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漏斗、产品创新与开发流程

从创意到产品的过程,形状有点像漏斗,业界通常把它称之为:创新漏斗(The Innovation Funnel)。

简单的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 首先,产品团队根据识别出来的市场机会,进行需求调研,收集并筛选出有价值的用户需求;
  • 然后,产品团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创意构思。通常,团队会提供多个创意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测试、验证和评审;
  • 最后,评审团队从这多个创意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进入正式的立项和开发。
1 创新漏斗,有利有弊
创新漏斗的这种筛选和评审机制,有利有弊。
  • 当评审团队足够成熟和专业时,确实能够将最好的、或者最合适的创意方案筛选出来。
  • 当评审团队不成熟、不专业时,就会倾向于挑选那些最安全、看起来风险最低的创意方案。
  • 当评审团队偏保守时,就可能将一个原本很好的创意方案,经过修改、裁剪,最后变得很安全、但是已经面目全非、甚至已经同质化了。

显然,当评审团队存在欠缺时,创新漏斗不仅没有促进创新,反而可能扼杀创新!

          
2 新产品开发流程,就是一个创新漏斗
现代的硬件产品开发流程,都沿用了门径管理流程的“阶段划分”和“关口评审”思想。

整个硬件产品开发流程,就是一个创新漏斗。

通过“阶段评审”机制,不断地对市场机会和解决方案进行筛选和过滤,最终开发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 每个阶段,都定义了明确的开发活动、交付成果和责任部门。
  • 在阶段与阶段之间,是项目的评审点和决策点,也称关口。    
  • 每个关口,都定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决策标准。
  • 产品在进入下一阶段前,必须通过关口评审,决定是通过、返工,还是停止,或者终止。


3 新产品开发流程,容易滋生官僚主义

硬件产品存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三大难点,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非常低!

门径管理思想的阶段划分和评审机制,非常适合硬件产品开发一步步降低项目风险。

但是,这种严格的评审机制,同样有利有弊:

  • 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控制项目风险;
  • 另一方面,非常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扼杀高创新与高风险并存的解决方案,留下低风险且低创新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当评审团队不够专业时,不仅无法识别和发现潜藏的重大风险,而且会在一些不重要、不关键的问题上抛出问题、制造麻烦。

这样,就失去了阶段评审的作用和意义,产品开发失败,将是个大概率事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D核心内容数字决
新产品开发流程除了IPD还可以参照下文
华为IPD你学不会
IPD流程概述
产品开发管理-IPD--集成的产品开发
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