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临检中心角度剖析—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抗体“假阳性”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IgM和IgG抗体检测一方面被写进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作为临床确诊标准,另一方面药监局也应急审批了广州万孚、英诺特、博奥赛斯、厦门万泰凯瑞和广州和信健康五家企业的六个抗体检测试剂盒。

但临床现也有反映出现了较多的假阳性,困扰临床决策。2019-nCoV特异IgM和IgG抗体检测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是什么?

从机体对病原体的体液免疫应答来看,病原体的特定蛋白如2019-nCoV的S蛋白和N蛋白等会刺激免疫系统引起抗体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是IgM及其后的IgA抗体,然后是IgG抗体,从急性感染的一般过程,当IgG抗体出现后,浓度会持续增高,IgM则持续降低,直至消失,IgG抗体会较长时间存在。因此,特异IgM和IgG抗体是一对出现有序,此消彼长的一个关系。

那为什么一定要是动态的,而不能是静态的检测一次呢?

这是由免疫检测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抗体检测会因为临床标本中的一些干扰物质的存在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哪些因素会导致抗体检测假阳性呢?

特异IgM和IgG免疫测定假阳性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试剂盒阳性判断值(Cut-off value)的设定,一些处于阳性判断值附近的弱阳性结果,很可能是假阳性;其二是患者标本中存在导致免疫测定假阳性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干扰物质。

阳性判断值: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有否来判断阳性和阴性,不存在阳性判断值的问题,但会存在不同检测者判断的差异。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则需要设定阳性判断值,通过曲线或其他统计学方法得到的阳性判断值,不可避免处于其周边阳性一侧的结果,会有一部分弱阳性其实际为假阳性。

干扰物质:干扰物质分为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其中内源性干扰物质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以及溶菌酶等。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标本中,有相当比例的标本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种干扰物质,从而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假阳性。

外源性干扰物质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和标本凝固不全等。因血液没有完全凝固,离出的“血清”并非为完全的血清,其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如将其加入微孔中,在ELISA测定过程中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

2019-nCoV特异的IgM和IgG抗体只能是用于在临床疑似COVID-19且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时,为明确诊断,可按照上方图片所示动态多次(2次以上)检测患者,通过动态变化来判IgM和IgG检测阳性的真假,从而避免假阳性结果对临床诊断的误导。

对于临床疑似患者,特异IgM和IgG抗体的检测也可与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进行,当核酸检测为阴性时,抗体检测出现上方图片中的四种模式的任何之一,不管后续的核酸检测是否阳性,只要是真正的病毒感染者,应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后续的抗体动态检测出现的结果模式明确诊断。

核酸“假阴性”问题

检测RNA病毒核酸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试剂通过选择相似度低的区域设计探针,这样就可以特异地识别新型冠状病毒。因此试剂中的探针和相应区域的高度匹配决定了病毒核酸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一旦检测到,即为“阳性”,证明有病毒的存在。

之前网络上激烈讨论的临床医生反映强烈的核酸检测“假阴性”概念,往往指的是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高度疑似病毒性肺炎,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多次或始终为“阴性”。

对于核酸检测试剂和临床实验室而言,核酸检测“假阴性”概念则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所采集样本中存在有足够量的病毒,但却没有被检出,而不是临床医生所称的核酸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假阴性”。

要想尽可能避免“假阴性”,首先要解决的是“被感染者的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病毒、采集标本时采集到含有病毒的细胞”这两个环节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如下:

1

被感染者的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病毒:机体被病毒感染后,病毒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咽喉部,再到气管和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感染者会经历潜伏期、轻度症状、再到严重症状的过程,不同病程阶段以及机体不同部位存在的病毒量有所不同,是因为这些部位细胞所含病毒受体占比不同所致。

肺泡灌洗液中最容易检出病毒核酸,其次是深咳痰,再是鼻咽部,再次是口咽部。因为操作的方便性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标本是口咽部拭子,其次是鼻咽部拭子,而在某些患者中,口咽部或鼻咽部细胞中病毒量较少或极低,如果只取口咽部或鼻咽部标本检测,病毒核酸就检测不到。

因此,一个特定的疑似感染的患者,不同的病期,在不同的身体部位出现病毒的浓度会有差异,如咽部没有,却可能粪便中有,如能同时或在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时间采取上述多种标本进行检测,会有助于“假阴性”的避免。

2

标本采集时要采集到含有病毒的细胞:采集部位不当,如采集口咽拭子时,采集深度不够;采集鼻咽拭子没有采到鼻腔深处等,可能采集到的细胞绝大部分都是不含病毒的细胞,即可能造成“假阴性”。通过加强对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问题。

3

可靠的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试剂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如前所述,拟检测的病毒核酸区域的选择极为关键。探针序列的设计、试剂反应条件、反应体系、核酸加入量等都是可能影响检测分析敏感性的因素。

部分厂家的试剂产品 由于试剂厂家研发时间短,也没有使用已知临床样本进行必要的性能确认,可能存在对试剂优化不充分以及试剂批间差异大等问题。

另一方面,样本中病毒数量低于一定程度,试剂也无法检出。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病毒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4

规范的临床实验室:标本运输保存条件、临床实验室的规范操作、结果判读和质量控制等也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因实验室检测操作层面出现的“假阴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酸抗体指标
怎样看核酸检测报告?
也谈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抗体(IgM/IgG)检测的假阳性
新冠答疑︱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冠科普丨如何从 IgM 与 IgG 读懂新冠检测报告!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发布,抗体检测变身为“金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