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商崛起,形意相随|形意拳史

拳无意,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1

任何一种文化的兴起都离不开当时当地多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戴氏心意拳和后来经李洛能改良而最终成型的形意拳的发展壮大,是与那个时代晋商的辉煌紧密相关的。

明清两代,社会治安必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在“求财于千万里之外的”山西商人的商路上,有几个必经之处,比如河南南阳、河北沧州以及张家口通往关外之地,都有土匪、马贼截道,所以为了保证长途商运的安全,晋商必须依赖具备相当实力的武装力量来保护。

而这个武装力量,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镖局”。

2

简略讲讲晋商崛起的历史,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省行省参政杨宪向朝廷上书,建议实行“开中制”

自春秋管仲以降,中国历代政府都视盐业为经济命脉,因此都要实行一定程度上的管制。“开中制”脱胎于宋代的“钞引制”,其改革之处是,商人要获得盐引,必须运粮和其他军需物资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然后凭盐引到制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制定地区销售,其实质是“以盐养兵”。按当时的规定,每在大同纳粮一石或在太原纳粮一石三斗,可换取盐引一份,一份盐引可支取食盐200斤。

山西地处北疆,“极临边镇”,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运城为中心的河东盐场自古是产盐重地。所以可想而知,“开中制”后,山西商人占尽地利之便,他们收粮贩盐,横行天下,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区域性商人群体,而这就是晋商之始。

晋商独享这一盐业之利长达120年,但到了弘治五年,他们终于遇到了挑战——当时淮安籍的户部尚书叶淇实行盐政变法,提出“折色制”,改革了纳粮地点,这一制度推行后,徽商崛起,在盐业上逐渐控制了主动权(什么地区得利,主要看中央掌权者的背景,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晋商在盐业上丢失大半江山后,当然损失惨重,不过,他们很快又在另外一个领域中形成了垄断优势,也就是隆庆年间开放的边关贸易,前文提及,山西地处北疆,所以拥有地理、资本以及官府背景三大优势的晋商又成了这一时代变局之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边关贸易中,晋商相继渗透入马匹、粮食、棉布、茶叶、颜料、烟草及药材干果等行业,成为最重要的边贸商人,将他们在盐业中失去的利益又夺了回来。

而至此边贸生意的发达,才正是晋商需要专业的武装押运行业相助的根本所在。

先以盐业起家,后攻边贸可以视作明朝晋商的第一次崛起,而在19世纪初的清道光年间,晋商又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次重大变局。

道光三年,山西平遥裕成颜料庄北京分号经理雷履泰想东家李大成提出一个大胆建议:能否把颜料庄关掉,转而从事一项名为票号的生意。

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立,而在当时的他们并没有预料到,正是这个票号业务,让晋商再放光芒。

票号生意迅速成为了山西商人新的致富商机,在之后的100多年里,晋商重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商帮。

3

理论上明朝中期甚至前期山西就应该有了商业保镖需求,但是考证历史,有据可考的正式镖局业务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有,如《武术汇宗》中记载:“考设镖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时…山西神拳无敌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大街…”

乾隆年间,心意拳传承正好是山西祁县戴家父子及亲属习得,并变化为戴氏心意拳时。当时的戴家一方面处于朝廷禁武的大政策下,另一方面又有心意拳传承受宗教限制的顾虑,所以禁拳不外传,但他们又无心走仕途,所以顺势开了镖局以商为业。

民间流传“不见戴家人练拳,只见戴家人打人”之语,可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心意拳经数代传承,终于迎来了用武之时,从此,心意拳便有了社会价值,也正在这种正向推动下,逐渐走向了自身的辉煌。

戴家走镖之后,凭借其高超实力,很快就打通了前述提到的晋商长途商运的几个“死穴”,即匪患猖獗的必经之路,为南北畅通,长途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留下了戴家“过沧喊镖”的佳话,成就了戴家镖局的名声。

但是,乾嘉年间,晋商生意遍布全国,甚至远至国外,紧靠戴家这点人手,显然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有人说后期戴家放开拳禁,开始外传,其实也有社会背景的作用,戴家心意拳外传自李洛能开始,后来还传了其他人。而李洛能改心意为形意,除了拳法本身确有改革外,也不失为缓和传统约束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的巧妙做法。

另外,形意拳镖局还与其他拳种联合保镖,留下了“联镖制”佳话,当其时,晋中以广盛为首,联合同兴、昌德、三合,四大镖局诚信联手,日趋兴旺。不论走镖还是擂战,都各尽所能,而在这个过程,镖师互相支援,亦互相印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势必推动了各门派武术的发展完善。

晋商固守本土的风俗使得山西不少城市都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晋商在故乡都家大业大,房屋林立,所以除了走镖之外,看家护院也成为了另一个大的需求。据各地县志记载,一些晋商大院直到民国初年仍有形意护院拳师。

清代对武术管制非常严格,武术教师传授棍棒拳术必须有豪绅巨贾作保,但形意拳竟然在乾嘉年间发展至盛,这与晋商发展所导致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以来,官商经济就是一大特色。清代官与商之间关系同样复杂,连带着,镖局不光为商人服务,同样也协助朝廷运饷,有些晋商甚至联合官府为镖师中出类拔萃者授予军衔,以方便行事。

总之,清朝形意拳以及形意镖局的崛起,一方面是靠着代代形意拳师的打拼,而另一方面则与晋商的保护和支持分不开,两者之间,可谓相辅相成。

4

有句老话叫“穷文富武”,晋中商业的繁荣,也带来当地习武风气的形成,不但平民百姓练武,就连一些晋商本身也开始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了形意拳高手,比如乔锦堂,宋世荣等,都在此列。

形意鼻祖李洛能从戴家习得心意拳之后,随二闾走镖,名气日益响亮,后被晋中太谷的大财主孟家聘为护院。孟家家主孟侼如喜欢武术,且饱读诗书,很有文化底蕴,在当地受人尊敬。李洛能到孟家后辈孟侼如尊为上宾,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戴氏心意拳。

孟侼如自幼习武,对少林拳很有研究,于是两人将两种拳法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各有利弊,于是李洛能动了改良心意拳的念头。

李洛能受孟家剪银工人的启发,将原来的弓步改为“坐银剪步”,后来又改为“形意半马步”,然后又将心意拳身法中的“鸡腿、弄身、熊腰、鹰膀、猴背、虎抱头”,结合六合、八字、九歌,改为“形意三体式桩”。

形意为内家拳,重内不重外,几代形意拳史不断比武实践,逐渐改进,总结让“功夫上身”的方法,一个姿势摆出来,从头到脚都能打人。其实武术中,打法可以速成,但功夫不能,功夫要在实践中“炼”出来,故所谓“上一次战场,抵得上十年苦练”。

保镖路上,镖师与匪贼硬仗,是家常便饭,为了凝集能使功夫上身的打法,形意拳师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改动作是为了运用更好的发力模式,身体明白,有了悟性,才能有反应,才能在保镖时更好地拼体能,拼功夫。

形意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吸取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拳种的长处,结合实践交流经验的总结,从内容、功法、技法上日趋完善,理论、套路、技击逐渐走向一个完善的体系,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拳法特点。

5

民间武术传承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脆弱性,从一些形意镖师的生平资料可知,早年大都是贫穷出身,而当镖师无异于给他们提供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当时人们称镖师为“达官爷”,可见其时社会对镖师的尊敬及西舞人对镖师的向往。

晋中向来尚武,晋中形意拳镖行的开辟,奠定了形意拳传承的职业化。民间武术传承由于门派之争造成了武术的非标性,但保镖行业的出现,使得行镖成为形意拳发展的检验标准,拳师为晋商保镖,其打法是几代人走镖比武实战中沉淀出来的,这最终使得以血缘纽带与乡土情结为基础的形意拳传承稳定,称雄于镖局行业。

PS:说点文章外的题外话。

写国术相关文章纯属兴趣,原以为完全不会有人看,没想到今日头条如此给力,还给了推荐,前两篇文章发出,每篇都有数千阅读量,还有朋友评论,有人交流,也有人骂,但不管如何,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本人没练过拳,只是单纯喜欢国术文化。我接触过一些练过拳的朋友,他们的一些说法让我非常惊讶。比如有人说站桩无用,形意的三体式就是糊弄人的,还不如直接练拳架,实战时劈拳直走来的爽利。对于这种观点,我忍不住想问,如果是这样,那要是比武时对上练拳击或是泰拳的,优势何在?会不会连人家一个直拳都挡不住?

世界各地都有格斗术,天道不独秘,但为什么中国开发出了特点鲜明的武术?我一直在想原因,后来觉得这可能和中国人的身体特点有关系,相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亚洲人无论在身高、体重、力量、速度,甚至反应和敏捷度上其实都没有优势,比如俄罗斯人被称作战斗民族,而拳击场上,黑人拳手,比如阿里、泰森,被称拥有“野兽神经”,这都表明了他们先天的优越身体素质。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和身体条件更优越的外国人同练一种格斗技巧,恐怕是永远没有取胜可能性的——毕竟真实世界的搏斗恐怕不能像现代商业擂台比赛,会事先规定好量级。

所以,中国的练武人开发出了武术这种东西,甚至有了“内家拳”,内家拳重内不重外,听着很玄,其实意思是改变了人体的发力模式,让亚洲人能够爆发出原本不能达到的速度和力量,以及甚至违反“常理”的击打技巧,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来实现武术中所谓的“换劲”。

而换劲的方法,就是桩法。

“功夫”是个武术名词,同时也可表示时间,这说明了,功夫是需要时间来磨的。我相信很多站过三体,但觉得没用的朋友,未必练过很多时间。有句话叫“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听着似乎形意能速成,但是请注意,就算形意练起来快,但那句话里也说了要一年啊!而且,这个一年和今天的一年几乎不能相提并论,现在人们练武,最多当个兴趣爱好,每天能两个一两个小时已经相当可以了,但明清、民国时,拳师是把练拳当成工作来做的,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练,强度和今天的武者天差地别,所以“一年打死人”的说法在今天也估计不太成立了。

国术中“练、打、演”三法分立,普通人多数只看过演法,而很多练拳者,甚至可能包括师父本身,都错把练法当打法,桩功和拳架都是练法,不是实战技巧,目的是为了让“功夫上身“,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但身在其中,量变难察,难免会有质疑,所以国术中有”功夫不到全是迷“的说法。

因而,一些对格斗有兴趣的人就应该想清楚,练武到底是因为单纯喜欢这个拳,还是想要追求短时间内的格斗能力提升,如果是后者,那么去练拳击、练泰拳,甚至练空手道和跆拳道可能表面上都比练国术效果要好。

现在的中国是个浮躁的社会,以前大家看明星一夜爆红,都有些不耻,但明星成名,背后也有努力。可是现在,直播的网红看不到什么努力,只要长得符合标准,就能赚钱,甚至赚到很多钱。时代如此,也无法苛责国人太多。

但是,只希望那些觉得国术不强的朋友,如果你喜欢他国格斗技,那专心去热爱,去练就好了,何必对已经凋零至此的国术落井下石,再狠狠踩上一脚呢?

这个世界上,最看不起国术的,是国人自己。但更可悲的是,可能最不懂国术的,也是中国人自己。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泰拳、空手道、跆拳道馆了,还有几间国术馆呢?很有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国术的几近甚至彻底灭亡,那个时候,大家就真的如愿以偿了吗?

你可以对国术不屑,但如果能做到不盲目否定,或者干脆视而不见懒得理会,这也算一种善举,如此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氏武术的传承故事
厚重赊店之总镖头乃一代武林宗师
练形意拳的张黑五,打下了了天下第一家镖局的称号
这家伙敢叫板叶问,他是何方神圣
南阳社旗:赊店形意拳纳入非遗名录
揭秘民国时期武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