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的迷思


这是一个空瓶——
 
你往里面倒水,水面就会抬升。
但如果你在水瓶上开一个洞,那么水就会往外流——
 
这个时候,水面是否会下降,取决于倒入的水量VS流出的水量。
在股市里,倒入的水量=买入股票;流出的水量=卖出股票:
 
当股市资金净流出时(比如这两年),指数就会下跌。一批价值投资者就会吃土。
所以宏观想要控制“减持规模”(流出)和“引长期资金入市”(流入)——这能极大缓解M2被挤兑的风险——
 
也就是资本市场如能替代房地产的“蓄水池作用”,那么将使得政策空间提升。
不会太轻易受到外资机构的情绪影响——“最近他们po了很多数据告知大家中股的企业一直在减持资本,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投资他们?”
但他们的情绪错了吗?——

 
如我之前的文章,这既是插队的问题,也是监管插队的问题。
根源处,虽然无法靠“干预”来彻底解决,但不“干预”=“反向干预”=鼓励。
要解决这个负和游戏的状态(流入<流出),先要想想广义财政能不能先约束自己。
在房市里,倒入的水量=买入房产;流出的水量=卖出房产:
我用“当年人口”减去“十年后人口”来量化它的供需过剩情况——

 

对应的是二手房挂牌量——
 
随着人口曲线倒挂越来越严重,二手房挂牌的供给也会跟随变大——房价深幅下跌的空间被打开了,甚至危及了一线城市。(信号:链家中介费下调)
所以城中村改造这种“名义需求”魔术再度上马,而且只针对几个大城市,说明在宏观心中也颇为忌惮。
子弹不够多(汇率约束),集中托住一线的资产价格,也就是在守M2挤兑(收缩),其他城市只能“应放尽放”——放开限价等政策。
但这毕竟是短期之计。
短期之计是长期人口曲线倒挂的重要原因。只要借着城镇化和人才教育名义继续驱赶人口流向低生育率城市,人口曲线倒挂会比我们预期得更严重。
才会发现“增长”是幻觉。
教育-产业的问题,不能通过延长教育(即学历贬值)来解决,没错,这对于以前是短期之计,但现在我们看到了失业率青年的“后果”。
时间上的错配,因为产业和教育的错配。
最后反馈给房市(我之前预估的潜在购买量因为失业率青年还需要再打折扣)——
 
你会发现,如果把别人的“叙事”继续往下想得更深,就会发现,所有以A时间换B空间的治标不治本方法,都会真切的变成未来的“拦路虎”。
即,A的时间少了=未来的经济前景也少了。
在汇市里,倒入的水量=买入本币,流出的水量=卖出本币。
不少人最近用国内金价来做“交易”的影子价格——
 
逻辑是由于管制,资金无法流出本币M2,遂进入黄金市场对冲devalue(对外)和远期inflation(对内,宽松政策的传导滞后)。
或许这种叙事被夸大了一些,但本币资产荒确实是一个令大家都头疼的事情。
资产荒的背后,在于资产所能提供的回报率不及预期(撇开基建等滤镜干扰,估计只有3%增长率),也说明经济的新动能成长尚需时间,而外部美债利率(主导现金流)特征显现,中美利差不断走扩——
 
每个人都已在硝烟里。
而资产回报率又主要看供给侧*债务空间。 
在劳动力供给端,倒入的水量=劳动力基数*劳动力参与率;流出的水量=劳动力基数*劳动力不参与率+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要调节两边的水量,可以考虑的方案是提供劳动力参与率(主要是女性和降低youth unemployment rate)+延迟retirement(延缓退出水量)。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摩擦,不结构性修复分配,延迟retirement或=增加失业率。
所以只有先修复分配。
最后就是看债务空间(=能无锚释放多少M2货币出来)。
首先得理清存量的债务已有多少。关键就是隐性债务。
国内机构一般都偏乐观,认为债务空间相比欧美日还比较充足。但外资机构又认为国内的债务率已很高(为GDP的142%,荣鼎)。 
并且目前的债务率是在“低保障支出”的前提下(沉默部分人利益,比如上次提到Rural elderly的退休金)——
 
收入流入了A轨,B轨的消费被抑制,而这“偏心”的收入又来自于“新增债务”,这个债务无未来税收的支撑(现金流向不惠及消费-实体,却进入了泡沫,恶化人口结构)。
所以现在任何的老路径,都被认为Exchange rate depreciation的进一步预期。
人们陷入迷思——
1、 要支持经济,理应要多消费和投资实体(股票);
2、 但就业市场不稳定,和偏心的现金流,压制消费;
股市的熊长与惨痛记忆,压制了股市的财富引力;
3、 经济的循环机制变慢,货币对GDP的效率大减,宏观选择降息和托市防风险;
4、 降息和防风险,在人口红利期有比较不错的效果,但在人口还债期,效果比较一般,专家开始建议宏观要降更多的息、对房地产更多的刺激、对基建更多的举债;
5、 这些所谓的逆周期操作,产生了短期的拉动作用,和长期的挖坑效应。如果拉动<挖坑,那么Exchange rate depreciation。
6、depreciation和deflation的预期,对经济主体产生更负向的约束,从数据反馈就变得更差;
7、 一贯的叙事操纵人们预期的手法,因为信息的透明化也降低了作用,于是宏观开始阻止信息的流通;
8、 信息不流通对于市场的影响未知,人们和企业或在不确定性下更多的选择保守策略,风险偏好持续走低;
9、 直至一段时间后,大刀阔斧出现(生产率无法消解债务增速)。
那么现在该怎么做?
守住流出的洞口,把有限的水,倒入应该倒入的瓶子。
只有大部分人有了这层认知,齐心战胜了“老路径”,才能赢下外部的硝烟。

(注:部分字改成英文,是因为第一次提交审核没通过,遂删除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渐落寞的“强国”
【市场文明】《管理世界》|| 钟粤俊、陆铭、奚锡灿:集聚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视角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宏观解读】国家中长期战略转型蕴含的投资机会
下一个十年:平铺直叙还是再启高潮
稳增长的着力点是提高潜在增长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