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中益气汤之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补中益气汤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甘草(炙)五分(9g)人参(去芦)三分(6g)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3~6g)升麻二分或三分(3~6g)柴胡二分或三分(3~6g)白术三分(9g)

上件药咬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上药研粗散,用水300ml,煎至150ml,煎2次过滤合汁,分3次空腹温服,每日1剂)。

补中益气汤所昭示的以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补气药配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之品的组方结构,对后世补气升阳法的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凡治疗气虚清阳不升证候之方,多宗补中益气汤立意或由该方加减衍化而成。张介宾治疗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的举元煎,即由上述六药组成;张锡纯用治胸中大气下陷的升陷汤,亦仿补中益气汤之义,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大气之陷,再合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配桔梗以载药上达胸中。对于气虚下陷之疾,无论病状如何,张氏予该方加减治之,皆可获效。

补中益气汤奠定了中虚气陷证候治疗的基本大法和组方的基本形式,现代运用尤多,凡属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或气虚发热之证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如《中医妇科治疗学》以本方去甘草加乌贼骨、茜草炭治疗气虚下陷,不能摄血之崩中、漏下,其特点在于标本同治,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重用温性收涩的乌贼骨达60g,配茜草炭功专止血,针对出血之标急,与补中益气汤共奏益气摄血、收涩止血效果。《中医妇科治疗学》还用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半夏,治带下兼头晕效显。

焦树德教授以本方重用人参(或以党参10~15g代替)再加茯苓、枳壳(15~30g)治疗脾失健运,中焦清阳下陷而导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症见身体软弱、面色萎黄,腹部下坠感,饭后腹胀等)每获良效。

邓铁涛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其研制的强力健脾饮等方剂,用药乃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用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紫河车等。若患者有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等症状,则去当归、陈皮,加用茯苓、枳实,并命名为强肌健力饮I号。用此类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收获良好疗效。

全国名老中医陈潮祖教授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名为“益气升压汤”,治疗气虚型或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型低血压均可获效。加入麦冬意在养阴生津,使血中液充则脉络充盈;五味子经药理实验证明:对不正常的血压有调整作用,对循环衰竭者,升高血压颇为显著,配此可为人参他山之助,合而成方,能奏益气升压之效;以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名为“益气通便汤”,治疗中气虚损,传导无力的便秘,可使其卫气得补,胃肠蠕动动力有源,大便自调。

【临床荟萃】

综合现代临床运用,脾胃亏虚,中气下陷常表现在外、在内、在上、在下四个方面,影响流通的气血津精方面则呈气虚下陷,津液不固,营血外溢,阴精失守征象;影响固定的脏腑组织呈脏器失摄下垂征象,以下具体分为气分病变、血分病变、津液病变、精液病变、脏器下垂五个方面详细叙述。

1.气分病变

是气虚下陷本身反映出来的征象。

(1)气虚发热:本方可广泛用于西医所谓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中医辨证属中气亏虚者。中气下陷,阳气内郁,可以呈现身热、自汗、渴喜热饮、脉大而虚等假热证,但发热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热势或高或低,头晕乏力,自汗,易于感冒,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偏于血虚者,则面白无华,心悸不宁,唇甲色淡等症状明显。以本方治疗,升举下陷之阳,使清阳上升,阳气外达,则热象可除,此即“甘温除热”之理。既可原方使用,或遵东垣原意,见阴火上冲,加黄柏以泻阴中伏火;若烦扰不止,少加黄连泻心火,或加生地补肾水,使水旺而心火自降。也可加青蒿、银柴胡等透达“阴火”,体现“火郁发之”的原则。

(2)反复感冒:卫气有固护体表,防御邪侵的功能。卫阳既虚且陷,不能卫外,所以常患感冒。通过益气升阳,可使阳气外达,表卫得固,自无反复感冒之忧。尚可仿仲景“薯蓣丸”之意,再加怀山药重用,健脾益肾,兼顾先后天之本。若兼头痛,加蔓荆子;痛甚者再加川芎;顶痛脑痛,加藁本、吴茱萸;空痛者,加细辛。若兼风湿而周身疼痛者,常加羌活、防风、威灵仙、海桐皮。

(3)眩晕、耳鸣:气虚下陷,清阳不能上头,津血也就不能濡养清空(实际是因心气不足,无力输送阴血上头,西医称为低血压),空窍失其温煦和濡养,所以出现耳鸣。故《灵枢·口问》篇说:“人之耳鸣者,何气使然?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如果测其血压低下,可用此方,常加五味子、枳壳以助升压(因二药药理研究有升压之效);眩晕重用人参,再加熟地、白芍;心悸多梦加酸枣仁、柏子仁;形寒肢冷加制附子、肉桂。但邓铁涛教授认为,治疗低血压,黄芪用量不宜超过15g,否则反有降压之弊。

(4)便秘、腹胀:中气下陷,胃肠传导乏力而致便秘;或因无力推动气行,因虚而滞,因滞而呈腹胀,用此方可使脾气健运,传导正常。此种阻塞不通证候而用补法治疗,体现塞因塞用的治疗方法。常加枳壳行气导滞,或加入擅长促进平滑肌蠕动的益母草,促进肠道蠕动,变为病证兼顾,双管齐下的配方法度。若血虚,加肉苁蓉、制首乌既养血又通便;兼阴虚,加生地重用(30~50g)滋阴润肠,“增水行舟”,体现辨证与辨病有效结合的配伍方式。

(5)腹痛:中气虚损,无以运达气机,致气滞不通而痛,常加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再合吴茱萸、台乌药行气。若伴恶寒冷痛者,还可加肉桂温中止痛。

(6)肺气虚而气喘、咳嗽:这一活用符合《内经》“培土生金”、《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的治则,常加五味子、麦门冬、款冬花、紫菀、旋覆花等。

(7)脾虚肝郁而致的胁痛(西医诊断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等):症见胁肋隐隐作痛,疲乏倦怠,脘闷腹胀、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偏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中医从肝主疏泄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密切相关切入,立“肝病治脾”之法,常加香附、厚朴、青皮、白蔻,寓《内经》“木郁达之”之意;夹湿者,或有腹水,可加茵陈蒿、山栀子、苍术、茯苓、猪苓利胆退黄,健脾渗湿,使“湿从小便去”;湿郁化热,加金钱草、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湿;脾肾阳虚者,加扁豆、仙灵脾;有肝掌者、蜘蛛痣,加丹参、虎杖。

(8)此外,四肢不用或十指与面部麻木,有脾虚征象的,可用本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或佐加活血之品,补中益气,通行血痹,使气充则四肢得荣,面部得养,体现东垣气虚血瘀当以益气为要,行血为辅的学术思想。

2.血分病变

气能摄血,气虚且陷,血失气摄,可见便血、尿血、血崩、肌衄、鼻衄、吐血等。此方寓有当归补血汤,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取重用黄芪补无形之气,而轻用当归养有形之血之意,发挥益气摄血,益气生血之效。又因本方可举陷升清,实卫固表,尤擅治疗下窍及体表出血,焦树德教授认为若加熟地疗效更佳。

3.津液病变

津随气行,气充则津液内守,气虚则津液外泄;;气升则津随气升,气陷则津液下流。设若气虚下陷,可呈津液外泄和下流的征象。

(1)自汗:《张氏医通》谓:脾虚而自汗者,壮其中气,可以使用本方,俾卫气充盛则津为气固而不外泄。常加浮小麦、麻黄根、牡蛎摄津止汗,或合仲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固津敛汗。

(2)小便不利、淋涩(不通):是气虚下陷,湿浊随气下流,引起水液失调的病理改变。可在此法的基础上加茯芩、泽泻、木通、车前之类成为升清降浊双管齐下、升降并调的配伍形式。

(3)小便频数、失禁(太通):是气虚不能摄水与阳虚不能化气所致。可用本方加温阳化气的附子,固精敛气的山药、五味子,或与缩泉丸同用。

(4)久泻:《张氏医通》谓:“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或加益智仁、肉豆蔻,是益气升陷与收涩止泻法合用的化裁;亦可加茯苓、泽泻、猪苓淡渗利水,是分消走泄,属“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的体现。

(5)带下: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湿浊停滞,随气下溜,注于前阴,则呈带下。其以带下色白清稀,伴便溏、面色苍白为用方指征。用本方治疗带下证可令气固不陷,湿不下注,则白带自愈。此外,已陷的湿浊宜去,故常加淡渗利湿的车前子因势利导,使湿浊从小便而去;若带下量多,可加白果、山药止带。

4.脏器下垂

包括子宫脱垂、脱肛、肾下垂、胃下垂、胞睑下垂等证。气虚不举仅是引起脏器下垂的原因之一,联系内脏的系膜或管道因受湿而松弛才是引起脏器下垂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疗脏器下垂,可用本方加燥湿化浊的苍术、半夏、砂仁、枳壳,或收涩的白矾之类提高疗效。

此外,常用于溺后精出(西医常诊断为前列腺炎),用此方加黄柏、萆薢、虎杖益气摄精,分清泌浊,每可获效。此外,中气虚弱,不能摄精,致乳汁自出;或产后气血亏虚,气机下陷不能上举生成乳汁,而成产后缺乳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乳汁自出可加山药、生麦芽;产后缺乳常加穿山甲、王不留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9g...
补脾,有这十四种方法
愈梗通瘀汤治疗心肌梗死
补脾,有十四种方法
黄芪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