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兰花开余秋雨:余秋雨的爱情苦旅
X
余秋雨的爱情苦旅
余秋雨和马兰是众人眼中典型的才子佳人配,可余秋雨并不“笑纳”这个美称,他说:“我们现在的状态比古代的才子佳人更幸福。马兰不是仅仅看重我的才,而我也不是仅仅看重她的貌。”
  黄梅熟落,马兰花开
  很多人认识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之后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电视剧《严凤英》,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马兰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她的父母希望她像电影《马兰花开》中的小兰那样勤劳朴实,所以给她取了这个名字。受家庭的影响,13岁的马兰也选择了黄梅戏这条道路
刚上艺术学校时,马兰是个十足的“胖妞”。看到其他同学穿着漂亮的练功服演小姐、公主,而自己却只能演老太太时,她心里充满了自卑。为了减肥,整整3个月,马兰只吃面条,没有吃一粒米,她还常常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偷偷一个人赶到练功房去练功。
毕业演出那一天,正好是马兰18岁生日,但她的任务只是给人家搬凳子、搬布景,连作品都没有。她一个人躲到旮旯里顿足痛哭,发誓一定要减肥,将来要比18岁时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马兰分配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第二年,马兰就迎来了她艺术上的第一个春天。在香港,马兰主演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几乎是一夜成名,她迅速成为黄梅戏的头牌女演员。1989年,马兰更是凭借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一本著作,两人结缘
  余秋雨40岁时,马兰24岁。当时余秋雨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
曾有一位前辈赠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著的《艺术创造工程》,一气读完,她立刻被书中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她想: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阅历丰富、满头白发,甚至可能带着点学究气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余秋雨老先生。
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怀着忐忑的心情,她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有意思的是,她在说明来意后才发觉,自己手里没留戏票,余秋雨风趣地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在《遥指杏花村》演出谢幕时,马兰四处张望,盼着那位“满头白发、带着点学究气的余秋雨老先生”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
其实,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两个互相倾慕的人走到一起,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马兰说:“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
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就这样,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
  风雨尘世,任凭拂扫
  在文化界,余秋雨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崇敬者仰之弥高,鄙视者斥为草芥,从那部《文化苦旅》被反复拉到艺术和铜臭的最高点去频频晾晒就能看出来。还有一部分喜爱马兰的人,非常不满这种相差16岁的“老少配”,因此也对余秋雨频频攻击,但马兰对此却笑着说:“我怀着欣赏看着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承受的一切。”
马兰当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时,不能每天回家,最初家里没有请人打扫,到处都是灰尘,马兰便不顾演出的疲惫,自己动手细细地擦。余秋雨说:“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灰尘的世界,要学会承受,别擦了。”但马兰却没有抱怨过,还是不辞辛苦地打扫。或许就是这些日常小事,也在体现着夫妻两人面对纷扰时的态度吧?
余秋雨到伊拉克做节目的时候,曾经有两天和家里完全断绝了消息,那两天马兰完全没吃没睡。她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每天要做节目,要奔波,要考察,还要写文章,往国内发送。他在用自己的生命走这条文化的路,我觉得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有些人连他的文章都没有看全,就恶意中伤他。我当时觉得,将心比心,真的是很痛。”
余秋雨回国后对马兰说:“有些好事的实现,是需要有人付出代价的,我愿意付这个代价。”马兰心疼地说:“那对你不公平。”余秋雨笑了,说:“没事,这样我会活得更结实一点!”
  烟火人家,扶持前行
  虽然夫妻俩一个是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但他们也迷恋着人间烟火的乐趣。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组曾经想拍摄他俩寻常过日子的情况,于是夫妻俩就决定带摄制组去他们经常买菜的菜市场转转。对于这么一个鲜活的生活细节,编导大喜过望。“但是那个菜市场实在是太破旧了,在中央电视台来之前,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破旧。”余秋雨乐了。
当余秋雨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上海就有很多人认识马兰了。每当两人一起出门,总有人好奇地问余秋雨:“她是不是马兰?”余秋雨就说:“哦,有点像,很像。”一次他们去“马兰拉面”吃夜宵,结账时,店主说:“看你长得有点像马兰,便宜你五角。”余秋雨说:“是啊,就因为有点像,她还乐滋滋地给马兰写信,可人家不回。”店主人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大人物啊!”出了店门两个人就笑翻了天。
在家里,两个人还经常互相“吹捧”,余秋雨对马兰说:“马老师,我喜欢你的戏。”马兰则说:“余老师,我喜欢你的书。”
  灵魂深处,沟通无限
  对于爱情,余秋雨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评论
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在自转,当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正好转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遗憾的是即使相爱的男女,也并不停止自转,终于有一天,遗憾的那一面会转过来的,看到了对方不好的一面,爱情就有可能不是长久不变了。有可能你的爱人正把魅力的一面射向别人的眼里,所以有人爱得落寂,不明白爱为何稍纵即逝。
实际上,爱,已潜伏在某处,只等你转过身去。
现实中,余秋雨和马兰的爱情已经经受过了太多的考验,包括时间、包括风雨,或许他们已经达到每一个转身都同样牵动对方的心漪。“我们感情很深,感觉很好,思想同步,”余秋雨曾经这样评论他和马兰的关系:“我们属于一见如故,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的和谐和密切。我们既是夫妻,又是艺术伙伴,我们都非常尊重对方的父母。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和艺术观念已经成为了完全一致的人。”
余秋雨曾表示,马兰对表演之外的现代艺术,如美术、音乐等,都有很大的兴趣和比较广泛的理解。他介绍说:“马兰对国际政治、国际军事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谈话的一个话题。”有一段时间他们去中东地区,共同的兴趣使得旅途始终谈兴甚佳。余秋雨十分惊讶妻子居然对萨特的存在主义那么熟悉!他认为:“就感性文化而言,在对当代欧美艺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她肯定超过我。”
而马兰也说:“我跟余秋雨都希望人和人之间有非常好的沟通,不同文化没有关系,不同语言也没有关系,不同种族也没有关系,希望大家都能够沟通。我们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但他急的时候也是急的不得了,他会说这件事情你不应该说,我非常不想听,待会儿再说,就把电话挂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伤感情的话。当他出行几万公里考察回来,我觉得真是上帝让我失而复得,我的人生很完美。” (原载《山东青年报》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名人系列: 背負骂名的"现代陈世美"
余秋雨
她是余秋雨的再婚妻子,曾因“老夫少妻”引热议,今57岁无儿无女
国家一级演员,是西游记中唐僧母亲,嫁著名作家被骂,今销声匿迹
余秋雨与现任妻子马兰情史 前妻李红离婚原因揭秘 (4)
马兰年轻时有多美?看完这些照片,你就知道余秋雨为何这么爱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