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不迁论》译文(二)_施文敏博士
《物不迁论》译文(二)
唏嘘!孔子曾说过:人生短暂,其逝速快于川流。[《论语·子罕第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此,声闻根性之人领悟了世界并非常住之理而成道;缘觉根性之人觉悟了世间的万物及其现象都是因缘聚散之理而契入真谛。假使万法迁动而没有变化,那么,又怎么能通过沿循变化之相而逐步通达真谛呢?反复体悟圣人教导,实在是精微奥妙难以揣测啊!世间万法似动实静,似去(消失)实留。这样的道理只能心领神会,而难以在事上寻求。因此,说事物消逝未必是真的消逝,在于闲息常人所谓的恒常观念。说事物的滞住未必是真的滞住,在于消除常人所谓的消亡的成见罢了。哪里能说消逝是可以遣送,常住是可以滞留的?因此,《成具经》说,菩萨处于静境,而敷演诸行无常的说教。《大智度论》说,世间万物都是不动的,既没有从来处,也没有所去处。[《大智度论》卷51《含受品》:“须菩提,一切诸法不动相故。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住处。”]此二者都是为了教化群生,其实是一个道理。经论的两种说法(经说,非常即常;论说,不动而动),虽说文句不同,而其意旨并没有相乖离。因此,说事物是静止的,却没有片刻的滞住;说事物是消逝的,却没有少分的迁变。因为事物是不迁变的,所以事物虽消逝而常静不变;因为事物是不滞住的,所以事物虽静止而不断消逝。事物虽静止而不断消陨,虽消陨而没有变迁;事物虽消逝而常静不变,所以虽静止而没有滞留。因而庄周之所以有“藏山”之论,孔子之所以“临川”之叹,都是感叹世间事物不断消陨难以挽留,怎么可以说现在的事物能往达到将来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修世界--定11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29章
《道商经》第一篇原版译文敬请品鉴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法句经》七句智慧语录,句句让人拍案叫绝!
心灵的资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