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歌姬的一句话,苏轼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王定国,是故相王旦的孙子,也是苏轼恩师张方平的女婿,更是苏轼的至交好友。因为和苏轼有诗词唱和,在“乌台诗案”中他被牵累其中,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宾州(广西宾阳)监酒税,五年之后才放还内陆。
苏轼在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宴席上,询问随王定国南迁的歌姬柔奴岭南是不是很苦,但柔奴不仅不以南迁为苦,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让苏轼感到十分震撼,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定风波》,表达了苏轼对王定国及柔奴安适、豁达态度的欣然赞赏,也流露出了作者自己善处穷达的精神境界。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的大意是说,王定国在广西宾州的瘴烟窟里呆了五年,回来的时候竟然面色如玉,老天爷还有意成全他,赐给他柔奴这样既美丽又通达的女子,太令人羡慕了。人们都说柔奴的歌喉美妙动听,其歌声像一阵清风,使岭南的炎热转为清凉,让人们的心境变得宁静而和畅。她跟随王定国从遥远的宾州归来, 容颜显得更年轻,微笑犹带着岭南独有的梅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生活可能不太好过吧?”她却回答道:“我的心安适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与柔奴的话类似的意思,在《左传》中就有:“心苟无暇,何恤乎无家。”意思是如果心灵上没有过失,亏欠,就不用担心无处安身了。唐代的白居易更曾反复歌咏:“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身心安处是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吾土》);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独可在长安”(《重题》);“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杏》)等等。
上述话语常被人们理解成“随遇而安”的豁达,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为关键在“心安”二字,它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安适淡定,平和坦荡,无亏无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见朋友贤淑妇人,艳羡之余写了一首词作,打动了后世将近一千年
友人遭贬岭南,美姬一路追随,苏轼深受感动,一首词作冠绝千古!
每天一首诗: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本想安慰歌女的遭遇,自己却被上了一堂课,感动地写下这首诗
苏轼为歌女而作的《定风波》,随遇而安是最好的处世哲学
此心安处是吾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