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所谓“三专”是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我认为“三专”缺一不可,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而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新教育认为,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书籍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阅读很重要,但读什么和怎么读更重要。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新教育人认识到,简单地给教师推荐阅读的书目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开始提倡编制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图。这个地图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这三部分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阅读不能太“专一”,除了跟学科教学相关、和教育相关的知识外,教师必须要有人文及科学知识作为补充,否则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

在书籍的选择上,新教育强调要关注根本书籍,也就是影响和形成教师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教师要能深刻理解这本书,而且这本书也应该成为教师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原点。阅读经典书籍,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就是因为是经典书籍而一版再版,其中蕴含很多教育教学思想,如没有抽象的学生、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重视学生的脑力劳动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仿佛在和大家对话,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在阅读的方法上,新教育强调知性阅读,就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阅读,亦即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梳理、批判、选择等,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结构之中,从而丰富、优化或重建教师自己原有的结构。在读书的方式上,可采用共读的方式相互切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好书会不断涌现。

 我校在教师共读共写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很多和新教育提倡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每年我们都会选择一些经典的教育教学的论著赠送给老师,教师自由组织形成不同的读书团队,这些团队各自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共读,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还可以面对面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这样的过程成为锻炼提高教师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过程,也使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我们还准备为教师编制专业发展地图,这个地图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根据教师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教学水平的需要进行制定的,增强其针对性。

二、专业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启示我们,教师要想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必须要学会反思,而专业写作就是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低层次上不断重复。通过专业写作,可以从这些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加以理解,形成经验融入教育生活。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且也可以将教师的缄默知识进行外化,让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专业写作的题材很多,如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使写作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即写作是为了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最终落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

专业写作的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二是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看得出,这两个途径都是和专业阅读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我们在阅读中会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是不会盲从的,而是批判性地吸收,主动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挂钩,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验证其可行性。这样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就可以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一些好的做法,那么这些做法为什么有效?我们能给它们找到一些理论的支撑吗?如果我们能找到理论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将我们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方法的高度,提高我们的研究层次。

新教育还在着手建立“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多角度理解和解释,撰写成教育案例,最终形成的“中国典型案例库”,可以为其他教师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提供很好的借鉴,提供可供参照的资源。同时,其他教师参照案例库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新的理解,这也是一个不断自身经验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专业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专业共同体和教师群体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专业共同体是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群体,用新教育的话来说,就是 “一群有着相同尺码的人”。专家指出,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使教师去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新教育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名称虽然各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标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为了外在的声名,而是因为内在的成长需求;乐于分享,彼此支持。教师个体往往会因为个体思维的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不足而无法对导致自己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有了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个平台,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问题。我校目前有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如8090新陶园、名师工作室等,大家因为共同的愿景而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话题而进行思想的碰撞,问题是大家的问题,成果是大家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共同研讨,相互启发,既有个体的钻研,又有集体的研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方法的分享,又有资源的共享;既能扬个人所长,又可以百家争鸣。2009年,我校申报了“培育实践共同体:分享与互动的校本研修环境建设”这一课题,2013,该课题顺利结题。我们提倡的就是校本研修文化就是“分享和互动”。

我认为,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要有几个引领,即目标引领,课题引领,榜样引领。目标引领不言而喻。课题引领就是要以课题为抓手,要围绕课题开展研究,这样才能使一群人走得更远。榜样引领就是要有领头人,这个领头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普通教师,但一定要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如果当共同体内部缺乏这样的引领者时,水平相当的研究者就无法进行深入的研讨,这时要么从外部寻求引领者,要么把小的共同体放到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中,这样才能促使共同体尽快成长。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对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启示,其深远的意义和贡献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显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成长之路如何走?——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三专”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朱永新谈教师专业发展:前行、攀升与飞翔
借力,为成长赋能
教师发展 | 需以“静”zhi“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