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第一人—子产|叔向|子产|子国|晋国|郑国

今天我们来谈谈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春秋第一伟人子产。可能有很多人会有疑问:春秋时期,名人辈出,凭什么说子产是第一伟人?

各位大咖们,子产是春秋第一伟人,这可不是我杜撰的。孔子评价子产就说他是“古之遗爱也。”清朝号称“东南第一学者”的姜炳璋曾经说过:“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时之相。管仲之功阔大,泽在天下,然其过多。子产之才精实,功在一国,然其过少。管仲死而齐乱,子产死而郑治。。。。”。晚清学者李元度也称:“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还有《古文观止》书中记录子产言行事迹的文章多达五篇,是所有历史名人中最多的。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人不服,那么咱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位子产。

子产,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22年,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公族,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史书多称为“子产”,也有叫“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的。在讲子产的事迹之前,咱们的先简单介绍一下郑国和郑国七穆的情况。

郑国是周王室的同宗,都城在今河南的新郑,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卫、晋,西南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在郑庄公、郑厉公时代。郑国还是挺牛叉的,号称“春秋小霸”,东征西讨,好不威风。可惜到了郑庄公的孙子郑文公手上,这位有些混不吝,眼光也不咋地,郑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周边的大国轮着翻地来揍它。连他的继承人也是晋国给他指定的,就是郑穆公。郑穆公很能生儿子,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子,除了两个继承君位的,四个不成器的,剩下七个儿子及其后人,一直在郑国执掌大权,历史上就把他们称作“七穆”,子产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七穆”人口多,关系复杂,而且子产的一生都跟“七穆”爱恨情仇,纠缠不已。为了让大家不至于弄混淆,我画了一个表格在下面。

七穆世系表(为了简明一些,只注三代)

国族

子国(公子发)→子产(公孙侨)→国参(子思)

良族

子良(公子去疾)→子耳(公孙辄)→伯有(良霄)

游族

子游(公子偃)→ 子蟜(公孙虿)→游吉(子大叔)

↘ 子南(公孙楚)

罕族

子罕(公子喜)→子展(公孙舍之)→罕虎(子皮)

驷族

子驷(公子騑)→ 子西(公孙夏)→驷带(子上)→驷偃→驷丝

↘ 子皙(公孙黑) ↘驷乞

丰族

子丰(公子平)→子石(公孙段、伯石)→ 丰施(子旗)

↘丰卷(子张)

印族

字印(公子舒)→子张(公孙黑肱)→印段(子石)

上面就是七穆的三代世系表,下面我们来说说子产的故事:

一、雏凤之音

历史舞台上第一次记录下子产的声音,是在公元前565年(郑简公元年)四月,子产的父亲子国和堂兄子耳带兵侵犯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举国欢庆,全国上下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唯独少年子产跟大伙的表现不一样。他说:“我们是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侵占了蔡国)楚国人要来讨伐我们,我们能不顺从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找我们麻烦,晋楚两国轮着来打我们,以后至少四五年,郑国将不得安宁。”子产他爹听到这话,气得狠狠地训斥子产:“你个小孩子懂得什么?这么重大的事情,有国家的的正式命令,还有执政的卿在那里掌舵,你比他们还能吗?胡说八道,小心掉脑袋。”这一年,子产才是个十来岁的小小少年。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位少年的见识比那些执政的公卿们强得多。从这年的冬天开始,楚国和晋国就开始轮番蹂躏郑国了。

二、临危不乱

被老爹训斥后的子产,默默的转身回去继续学习了。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打断了少年子产的求学生涯,把他推上了波诡云谲、精彩无比的历史大舞台。

这是公元前563年十月的一个清晨,子产的父亲-大司马子国、叔父-摄政子驷和子产的堂兄-大司空子耳正在西宫朝堂上谈话,一群叛乱分子闯了进来,杀死了三位大臣,又把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发生了叛乱,啥也没想就跑到,先收殓了父亲的尸首,然后去追击叛乱分子。见乱党逃入了北宫,子西这才回去分发盔甲武器,准备攻打乱党,但家里的男女奴仆大多都作鸟兽散了,东西也丢得差不多了。叛乱发生的消息也传到了司马府中,全家人乱作一团,这时,少年子产披上皮甲,拿着长戈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都不要慌,听我指挥。”别说,这小小少年顶盔掼甲,手持兵刃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威严的气势,

大家迅速安静了下来,听子产的指挥。他吩咐人把司马府的大小官员都召集来,又安排人去关闭府库,把贵重的财物都藏好。然后分派人手守卫大门及各处重要地点。这才叫兵士们列队,出动十七辆兵车,先去西宫收殓父亲的尸首,再带着队伍赶到北宫追击乱党。堂兄弟子蟜也带着国都的人们来助阵,大家齐心协力,剿杀了乱党。救出了郑简公。正在打扫战场,司徒子孔带着人来了,原来他预先知道有人要作乱造反,就提前躲了起来,见乱党被剿灭,就出来收拾局面。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子孔当了摄政。子孔有些心虚,怕大家不服,就写了一份盟书,让官员们盟誓听从他的政令。各位大夫们一看这么郑重其事的架势,就都不愿意了。子孔见大夫们不服,就想把他们都杀了。子产知道了,跑去劝阻这位叔父,让他把盟书烧掉。子孔不肯。子产说:“叔父,现在您想触犯众怒,又想独揽大权,这两件事都是很难实现的,而您却想同时办成,这是很危险的啊。焚毁盟书可以安抚众人,您也可以顺利掌权。大家都安定下来,也就不会招惹祸乱,这样不好吗?请您一定要听我的。”子孔本来就胆小,听子产这么一说,就坡下驴,在都城的仓门外烧毁了盟书,大夫们这才安定下来,子孔也顺利的坐稳了摄政的位置。

三、初登政坛

公元前554年,子孔当了九年的摄政,越来越独断专行,终于惹恼了七穆的罕族和驷族,子展和子西带头杀掉子孔,子展当了摄政,子西当了首相。少年子产也已成年,被拜为少卿。主要负责外交事务。

四、不卑不亢

郑国由于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谁也得罪不起。外交上一直是奉行墙头草政策,谁打来了就给谁送礼、跟着结盟。毫无尊严可言。子产决定改变这个局面。当上少卿的第三年,公元前551年,晋国来找麻烦了,逼着郑国去朝拜进贡。子产奉命回复晋国道:“我们国君刚即位八个月,就去朝见了贵国国君,但是贵国君主对寡君很不尊重,因此,寡君害怕。这才在第二年去朝见了楚国。贵国因为这件事发动了戏地之战。楚国国力也非常强大,对我国却很有礼貌。我们想顺从贵国,又担心因此会犯下大罪,让贵国认为我国是不尊重讲究礼仪的国家。所以也就没敢再对楚国有二心。寡君即位第四年,就在子蟜的陪同下去楚国看看动静,贵国因此又发动了萧鱼之战。要说起来我国和贵国距离这么近,打个比方,贵国如果是草木,我国就是草木的香味。哪里敢有二心呢?楚国不再追究了,寡君也倾其所有,接受了诸侯盟约,带领群臣参加会盟。有私通楚国的大臣,也被君主治罪了,会盟第二年,寡君又朝见了贵国君主,参加了祭祀。两年后,听说贵国准备安定东方。我们又来朝见,听取会盟日期。就是没有朝见的期间,我国也是没有一年不来聘问,没有一次战役不派兵援助。因为大国的政令无常,而且我国疲弱,忧患随时会来,所以我们从未敢放松警惕,又怎么会忘了应尽的义务呢?如果大国能让我国安定下来,我国自然会主动前来朝见,何须贵国要求?如果不体恤我国的实际难处,口惠而实不至,那我们就很难接受并完成大国的命令。我们很害怕会因此被大国视为仇敌。那里敢忘记贵国君主的命令呢?一切都听执政的安排,请执政再多考虑一下。”这番话说的太漂亮了,摆事实,讲道理。用楚国的有礼貌来暗怼晋国的无礼,既给足了晋国的面子,又讲明了郑国的实际困难。也暗示了如果晋国不能在楚国威胁郑国时给予足够及时的支援,那就别怪郑国跟楚国走了。晋国因此也没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但是晋国要求每年进贡的财物还是让郑国感到不堪重负。因此过了一年,子产又给晋国执政的士匄写了一封信,上来先怼了士匄一句,接着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痛陈利害。说明财聚人散,美德比金钱更重要。一番话居然打动了士匄,同意减轻了郑国的进贡负担。这封信的内容,大家可以查阅《古文观止》,这里就不再摘抄了。

还有两件事也充分体现了子产不卑不亢的外交风格,这里简单的说说。

一件是公元前545年,郑国派游吉出访楚国,被楚国赶回来了,并提出非要郑国国君亲自前往楚国朝见。子产只好陪同郑简公去楚国,到了楚国都城外,按礼仪应该筑土坛,行礼后再搭建帐篷。子产命人减了筑坛的仪式,简单的搭了个帐篷了事,楚国人竟然也没好意思再说什么。

另一件事也记载在《古文观止》里,叫“子产坏晋馆垣”。

说的是公元前542年6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去晋国朝见,带了很多进贡的礼物,结果晋平公发懒,借口说鲁襄公死了,他要忙乎丧事,没时间接见子产一行。要说这理由也太奇葩了,堂堂一个盟主,别国君主死了,搞得跟自己爹死了一样。子产一听二话不说,叫手下把住的晋国国宾馆的围墙给拆了,负责接待的士匄气急败坏的来找子产理论,没想到子产嘚不嘚一番话,指出晋国对诸侯使团不够尊重,错在晋国一方。说得士匄哑口无言,赵武听了也无话可说,又派士匄回去给子产道歉。又立即安排晋平公会见了郑简公,特别加重了礼仪,宴会更加隆重,回赠的礼品也更加丰厚,送走子产一行后,又赶紧派人重新整修了国宾馆。

五、执政为民

公元前544年,郑国摄政的子展去世了,子皮接了班。子皮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良族的良霄和驷族的子皙却不是省油的灯,俩人一直在闹矛盾,连郑简公都出面替他们调解,盟誓了两次也不管用,终于在第二年七月,子皙杀了良氏族人,打跑了嗜酒如命的良霄,并且放火烧了他的家。良霄不服气,又带人杀回都城,被驷氏族长驷带率领国人把良霄一伙给团灭了。一开始,两边的人都来拉子产加入己方阵营。子产都拒绝了,说道:“弟兄手足相残,我能帮谁呢?我只能听老天的吧。”良霄被杀之后,子产收殓了他的尸体,给他穿上衣服,伏在他的大腿上嚎啕大哭。我想他应该是真的伤心,为了骨肉相残而伤心,为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伤心。因为一开始子皙打跑了良霄的时候,子产就准备离开郑国,被子皮劝了回来,结果还是看到了这样的惨状,而他又无力制止,他怎能不痛心。哭完了,子产又安葬了良族的死难者。驷族的人杀红了眼,又要去杀子产。子皮发怒才制止了他们。子产因此得到子皮的信任,正式执掌郑国国政。并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为田洫,修整井田,划定公顷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事假亩数课税。作丘赋,以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让城市乃至边境的一切都有一定的规章。靠拢那些忠诚节俭的卿大夫并积极听从他们的意见。对那些骄奢淫逸的人就依法惩办。

六、团结穆族

小小的郑国,大大的穆族。为了维护郑国的安定团结,也为了维持穆族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子产可算是忍辱负重,用心良苦。一上台,首先笼络丰族的伯石,拜他为卿。没想到伯石是个极虚伪矫情的人,先是假模假式的推辞,等宣读任命的太史走了,又让人请回去,又推辞,如是者三,才正式上任。估计王莽、曹丕、司马炎等篡位时表演的劝进戏码都是跟这位学的。子产因此很厌恶这位伯石。但是又怕他作乱,就让他居于仅次于自己的位次,好时刻看着他。有国事需要用到伯石,每次都会赠送给他城邑。丰族的丰卷要祭祀,请求去打猎,子产按章办事,没有同意。丰卷就生气了,回去就召集人马要攻打子产,子产没办法,准备跑到晋国去,又是子皮出面把丰卷驱逐出境,留下了子产。子产仍然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三年后丰卷回国时再予以归还。

公元前541年,驷族的子皙和游族的子南争妻失败,子皙不服,预谋攻击子南,反被子南杀伤。子产从大局出发,和游族的游吉协商后,违心地驱逐了子南。后来子产等六卿一起私下盟誓,子皙强行加入并要求署名,子产也容忍了他。第二年,骄狂的子皙再次作乱,要灭了游族,没有成功,这下连驷族也忍不了他了,大夫们都准备杀了他。子产正在边境,闻讯急忙赶回都城,派官员历数子皙的罪过,包括他和子南抢妻子,又陷害子南的事也一并清算。让他赶紧自裁以免刑戮。子皙还在请求子产让他的儿子印担任褚师。子产说:“印如果是个有才的人,国君自然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早晚会跟你一样。你不担心自己的罪过,还在这里啰嗦个啥?还不快点去死,司寇马上来了,你就没个好。”子皙这才自杀。晚年的时候,虽然不满意驷族在立嗣问题上的做法,但当晋国人以此为借口想强行干涉时,子产还是出面帮助驷族摆平了晋国人。子产的用心良苦得到了子皮、印段、游吉等人的大力支持,七穆内部的不合总算得到了控制,从而也维持了郑国政局的稳定。

七、博物君子

子产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公元前541年,听说晋平公卧病不起,子产奉命去慰问。见到叔向,叔向就问到:“寡君的病情很严重,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祟。’太史也不知道他们是谁。请问这是什么神啊?”子产想都没想,就给叔向讲起了黄帝、尧舜时期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实沈、台骀的来历,原来实沈是参星之神,台骀是汾水之神。但是山川之神兴的是水旱瘟疫之灾,日月星辰之神兴的是风霜雨雪之灾,这都是可以通过祭祀来免除的,至于晋平公的疾病,和这些都没啥关系,他是因为饮食无度、贪恋女色、作息不规律导致的。光是同姓的美女,晋平公就娶了四个。现在赶紧把她们打发走还来得及,否则一定还会病得更重。晋平公听完叔向转述的子产的话,佩服的五体投地,连连说:“子产真是博物君子啊!”

八、鞠躬尽瘁

凡是改革,都不可避免的要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封田洫,作丘赋,使一些贵族国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人就到处传唱:“计算我的家产是为了收费,丈量我的耕地是为了征税,谁去杀了子产,我愿意捐一条命。”还有人造谣:“他爹死在马路边,他毒害百姓就像那蝎子尾巴,这样的人执政,国家还有个好?”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子产。子产说;“这有啥,苟利国家,生死以之。要推行善政,制定了的制度,就不能随便改动,诗经说'只要礼义方面没有错,何须害怕流短蜚长’,我问心无愧,我是不会改的。”两千多年后,这句“苟利国家生死以”从共和国总理的嘴里再次说出,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公元前529年8月,子产年事已高,仍然陪同郑简公参加了平丘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子产再次为进贡财物的等次和晋国人争论,他说:“周天子的规矩,进贡财物的等次是以诸侯地位的高低为依据的,地位越高的进贡的越多,我们郑国只是男爵,却和公侯一级的国家承担的贡赋一样重,恐怕我们负担不起,特提请大会予以考虑。如果大国索取贡赋无度的话,小国的灭亡就可以看得见了,那会盟的意义何在呢?”从中午一直争论到黄昏,子产的坚持终于让晋国人妥协了,同意降低郑国进贡财物的等次。这就好比咱们的入关谈判,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关还是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入关,真的是太重要了啊!

会盟结束,子产在回国途中听到子皮去世的消息,顿时放声大哭:“再也没有人跟我一起推行善政了,只有子皮最了解我啊!”

公元前524年夏天,宋、卫、陈、郑四国发生大火,子产派人安顿外国使节,组织人救火,又安排人转移安置灾民,,准备灾后救助重建事宜,千头万绪,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也没忘了发放武器,让边防部队加强戒备。游吉担心会引起晋国的猜疑和不满,子产说:“小国平时尚且不能忘记边防守备,何况发生大灾之时,更要提高警惕,否则就会有危险。”晋国人果然对郑国边防部队的动态提出异议,子产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态度顶了回去。晋国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郑国大夫裨灶跑来说:“如果不给我瓘斚玉瓒来祭神,郑国还要发大火。”子产没理他,说了一句:“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 这话怼得太漂亮了,前些年有个电视剧,胡编了一个私募经理丁元英,在剧中大谈什么天道,其实就是禅宗那一套虚无缥缈的东西。装神弄鬼而已。子产没有被裨灶忽悠,郑国也没有再发生大火。

但是两年后,郑国再次遭受重大损失,子产去世了。消息传出,举国哀恸,百姓们哭着说:“子产真的离开我们去世了吗?那我们郑国的人民该到哪儿去呢?”孔子听说这消息,也十分悲伤,流着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

九、历史遗产

终其一生,子产对郑国可以说得上是中流砥柱,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带领郑国,在晋楚的夹缝中求生存,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郑国的利益,给郑国带来了五十年的和平时期。

但是如果只是这些,那只是当时对一个诸侯国的贡献,哪里谈得上春秋第一人?其实,真正能让子产在群星璀璨的春秋时期脱颖而出,被称为春秋第一人,不光是因为他的过人的才华、见识和品质,也不光是因为他的勇气、智慧和毅力,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做的两件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大事。

第一件事记载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这一年,子产最信任的智囊然明来告诉子产,说有人在乡校议论国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甚至还有人造谣,让他把郑国各地的乡校捣毁关闭。子产听完,说了这么一段话:“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意思是说:“干嘛要这么干?国人们早晚忙完了自己的事,到乡校游玩散心,顺便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善恶。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下去,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干嘛要捣毁?我只听说坚持善政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胁的办法可以防止怨恨。如果用压制的办法,当然可以很快堵住大家的嘴,但这样就像防止大河决口一样,河水如果决了大口子,必然会伤害很多人,那我们谁也救不了。不如开个小决口,慢慢引导。把听到的批评当做治病的良药。”看到这段话,我对子产的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谁说上古漫漫如长夜?子产就是照亮这长夜的火把啊!乡校是什么?就是古代的知乎、微信、推特等等网络平台啊!郑国人的口才有多好,各位到现在河南人的酒桌上看看就知道了。河南人劝酒的说辞,天下没人能比。这应该是继承了老祖宗郑国人的基因。这么多能说会道的郑国人聚在一起,议论政事,不可能没有谣言,不可能没有带节奏的。子产能够宽容做到不滥用职权,宽容面对批评甚至是诽谤。充分保障国人的言论自由,做到以民为师,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胸怀!可惜的是,两千年来,子产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有如此宽阔胸怀的政治家了。这不知道是子产的荣耀,还是后世中国人的悲哀。

第二件事记载于《左传昭公六年》,这一年是公元前536年,史书就写五个字“郑人铸刑书”。

各位别小看这五个字。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开辟之举。读过世界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古巴比伦有一部刻在大石柱子上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大约在公元前1776两河流域的事。但是在东亚大陆,直到公元前536年之前,都没有一部完整的、公开的成文法。那时的东亚大陆的统治者,都信奉一句话:“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几部上古的法典,贵族统治者都藏起来秘而不宣。真有人犯罪了,再临时翻查,至于如何定罪,大都也不依据法典,都是国君或者掌权的卿大夫说了算。这就很诡异了,试想一下,什么是犯罪,犯了罪该受什么惩罚,谁心里都没底。这要是现代人穿越过去,估计得晕死吧。子产干了这件事,马上就遭到了晋国的叔向强烈批评。叔向也是一个贤人,和子产的关系很不错,也非常欣赏子产。但子产这么干,就触动了以叔向为代表的贵族士大夫的利益,所以叔向写了一封信给子产,很不客气的指责子产。因为法律原本是贵族的特权,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子产把法律刻在大鼎上,放在广场上,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中国从此有了第一部公开的成文法。法律再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家从此都知道哪些事情是合法的,哪些事情是犯法的,做事心里就有了底线,有了规矩。万一不幸犯了法,该判什么刑,大家都清清楚楚,也就不会再吃哑巴亏了。后来申不害,商鞅,韩非他们从这条思路发展下去,形成了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法家思想。这不能不说是子产留给后世的伟大遗产!

大家觉得子产当不当得起春秋第一人的称号呢?欢迎在评论区跟帖留言,一起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左传全译》(卷十 昭公一)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秦穆公是如何称霸的?关键用对了3次人才
楚庄王(44)夏姬传说(一)一代美女夏姬登场
045 东道主
子产真是好口才,送礼送的这么冠冕堂皇!
僖公三十二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