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一性危机”学校道德教育的隐痛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就学会真诚。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善与体谅中,他们就学会尊重。
  诺尔特( D. Nolte)的这首在教育界盛传不衰的诗篇,用 凝炼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朴实的真理———充满正义和关怀的 生活最具有道德感染力。然而如何营造这种具有道德感染力 的生活,如何让德育更具实效性,这些问题是一直困扰我国 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题。
  在2009 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教 育学硕士曾庆芳同学撰写的学位论文《学校道德氛围研究 ———试探当前我国学校道德的同一性危机》获奖,文章对如 何提高德育实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校道德存在“同一性危机”
  曾庆芳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氛围进 行了研究。“我在安徽某地9 所中小学中,对361 名学生和 125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 名校长和部分教师进行了 非结构性深度访谈,并对1 所学校进行了开放式观察”。由 此,曾庆芳认为,正义和关怀既是学校德育的两种核心价值 取向,也是考察学校道德氛围的两个基本评价维度。
  但是在调查中她发现,学生感知的学校道德氛围正义缺 失,关怀不足。她所调查的学校中,充斥着与诚信教育相冲突 的欺伪氛围,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却 存在欺伪;充斥着与民主教育相对立的权威崇尚氛围,一方 面推行民主教育和民主生活制度,另一方面却推崇教师的绝 对权威和专制的管理。充斥着与规则教育相左的潜规则氛 围,一方面大力实施校规教育,从中渗透公平、公益原则或价 值观影响,另一方面又置公平、公益于不顾,存在一些潜规 则;充斥与关怀教育相悖的冷漠氛围,学校一方面进行广泛 而深入的关怀教育,学校人际关系却充满冷漠的氛围;由此 可以看出我国的学校道德存在着“同一性”危机。
  曾庆芳对学校道德的“同一性危机”给出了自己的定 义:“它是指我国目前中小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着比较系统 的正面的道德教导,但是另一方面学校生活整体氛围却并不 支持这种道德教导,甚至弥漫着与之对立的精神氛围。”例 如,正义是学校首要的价值观,教师一般都对学生进行与正 义有关的教导,然而学校生活却缺乏正义的氛围,甚至存在 反正义的倾向,充斥着不公平、欺伪、歧视、排斥以及反民主 的精神氛围。又如,教师会经常对学生进行关怀教育,学校生 活却缺乏人道的关怀,存在人情冷漠的倾向和现象,这类现 象甚至被合理化为学校生活的一种常态。学校道德的矛盾与 对立一旦严重到师生在道德问题上无所适从,那就意味着学 校道德发生了“同一性危机”。
  这种“同一性”危机会有什么后果呢?曾庆芳认为,学校 道德上的这种分裂、矛盾和对立,致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 认知上的困惑、价值观上的混乱、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人格上 的双重性。因而,对于正式的道德教育而言,化解学校道德同 一性危机,比解决任何其它道德问题,都要紧迫。只要学校道 德同一性危机依在,就不能指望学校花大力搞得轰轰烈烈的 正式的道德教导会收到实效。
  营造富有道德感染力的生活学校道德同一性危机是学校德育低效的症结之一。为了 化解或缓和这种危机,曾庆芳认为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 施,改造学校的道德环境,营造富有道德感染力的学校生活。
  曾庆芳指出,应该把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在论文中 她介绍了国外已有的几种学校共同体建设模式,例如马卡连 柯在苏联进行的学校集体建设,柯尔伯格学派的正义共同体 实验法,以及美国品格教育运动中关怀共同体建设。它们虽 然在道德教育上所禀持的政治与道德立场各不相同,但是在 建设学校共同体,并使之在道德上具有积极影响力方面却有 许多共识。其中的经验、理论、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以 改造和重建我国中小学的道德环境。
  同时,学校道德问题与教师缺乏专业道德敏感性关系极 为密切。我国中小学教师虽然在许多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专业训练,但在对教育活动、学校环境及师生关系的道德敏 感性方面,却缺乏相应专业水平。
  曾庆芳认为,“提升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特别是提升 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学校环境问题的道德敏感性,是改善 学校道德氛围,使之与学校正式的道德教导相一致的当务之 急”。
  “教师的专业伦理意识和专业道德敏感性,可以通过适 当的方式加以培养和提高,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予以 强化,但最终有赖于教师经常性的自觉检讨与反思”。通过 研究,曾庆芳指出学校道德同一性危机的化解,也需要从更 加广阔的社会视野中寻找良方。改造和净化社会风气,减轻 学校的外部压力,家庭、社会团体和学校联合共同承担起教 育年轻一代的责任,都有利于营造支持学校道德氛围的社会 环境。
  “我无意于否定我国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培养青少年道 德成长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已取得的成就,恰恰正是广大教育 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一批批青少年才得以健康成长。然而,在 我生活的中学校园里,每每看到或听到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违 背学校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机构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频频伤害 到儿童的事情发生时,我的良心就会受到一次次的拷问”。 曾庆芳说,“我希望通过自己切身的考察和反思,引起教育 界对学校道德氛围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为我国中小学德 育走出困境寻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招备考|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让心灵充满阳光 让学子幸福成长
与心灵相约 与健康同行——阜阳阜南八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道德与教育关系新探
国外的诚信教育
永续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