对大地的照耀,似真实似梦幻。他以大块的黑白素色强调了夜晚这个主题,在大块黑白设色中又安排了一组组活动的人物和他们的影子,以人物摇曳活泼的“动”来反衬了夜色的“静”, 而每一组人物的安排布局,都体现着画家在构图上的功力。
这 幅 作 品 是 用 透 明 水 彩 颜 料 完 成 的 , 但 作 者 没 有 从 形 式 上 强 调“水”,也没有强调“彩”。他用笔简洁洗练,设色单纯,都体现了作者对造型艺术有着超强的控制能力。夸张的焦点透视又是这幅作品的另一大特点,焦点透视的合理使用,帮助画家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艺术效
果。

铜奖

午后阳光 74 X 54cm 陈繁 中国 奖金3万

陈繁创作说明:

这幅画创作于2015年3月,画上的老人是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家贝蒂。温暖的色调和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撒落在她满头银发和白衬衫上,晶莹剔透,散发着光芒,这样的视觉冲击激发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为了表现出这种光感,我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水彩语言透明、流畅、轻快的特性,将画面重心放在对贝蒂头部和白衬衫的刻画上,为了表现银发和白衬衫通透的光感,我运用了遮挡液勾勒银色发丝,绘画时尽量避免反复修改,使色彩保持透明、流动,主要运用干画法,层层深入,将贝蒂在午后斜阳下悠然自得、享受静好时光的美好画面呈现出来。

尚辉评委点评:

陈繁创作的《午后阳光》是此届双年展入选作品里较为写实的人物画,该作通过对一位知性妇女在午后小憩形象的刻画,捕捉了其单调而孤寂的内心世界因那一缕午后阳光所带来的温馨与恬淡的心理变化,从而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不能被忽视的老龄化人文关怀问题。作品对于阳光的描绘,并非只是展现画家对于驾驭水彩画艺术语言的高超技艺,更在于其社会意涵的深刻隐喻。该作之所以能够在此届双年展中脱颖而出,还在于画作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既细致入微又高度概括、既准确生动又洗练减省、既实写塑造又抽象平面的对立统一,做到了单纯中的丰富和简约里的深刻。该作还充分发挥了水彩画透明而淡雅的语言特质,并将水彩光色的丰富变化和这种透明淡雅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于造型与色彩的深刻理解并在随意而灵动的笔触中高超发挥的艺术禀赋。

新异视觉感知的探寻

——2015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诠释的绘画当代性

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评审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执行主编

博士

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欧美以装置、影像和观念等新媒体为特征的后现代艺术的兴盛,并未完全排斥某些架上艺术的持续前行,这种情形或许在水彩画和版画等领域显现得较为明晰。此届深圳水彩画双年展征集和最终入选并获奖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水彩画作,既让人们窥见了依然处于现当代性探索状态的欧美水彩画,也让人们获悉包括主办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此种绘画进行文化与时代跨越之中所不断激发出的勃勃创造生机。就美国水彩画创作而言,此届入选与获奖总数为34幅,仅次于主办国的作品数量,这和人们对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当代艺术中心的国家艺术印象,也许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这些画作既有水彩技巧性和视觉形式趣味很强的作品,如保拉·费比奇《主教》、路易斯·拉日娜《影》、伊恩·斯图尔特《从菲茨帕特里克桥看到的塔拉西阿拉巴马》等,也有像琳恩·克罗尔《夏日之歌》、罗莎莉·瓦拉纽斯·瓦斯《女王和她的黄金侍卫》等那样以图像的想象性为特征的作品,这让我们对美国架上艺术的现状刮目相看。其实,不论前期的匿名通迅评审,还是终评获奖作品,评审委员们几乎是在不知作者与国籍的情形下进行的,国际评审委员们并不去审视作者的国籍,而只注重水彩画给予人们怎样新颖的具有当代意味的视觉体验,而入围与获奖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水彩画,或许正表明水彩画作为一种国际绘画语言在图像大众化时代重新崭获的一种创造力。


绿色报道之四——12.13 南京祭

108 X 78 叶国强 中国

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图像,水彩画在当代被赋予更加具有想象性与隐喻性的创作媒介,入选或获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一当代性特质。尤赫斯袓拉·威尔克的《彗星系列》似乎描绘的是宇宙星空的浩渺神秘,但抒写的又是历史的兴废变迁,画面上那些飘浮的空洞已成为日月星辰、江山川流的象征。蔡健的《遮蔽——红领巾》以“文革”期间少先队员们在卧佛寺的一张合影老照片为素材,将日久漫漶的少先队员们形象和卧佛背后那些众仙们的形象,形成了某种富有寓意的相似性并置。是红领巾们遮蔽了那尊神圣的卧佛,还是众仙们以其历史的久长最终会遮蔽红领巾所指代的政治现实?这的确是个耐人品味的隐喻。想象性所制造的图像看似是荒诞的,但这种荒诞往往也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并考量着画家如何能够从现实表象跨越到更深层的精神哲思。王国伟的《景·观》以一枚凸面后视镜所展示的被栏杆阻截的坡道风景,也许表达的是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社会境遇。吴启明的《两石一山》所描绘的盆池里的太湖石,更似X光透视的人的头胸,作者试图从物象外表窥视内在精神的企愿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心理空间。显然,这些作品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彩美学,而是用水性色彩媒介表达的一种当代绘画对于精神图像的寻绎。在此,水彩技艺的高低不是绝对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怎样的从未被发现与运用的精神图式。


朝鲁和他的马

109 X 105cm 颉元芳 中国

在当代性图像的创造上,水彩的绘画性与日常视觉经验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异视觉的体验性,应当是当下水彩画创作最重要的一种探索路径。和往常一样,城市是水彩画不能离开的一种最具现代性人文特征的表现题材,此届展览也不例外。给人印象深刻的约翰·萨尔明的《穿越百老汇》、巴勃罗·鲁本·洛佩兹·桑斯的《交通堵塞》、郑秀真的《影子城市》和英格丽·阿尔布雷希特的《从11楼B看到的风景》等,描写了现代高楼林立的繁华却拥塞的城市景观。在这些画作中,水彩的绘画性在描摹这些现代城市建筑、交通和行人的过程中达到了既精微状物又自由表现的艺术境界。尤其是亚历山大·夏姆斯斗夫的《有星星的夜景》,用两块跳动的阴沉黑暗的色块,就高度概括了那在白昼中形成的惨白而晦涩的庞大城市街景。此作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们的赞赏,除了作者拥有娴熟的水彩画技巧而高度简化了繁杂的街景建筑、暗而透的巨大阴影很好地体现了水性色彩的审美品质和灵动而自由的笔触呈现了作者对于以笔写色的表现力等之外,还在于这不是一幅纯粹的城市风景描绘,而是像意大利早期幻想立体主义代表乔治·德·籍里科(Giorgio de Chirico)那样,通过巨大的建筑倒影描摹现代人焦虑、紧张、虚幻和惊恐的心理症结。而凯瑟琳·康诺弗的《迁徙工业革命》,则以电缆线、电缆杆在楼宇林立中的绑缚、缠绕和纠结,隐喻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始终摆脱不了的一种焦虑阴郁的精神围裹,透明、半透明和覆盖性的色层无疑为此种精神表达提供了水彩语言独特的通道。


灰色摩天大楼

60 x 80cm 波利娜·安格鲁斯克那 俄罗斯

将日常视觉经验转换为超验性的视觉体验,是水彩画探索艺术当代性的重要特征。一方面,许多日常经验因熟视而无睹,画家却在这些几乎是被人们视为视觉盲区的形色中予以重新发现;另一方面,水彩画材质与技艺的审美性也在此过程中获得再度个性化的创造。克里斯·克鲁平斯基的《柠檬和葡萄》、佩吉·弗卢拉·扎布查《变质的苹果》和弗兰克·斯比路的《柑橘》等,也许只是水果静物写生,但画面却因对柠檬和葡萄、苹果和台布以及柑橘和血橙的超大而细微的形色描绘,使这一常见水果静物获得了超验的视觉体验性。大卫·加里奎斯·埃雷拉《薄层色透过的哥斯达黎加》,用水色透明的质地与丰富的色层将灯幻下的街景图像放大,同样给人们带来了从所未有的虚幻体验。玻璃因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对透过玻璃的景致发生图像上的变异,从而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新异的视觉体验。此届展览中姚洪雨《流逝系列之夜色》、谭崑《如洪》和尹晓琨《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慢慢消失》等,其实都是通过对玻璃或镜子所改变的日常视觉经验的描绘,再造了熟悉却陌生的新异视觉体验,而水彩材质与技艺在处理这些扭曲形变的图像上,则具有简约而单纯的优先性。侯伟的《尘埃系列·泡》通过对窗台那只因年岁久远而落满尘埃的螺旋口灯泡的细微描绘,让人们体验的是生命“在”与“非在”的哲学意义。此作已将日常视觉经验的超验心理体验,转化为更为深邃的精神层面的哲理思考,其中既有存在主义的意涵,也有中国禅学虚静的境界。显然,这些水彩语言个性化的探索,是和如何以及怎样发现与创造新异的视觉与心理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寂静

74 x 52cm 王庆雷 中国

如果从纯粹水彩画的角度来审视,过于抽象或完全抽象的作品都不足以充分展示水彩媒材语言的审美特性,也因此,水彩媒材的抽象性绘画往往被忽视或完全被列入现代艺术范畴的作品。这种对于水彩画狭义概念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水彩画家艺术观念的突破。评委们给予尤赫斯袓拉·威尔克的《彗星系列》以本届双年展大奖的投票,在某种意义上,便在于倡导艺术表现从现实外象走向内在世界的探索以及走出水彩技巧派的局限。本届双年展既有像波利娜·安格鲁斯克娜《灰色摩天大楼》、安德烈斯·马丁·西格尔《无题》那样,几乎是用水彩的笔线勾画的抽象线条;也有像斯巴尔文斯《我的顶峰》和伊莲·戴利·伯恩巴拉姆《讲述》那样,只依据色域进行的色彩构成;还有像阿扎尔·法和米《家乡的妇女》和帕特·迪尤斯《陈旧的电线之二》那样,将具象寓于抽象之中的探索。这些画作或许都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纯粹水彩画,更像用中国水墨创作的作品,因为水彩的状物技巧性降低了,但水墨对于彩性的减弱,反而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些抽象线条或抽象图形本体传递出的视觉反射与精神品质,观念精神的构想要远远多于水彩状物的描摹。当然,完全跨出水彩的门限,也意味着对于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概念质疑与挑战,但笔者以为,这种质疑与挑战有助于水彩画家去思考艺术本体的命题而不至陷入水彩技巧的泥淖。


锦年流光

76 X 48cm 纪盖荣 中国

水彩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最根本的命题,仍然离不开艺术的人文关怀。而有关人的形象的怎样描写,也许是一种最直接的人文主义表达。此届双年展入选和获得各种奖项的人物画作,都不在少数。既有纯正肖像类的水彩画,如陈繁《午后阳光》、斯特尔克和福·康斯坦丁《希望在明天》和叶良华《老村长》等;也有试图从观念和语言上进行探索的水彩画,如应金飞的《浮生若梦》、胡宝鑫的《漱No.7》、德拉加娜·帕伊科维奇·多迪格的《这些街道》、郭曦的《最后的睡眠》、王庆雷的《寂静》和林峰的《少女日记》等。在肖像类人物画作中,陈繁的《午后阳光》和斯特尔克和福·康斯坦丁的《希望在明天》,都运用阳光在人物面部投射的光影来捕捉人物心理世界的微妙变化,而这种阳光感也极其充分地展现了水彩艺术语言在表现光色变幻方面的独特审美性。尤其是《午后阳光》在丰富的光色描写里,追求简约而深刻的形体塑造,色彩丰富却透薄而坚深。相对于这种以刻画形象见长的肖像水彩画,《浮生若梦》《漱No.7》《这些街道》《最后的睡眠》《寂静》和〈少女日记》等,则具有隐喻和暗示性。《浮生若梦》以大面积不着一笔的留白暗示了人生的飘渺不定,以透明水色绘写的梦中裸女,显示出不着一丝纤尘的高华与纯净。《漱No.7》通过镜子反射的“自我”身体,揭示了我们每个人只有在私密空间才能进行的自我窥视。《这些街道》以一位仿佛在公众之中抱紧躯体的少女形象,隐喻了“这些街道”的喧嚣和嘈杂对于人类平静生活的戕害。《最后的睡眠》几乎以深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躺在地板上被阳光斜射的少女优美的身躯,作品通过那束阳光下绽开的玫瑰暗示了这最后睡眠的香消玉殒。而《寂静》和《少女日记》都通过那些可以直接表露心理状态的姿态与手势,来呈现她们在后现代社会所承受的种种压力与焦虑。显然,这些作品没有直接再现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人物,而是力图通过某些富有寓意的姿态、手势和表情,创造一个同样是具有视觉体验性的画面来揭示后现代社会的人们精神维度,而水彩画的媒材审美的特质也于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体现了这些画家通过水性色彩精准而生动的塑造形象能力。


老村长

76 X 76cm 叶良华 中国

总之,相对于其他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这届深圳水彩画双年展从匿名通迅评审始就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与热切期待。这种兴趣,或许来自于从评审的先睹为快中所感受到的当下国际水彩画那种更注重作品本身艺术性探索的态势、那种更力求从日常视觉经验向水彩艺术特质的视觉体验性的转换、那种更关注远远大于水彩媒材技艺本体的超越外部物象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发掘与表现。的确,是这种兴趣的引导,让笔者最终俯瞰了这些从世界五大洲汇集而来的作品原貌,并从中感受到,在当代艺术潮流的边界,水彩画艺术依然拥有的对社会的人文主义关切与视觉感知的创造。


漱-NO.7

65 X 98cm 胡宝鑫 中国


洗衣日

55.88 x 76.2cm 安吉拉·芭芭拉蕾丝 美国


云上小调

80 x 110cm 傅斌 中国


遮蔽——红领巾

74 x 102cm 蔡健 中国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优秀作品奖


最后的睡眠2# 50.8 x 76cm 郭曦 美国 奖金2.5万



美国丹尼尔·史密斯水彩颜料奖


穿越百老汇 91.44 x 91.44cm 约翰·萨尔明 美国 奖金2.6万



美国奖(30岁及以下青年艺术家奖)


邂逅 72 x 106cm 恩扎·维斯肯特 意大利 奖金1.68万



中国宝虹水彩纸奖


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慢慢消失 76 X 106cm 尹晓琨 中国 奖金0.5万



俄罗斯圣彼得堡白夜水彩奖


五色晨光74 X 74cm 黄志刚 中国 奖金0.5万



提名奖(10名)


荣誉提名奖


(奖金0.32万每人)



浮生如沤
105 X 75cm 杨永江 中国



干扰之一
68.5 x 98.5cm 克劳迪娅·扎瓦达 波兰



讲述
76 x 56cm 伊莲·戴利·伯恩巴拉姆 美国



迁徙工业革命
76 x 55cm 凯瑟琳·康诺弗 美国



日出而作-雨后
80 X 110cm 苏军权 中国



威尼斯暮色
56 x 74cm 简忠威 中国台湾



无题
50 x 50cm 哈尼·米赫扎伊 伊朗



信息时代
55 X 73.5cm 谭钢 中国



载具系列
50 x 70cm 闵斯寒 中国


这些街道

69.5 x 75cm 德拉加娜·帕伊科维奇·多迪格 塞尔维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觉纳物 | 陶咏当代清盈水彩艺术
尤翔|至真至美–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线上展览
超越形式的图像—赵龙
艺术工场 · 梁国辉:发掘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在具象与表现之间探索绘画的当代性
【国家艺术频道】曲宝来绘画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1866期)
陈朝生丨水彩实践面面观——写生:直接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