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学一味中草药----淡竹叶

淡竹叶又称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淡竹叶为多年生草本,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高40-80厘米,具5~6节。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叶片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5~2.5厘米,具横脉,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状。

圆锥花序长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开展,长5~10厘米;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具极短柄;颖顶端钝,具5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4.5-5毫米;第一外秤长5~6.5毫米,宽约3毫米,具7脉,顶端具尖头,内稃较短,其后具长约3毫米的小穗轴;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互相密集包卷,顶端具长约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

颖果长椭圆形。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观赏价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淡竹叶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植除药用等特殊需要外。


地理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及日本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在6~7月将开花时,除留种以外,其余一律离地2~5cm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间断,以免脱节;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

性味:甘、淡,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肾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甘淡渗利、性寒清降、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 。
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 
用法用量:6-15克 。

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
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16、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17、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各家论述

1、《纲目》: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2、《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3、《握灵本草》:去胃热。 
4、《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5、《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6、《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痛。 
7、《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8、《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9.《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应用验方

1.淡竹汤:淡竹叶15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目内分2~3 次温服。主治发热引起的烦渴、失眠等症。
2.淡竹时饮:淡竹叶12克,灯心草9克,海金沙6克,将三味放入锅中,水煎30分钟左右,取汁即可。每目1剂,分2次温服。主治热淋。
3.竹叶汤:淡竹叶12克,葛根、生姜各9克,附子6克,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3克,大枣4克,将上述药物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3次温服。主治恶寒发热、头痛面赤等症。
4.淡竹叶粥:淡竹叶汁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5.淡竹叶炒茄子:淡竹叶15克,茄子250克,酱油、料酒各5 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6.淡竹叶炒莴笋:淡竹叶15克,莴笋250克,食盐、味精各2 克,葱花、姜末各6克,料酒6毫升,炒制。佐餐食用。
7.淡竹叶蜂蜜茶:淡竹叶10克,蜂蜜20克,将两味一同放入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8.淡竹叶白茅酒: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两味药物放入玻璃瓶中,密封浸泡15日左右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毫升)。

用药禁忌

1、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2、孕妇忌服。   
3、肾亏尿频者忌服。   
4、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竹叶
【小儿止啼方:蝉蜕10克竹叶6克灯心草6克】
药材:淡竹叶
《本草纲目》卷三十七
灯心草
治小儿发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